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击名校:七年级上册科学竞赛经典试题训练之九:物态变化.doc
《叩击名校:七年级上册科学竞赛经典试题训练之九:物态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叩击名校:七年级上册科学竞赛经典试题训练之九:物态变化.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叩击名校:七年级上册科学竞赛经典试题训练之九:物态变化 单选题 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 ”,而在 “白雾 ”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 “白雪 ”,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答案: B 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 B正确。 “鸳鸯火锅 ”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
2、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 .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D.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答案: D 根据题干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 .”由这些信息知道: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热量散失少,所以先沸腾 .故
3、 A、 B、 C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D. 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 P/ 105Pa 0.98 1.01 1.13 1.29 1.48 1.69 1.80 2.05 t/C 99 100 103 107 111 115 117 121 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 1.80x105Pa,锅内水的最高温度() A. 可达 100C B.可达 117C C.可达 121C D.取决于加热时间 答案: B 从表格数据上可知,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 1.80x105Pa,锅内水的温度对应的是 117 C.故选 B. 如图,使装酒精的试管 B浸在烧杯 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4、() border=0 A.烧杯 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 B中水能沸腾 B.烧杯 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 B中水不能沸腾 C.烧杯 A与试管 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烧杯 A与试管 B中的水一起沸腾 答案: B 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由于吸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吸收大烧杯中水的热,温度也会升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以后,还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不断的有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时,与外面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了,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但温度很高,蒸发很快,水量也在减小 .故选 B. 缺水地区的冬季,
5、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 ,从 -20 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 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冰的熔点是 0 ,水的沸点是 100 B.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 D.图像中的 BC 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答案: C A、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才是 0 ,水的沸点才是 100 .不合题意 .B、BC 段所对应温度值为 0 , DE段所对应的温度值为 98 ,因此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不合题意 .C、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都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不变 .符合题意 .
6、 D、 BC 段所对应的温度是 0 ,晶体处于熔点时,可能是固态、液态和固液共存状态 .不合题意 . 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 A 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
7、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故选 A 将小锅放入盛有水的大锅中构成双层锅熬胶,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是因为() A.夹层中的水起了散热作用 B.夹层中的水不善于传热 C.夹层中的水吸收了很大部分热量 D.夹层中的水温度保持在 100 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 100 答案: D 夹层中的水沸腾,温度保持在 100 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 100 ,从而使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选项 D正确。 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温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
8、正确的是() 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答案: D 水沸腾是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故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时间一样,但小明用强火煮浪费了 燃料 .故选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 0 的室内() A.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 C.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D.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 答案: A 冰是晶体, 0 是它的熔点,在 0 时,冰有三种存在的可能:( 1)刚达到熔点尚未熔化
9、,全部是冰;( 2)已经开始熔化,但是没有完全熔化,此时为冰水混合物;( 3)全部熔化,温度未曾升高,全部是水 .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很多地区持续严重干旱,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形成降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凝固 B.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升华 C.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汽化 D.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熔化 答案: D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凝华,选项 AB错误;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熔
10、化,选项 C错误 D正确。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答案: D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形成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酒精蒸汽就会液化形成液态的酒精,袋子就又瘪了 .故选 D.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的是( ) A.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
11、,不断从口中呼出 “白气 ” B.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 C.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 ” D.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 答案: B 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 “白气 ”,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这些小冰花是房间内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 “白气 ”, “白气 ”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炎热的夏天,自来 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选项 B。 如图所
12、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border=0 A. 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 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 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 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答案: A 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内的水先达到沸点沸腾,而后甲容器上方气压增大,甲容器内的水沸点升高(超过 100 ),甲容器内的水不沸腾,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超过沸点( 100 ),开始沸腾,所以选项 A正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
13、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 D 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 D 正确。 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183 、 -196 和 -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 A. 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答案: C 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先下降到 -78.5 ,首先达到二氧化碳的液化点,所
14、以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在炒花生或栗子时,通常要往锅里放一些沙子 (或粗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炒锅的温度更高 B.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 C.让沙子 (或粗盐 )吸收一些水分,使花生或栗子更加干酥脆 D.让沙子 (或粗盐 )吸收部分热量,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花生或栗子变焦 答案: B 由于沙子 (或粗盐 )成碎粒,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选项 B正确。 CCTV 3 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 .已知黄金的熔点是 1064.6 ,铱的熔点是 2443.O ,可以有效检测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叩击 名校 年级 上册 科学 竞赛 经典 试题 训练 物态 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