2013-2014河南省西华县中招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河南省西华县中招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河南省西华县中招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河南省西华县中招第三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和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海水晒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矿石粉碎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是将水分蒸发,氯化钠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
2、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水 B粗盐提纯时蒸发滤液得到氯化钠晶体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电解水一段时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图像题,应抓住三点一走势,三点即起始点(一般表示反应的开始)、转折点(表示反应的结束)、终点,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并不能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所以 PH无限地接近 7,并不能小于 7,错误, B、蒸发氯化钠滤液,当达到饱和状态以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应保持不变,而不是一直增大,错误,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 2NaOH+H2S
3、O4=Na2SO4+2H2O,当硫酸被消耗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所以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没有沉淀生成,后来才生成沉淀,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而不是质量比,错误,故选 B 考点:图像题的解答 在化学反应 A+B2=2C中,已知 20g A和足量 B2充分反应后,生成 30g C。已知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8,则 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16 B 32 C 64 D 96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参加反应 B的质量 =30g-20g=10g,再根据方程式: A+B2=2C 中物质 B2与
4、物质 C 的质量关系 =2B: 248,故可列式为:2B: 248=10g: 30g,故 B=16,故选 A 考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化合价的规律 下列物质能在 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NO3FeCl3、 NaCl B HCl、 AgNO3、 K2SO4 C BaCl2NH4ClZnCl2 D NaNO3、 Ba(OH)2、 NaOH 答案: D 试题分析:所谓的大量共存,就是相互之间不能反应,实际考查的是复分解反应, pH=12的无色溶液,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 OH-, A、 KNO3FeCl3、 NaCl中的 FeCl3呈黄色,且不能与碱性溶液共存,错误, B、 HCl、
5、AgNO3、 K2SO4中的HCl和 AgNO3据不能共存,会形成 AgCl白色沉淀,且 HCl不能与碱性溶液共存,错误, C BaCl2NH4ClZnCl2中的 NH4Cl和 ZnCl2都不能存在碱性溶液中,NH4Cl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 ZnCl2与 OH-结合形成 Zn(OH)2沉淀,错误,D、 NaNO3、 Ba(OH)2、 NaOH相互之间不能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故选D 考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四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其中置换反应,反应
6、物中有单质,生成物中也有单质,根据化合价的规律,一定有化合价升降,所以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化合价的规律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将 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3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 30 时,向 20g甲固体中加入 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 70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D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分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相互刻划的方法比较黄铜(铜锌合金)和纯铜的硬度 B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夜晚发现煤
7、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黄铜是合金,硬度比纯金属要大,可用相互刻划的方法比较黄铜(铜锌合金)和纯铜的硬度,正确, B、涤纶是合成纤维,灼烧会发出刺激性气味,羊毛属于天然纤维的动物纤维,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错误, D、煤气泄漏,周围的空气均匀地分散了煤气,所以禁止一切跟电、火有关的举措,所以不能开灯检查,错误,故选 D 考点:合金的优良性能,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鉴别,酸的性质,一氧化碳 的可燃性 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 pH约为 5.6的原因: SO
8、2 H2O H2SO3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2HCl + Ma(OH) 2 = MgCl2 + 2H2 O C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K2CO 3+ 2HCl = 2KCl + H2 O + CO2 D用稀硫酸除铁锈: H2SO4+FeO FeSO4+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 的原因: CO2 H2O H2CO3,错误,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2HCl + Ma(OH) 2 =MgCl2 +2H2 O,正确,C、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都会反应,错误,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是 FeO,
9、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今年央视 3.15晚会上曝光了部分涂改液中有毒物质甲苯、二甲苯超标 34倍。下列关于甲苯(化学式为 C7H8)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从组成上看:甲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从变化上看:甲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从结构上看:甲苯由 7个碳原子和 8个氢原子构成 D从 分类上看:甲苯属于有机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从组成上看:甲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不变,从变化上看:甲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确, C、从结构上看: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一个甲苯分子由 7个碳原子和 8个氢原子构成,错误, D、有机物
10、: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从分类上看:甲苯属于有机物,正确,故选 C 考点:物质的宏观组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分类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蒸发液体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蒸发液体时,为防止液体局部受热而飞溅,所以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正确, B、用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要遵守:左物右码,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正确, D、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正确,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与氯化
11、钠、水、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干冰 B果汁 C牛奶 D空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 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 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纯净物,而果汁、牛奶、空气都是混合物,故选 A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铁 B金刚石 C氧气 D硫酸铜 答案: D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A、铁属于金属,由原子构成, B、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C、氧气属于非金属气体单质,由分子构成, D、硫
12、酸铜属于盐,由离子构成,故选 D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填空题 ( 4分)下图是实验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写出用 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实验室里,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起反应制取氯气( Cl2),则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标号)。 ( 3)若用 D装置除去 CO2中混有的水蒸气,则装置内应装的试剂为 , 气体应从 (填 “a”或 “b”)端通入。 答案:( 1) 2KMnO4 K2 MnO4 + MnO2 + O2 ( 2) C ( 3)浓硫酸 a 试题分析:( 1)气体发生装置的性质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采用 A装置制取氧气,说明是用加热高锰
13、酸钾的方法,故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 MnO4 + MnO2 + O2 ( 2)根据上面的分析,是固体与液体加热,故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做干燥剂,所以用 D装置除去 CO2中混有的水蒸气,则装置内应装的试剂为浓硫酸,气体应从长管 a端通入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气体发生装置的性质依据,物质的干燥 ( 3分)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请从微观角度分析,甲和乙均属于混合物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 3)写出检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2CO + O2 点燃 2CO2 ( 2)甲和乙中
14、都含有不同的分子 ( 3) Ca(OH) 2 + CO2 = CaCO 3+ H2 O 试题分析:( 1)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 CO和 O2,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 CO2,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 + O2 点燃 2CO2 (2)从分子的角度来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从微观示意图看出,甲和乙都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所以都是混合物 (3)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 2 + CO2 = CaCO 3+ H2 O 考点:微观示意图,混合物、纯净物的微观解释,二氧化碳的检验 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河南省 西华县 中招 第三次 模拟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