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芜湖翰文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省芜湖翰文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芜湖翰文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芜湖翰文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6kg/m3, ,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 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 6kg/m3 B 12kg/m3 C 4 kg/m3 D 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先氧气质量为 m=V, 现在氧气密度为 ,所以选 C 考点:密度 点评:已知氧气在瓶内,氧气质量减小后,体积不变,根据公式 可求剩余氧气密度 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B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C老鹰飞行时在
2、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老鹰的双翅展开的长度约为 30cm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老鹰托着乌鸦飞翔,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老鹰飞行时在地 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老鹰是大型猛禽,翼展宽大,的双翅展开的长度远大于 30cm,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光的直线传播,长度的估计 点评:本题以老鹰和乌鸦为研究对象,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光的直线传播,
3、长度的估计,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影响力的作用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此题中,只告诉了其中力的大小、方向两个因素所以其作用效果不确定,故 A错误 B、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不是受到的一种作用故 B错误 C、静止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
4、 C正确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外力时,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 D错误 所以选 C 考 点:力和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题目中各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对应的物理知识即可确定答案:。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 8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4cmf5cm B 2cmf4cm C f2cm D 5cmf8cm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体离凸透镜 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2f U f, 所
5、以, 2f 8cm f,即 8cm f 4cm- ; 由 “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可知 u=10cm 2f,即 f 5cm- , 综上所述,由 可 4cm f 5cm 所以选 A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评: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物体离凸透镜 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由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时, 2f U f,解不等式得出焦距的取值范围;再由 “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2cm,则在光屏 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可得 u=10cm 2f,即 f
6、 5cm,二者结合即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 将体积相等的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已调平的天平两托盘上 (没有超过天平的称量 ),则 A天平失去平衡,向铝球一端倾斜 B天平失去平衡,向铁球一端倾斜 C天平仍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 , ,两球的体积相同, m铁 m铝 , 分别放入已调平的天平两托盘,天平将失去平衡,向铁球一端倾斜 所以选 B 考点:密度知识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根据密度公式得出体积相等的不同 物体,密度大的质量大是本题的关键 有质量相等的两个球,它们的体积比是 V1: V2=1: 5,材料的密度之比 1:2=4: 1,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已知其
7、实心球的体积是 V,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是 A 1/3V B 1/4V C V D 1/5V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这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分别为甲球、乙球,由题可知: m 甲 =m乙 ; 甲 :乙 =4: 1, 所以: , V 乙实 =4V 甲实 ,又因为有 V 甲 : V 乙 =1: 5 所以可以看出乙的体积比实心的变大了,所以乙球是空心的,甲是实心的, 所以有: V 甲 =V(甲实) , V 乙 =5V 甲 , 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 V 空 =V 乙 -V 乙实 =5V 甲 -4V 甲 =V 甲 =V 所以选 B 考点:密度的计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空心混合物的密度计算,解答时除了
8、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外,还要注意利用两球的质量相等和密度之比先判断出乙球是空心的,这是此题的突破点,也是此题的难点 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A饺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C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 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力改变了饺子皮的形状,正确 B、力改变了鸡蛋的形状正确 C、泼水时,原来水和盆一起向前运动,当盆停止运动时,水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正确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受
9、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时杯子,它对桌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桌面,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D说法错误 所以选 D 考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的理解情况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内容,分别进行分析判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 “女高音 ”中的 “高 ”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一般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所以 A说法正确 B、因为声音具有能量,可以利用超
10、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所以 B 说法正确。 C、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女高音 ”中的 “高 ”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所以 C说法不正确。 D、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所以 D说法正确。 所以选 C 考点:声现象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和速度以及声音具有能量,声音的三个特性,减弱噪声的途径,都是基础知识 实验题 酱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小明用手提起一瓶酱油,凭经验感觉它密度要比水大,但到底是多大?于是他用一架天平、一个空玻璃瓶和水(密度用 水 表示)测出出了酱油的密度。 ( 1)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 中的实验操作并用相关字母
11、表示出所测的物理量;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 ; 再用天平测 出瓶子盛满水后的总质量 ; 。 ( 2)则酱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酱油 。 ( 3)小明反思自己的测量过程后认为:即使上述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天平非常精确,测量值也会略小于真实值。他做出这样猜想的理由是 。 答案: (1)倒掉水 ,用天平测出瓶子盛满酱油后的总质量 m2 (2) (3)由于瓶子粘水,造成 m2的测量结果偏小 试题分析:实验步骤: ( 1)用调好的天平测空瓶的质量 m0; ( 2)在空瓶中倒入适量水,并用笔在水面处做上标记用调好的天平测水和瓶的质量 m1; ( 3)将瓶中的水倒干净,向空瓶中倒入酱油直至液面与标记重合用
12、调好的天平测酱油和瓶的质量 m2; ( 4)根据公式 m酱油 =m2-m0计算出酱油的质量 m, 瓶子中所盛水的质量为 m水 =m1-m0, 根据: 计算出酱油的体积 V; ( 5)根据公式 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酱油密度表达式为 由于瓶子粘水,造成 m2的测量结果偏小 考点:密度的测量 点评:前后两次瓶子中的水和酱油的体积相同,将瓶子中的水倒净再倒入酱油,是尽可能地减小误差的关键步骤另外,此实验也可以不用标记笔,前后两次把液体都倒满,更容易操作,误差也较小 “在 水平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如图所示)。伽俐略、牛顿等科学家曾多次
13、做过类似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推导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选填 “相等 ”或 “不相等 ”)。 (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的是第 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 有关。 (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答案:相等 一 粗糙程度 匀速直线 试题分析:( 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 2)第一次是毛巾,水平面粗糙程度最大,摩擦力最大 ( 3)通过图中小车滑
14、动的距离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越远,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斜面小车实验 点评:( 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 ( 2)三次实验中,相同的是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不同的是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最粗糙的是第一次,摩擦力也最大 ( 3)通过水平面上小车运动距离的比较推理可知小车会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 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
15、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 的摩擦力是一对 力。 (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 ;实验中应用了 的研究方法。 (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答案:( 1) 平衡力 ( 2)压力大小 、 控制变量法 ( 3)方便读取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或易于保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试题分析:木块很难匀速,木块不匀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不稳定,另外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不好读准示数运动相对的, 我们可以采用
16、木块不动,拉动木板,这样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便于读数而且,木板的运动不要求匀速,便于操作 ( 1)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 2)木块很难匀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不稳定,另外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不好读准示数 拉动木板有什么好处呢?木板滑动时可以是变速的,实验操作容易,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容易读准示数 考点: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 点评: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要让木块在水平板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这样才可以测出摩 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是一个,所以我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填空题 2012年 6月以来,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省 芜湖 文学 年级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