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钢铁生锈 C汽油挥发 D食物腐败 答案: C 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 30mL,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 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 10mL B小于 10ml C等于 10mL D无法确定 答案: B 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不正确的是答案: A 某物质 R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R+3O2 2CO2+4H2O。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个 R分子由 1个碳原子和 4个氢原子构成
2、R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 32g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7.5%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冰水混合物、氧化铜、氧化汞 D一氧化碳、氧化镁、二氧化锰 答案: DC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不能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 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
3、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答案: A A、 B、 C 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所用酚酞溶液已用适量蒸馏水稀释)。通过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酚酞溶液具有挥发性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中挥发出的氨分子溶于 B烧杯中的水,使酚酞变红 答案: B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明显大于集气瓶中原有空气体积的 1/5。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可能没夹
4、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答案: CD 密闭容器内有 M、 N、 P、 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仍然是 M、 N、 P、 Q四种物质,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 g) 15.8 8.4 31.6 1.6 一段时间后质量( g) 待测 14 21.6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物质 P一定是化合物 C反应生成的 N与 Q的质量比为 73 D M肯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B 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
5、用盐亚硝酸钠( NaNO2)所致。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5 B +4 C +3 D +2 答案: C 美国发明了月球制氧机,它利用聚焦太阳光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由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氯酸钾 答案: A 在 “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
6、烧更旺 答案: D 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 B食品包装时充入氮气以防腐 C铜丝可作导线 D氢气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 答案: C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给试管加热 C滴加液体 D移走加热的蒸发皿 答案: A 沙尘暴频繁发生,会造成空气中下列哪种有害成分的增加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 答案: D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答案: C 在天然气供应站应贴有的图标是 A B C D
7、 答案: B 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 CO2 表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条件是点燃 C每 1份质量的碳和 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 1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每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化合生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 B 下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答案: B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 D 填空题 ( 4分)规范的实
8、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 (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 ,再点燃。 ( 3)量取 8mL稀硫酸,应选用 mL的量筒。 ( 4)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 。 答案:( 1)外焰 ( 2)验纯 ( 3) 10 ( 4)石棉网 ( 10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 。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选用 A和 C分别作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停止加热时,必须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也可选用 B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江苏省 南京市 第三 初级中学 九年级 上学 期中考试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