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生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 海水 “晒盐 ”; 海水“制碱 ”; 海水 “淡化 ”; 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 B C只有 D只有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海水 “晒盐 ”是蒸发,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海水 “制碱 ”是 以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 ,以氨气为媒介来生产纯碱,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海水 “淡化 ”是通过渗析的方法分离水,无新物质生成
2、,属物理变化;从海水中提取镁要采用电解生成镁和氯气,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物任何现象,故不能鉴别出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氢氧化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 无现象,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考点:物质的鉴别 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
3、13 B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 98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 3个电子变成 Al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能知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但不能得出铝元素的含量。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 按一定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 “氧化物、酸、碱、盐 ”顺序排列的是 A HClO、 HCl、 Mg(OH)2、 MgCl2 B CO2、 H2CO3、 CaCO3、 Ca(HCO3)2 C H2O、 HNO3、 NH3 H2O、 NH4NO3 D SO3、 NaHS
4、O4、 NaOH、 Na2SO4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酸由氢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故选 C。 考点:物质的分类 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火箭,使用的是一种固体燃料,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Al+3NH4ClO4 Al2O3+AlCl3+3NO+6X,则 X的化学式为 A NH3 B H2O C NO2 D NO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Al: 3 , N: 3 , H: 12 , Cl: 3 , O: 12 ,反应后 Al: 3 , N: 3 ,
5、 H: 0 , Cl:3 , O: 6 ,由于 X前有系数 6,故 X的化学式为 H2O 。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碳捕捉技术 ”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 业生产中产生的 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 NaOH溶液来 “捕捉 ”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能耗 B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 “反应、分离 ”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从而吸收二氧化碳。该过程中存在高温反应炉,要耗能, A 错误;通过该流程图可知,氧化
6、钙也可循环利用,C错误;分离指的是过滤, D错误。故选 B。 考点:二氧化碳 向 Fe(NO3)2、 Mg(NO3)2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得到的溶液或滤渣的叙述正确的是(不考虑溶液中存在微量 H+和 OH-) A若滤液中含有 Fe2 ,则滤渣中一定不含 Fe B若滤渣中含 Cu,则滤液中一定含 Fe2 C若滤渣中含 Zn,则滤液中含 2种离子 D若滤渣中不含 Zn,则滤液中至少含 3种离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且越弱越容易置换出来。向混合溶液中加锌粉,锌先与硝酸铜反应,若锌
7、 有剩余,再与硝酸亚铁反应。若滤液中含有 Fe2 ,则滤渣中可能还含有 Fe,错误;若滤渣中含 Cu,则滤液中可能含 Fe2 , B错误;若滤渣中含 Zn,则锌过量,那么锌把铜和铁完全置换出来了,滤液中含有镁离子和锌离子, C 正确;若滤渣中不含 Zn,也可能是锌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也只含有镁离子和锌离子,D错误。故选 C。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示例中错误的是 A阴影 1: C O2 CO2 B阴影 2: H2CO3=H2O CO2 C阴影 3: 3CO+Fe2O3 2Fe+3CO2 D阴
8、影 4: Fe CuSO4=FeSO4 Cu 答案: B 试题分析: H2CO3= H2O CO2,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气体( HCl) NaOH溶液 洗气 B FeSO4溶液( CuSO4) Al粉 加过量 Al粉、过滤 C KNO3固体( KOH) H2O、 CuSO4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NaCl固体( MgCl2) H2O、 NaOH溶液、盐酸 溶解、加过量 NaOH溶液、过滤、 加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答案:
9、 D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A 中二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 B 中应用铁粉,加铝粉会带入新的杂质; C中加硫酸铜会反应生成硫酸钾,带入新的杂质。故选 D。 考点:除杂质 下列关于 “物质 用途 性质 ”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 火箭发射 可燃性 B干冰 制冷剂 升华吸热 C氮气 食品防腐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稀有气体 霓虹灯 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明矾既能净水又能杀
10、菌消毒 C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解毒 D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应注意膳食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沉淀包括静止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时水中要加明矾,作用是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B错误,故选 B。 考点:乳化作用、净化水、化学与生活 “同呼吸,共奋斗 ”是 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 PM2 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 2 5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措施中不利于 PM2 5治理的是 A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B研发新能源汽车 C禁止焚烧秸秆 D发展燃煤发电 答案:
11、 D 试题分析:燃煤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不利于 PM2 5治理。故选 D。 考点:环境保护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碳酸饮料 B纯牛奶 C蒸馏水 D食用醋 答案: C 试题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故选 C。 考点:纯净物 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 “二手烟 ”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会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 “二手烟 ”。 考点:分子的性质 下列符号表示 2个氧原子的是 A 2O B 2O2 C 2O2- D O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12、故选 A。 考点:化学用语 农村有句谚语: “雷雨发庄稼 ”,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所需较多的化学元素有: N、 P、 K。只含有 N 叶酸的肥料为 N肥,含有 P元素的肥料为 P肥,只含有 K 元素的肥料属钾肥,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复合肥。硝酸盐含有 N 元素,属 N 肥。 考点:化学肥料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蒸发食盐水 D加热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瓶塞
13、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 A正确;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错误;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D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家庭用煤经过从 “煤球 ”到 “蜂窝煤 ”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且可燃物与氧
14、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从 “煤球 ”到 “蜂窝煤 ” 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 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硅酸钠 (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l B +2 C +3 D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已知 Na的化合价为 +1价, O 的化合价为 -2价,设硅酸钠 (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 2+x+( -2) 3=0,解得 x=+4。故选 D。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填空题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丁两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
15、 1)丁物质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对于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属于复分解反应 B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 4)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 答案:( 1)氢原子; ( 2) CH4+H2O CO+3H2 ( 3) A D ( 4)( 12+16): 32 14: 3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水,乙是甲烷,丙是一氧化碳,丁是氢气,它们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1: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依据质量守恒
16、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也不变,但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复分解反应;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 12+16): 32 14: 3。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 1)当温度为 1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 2)当温度为 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 3)图中 P点所表示的碳 酸钠溶液是 溶液(填 “饱和 ”或 “不饱和 ”); ( 4)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 “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 ” ; “冬天捞碱 ” 。 答案:(
17、 1) 10g ( 2) 30 ( 3)不饱和 ( 4)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试题分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1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10g; ( 2) 30 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相交,即此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 3) P点在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 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考点:溶解度曲线 化学和我们的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东省 泰安市 初中 学生 学业 模拟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