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下面是一段抄写过来的文字,有一些错误,请按要求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 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人究竟能在世上活多久呢 ?这是我们一直渴望知道,科学家也一直致力研究的命题。当你读着水浒传朝花夕拾等小说的时候,可曾羡慕那些 “奇人 ”超凡脱俗、坐井观天的能力?可惜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做到,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有许多潜能,终究尚未被开发出来。但总有很多人,在做着一切尝试,努力打破极限,发挥潜能。所以,别轻易下结论,一起皆有可能。 划线句在表意上与文段不一致,请用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文段
2、在其它方面还有一些错误之处,请再选择 4处加以修改。 答案: 人的潜能究竟有多大? “朝花夕拾 ”改为 “西游记 ”; “坐井观天 ”改为 “遁入天地 ”; “无论 ”改为 “纵然 ”; “打破 ”改为 “突破 ”; “一起 ”改为 “一切 ”。 (共 4分。改对 1个给 1分,有其它改法只要合理也可以。)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不可随意的划。注意第二小题的 “其他方面 ”,可以从词语的使用和句子的表达方面来考虑。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学问和智慧。(共 13分)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
3、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 ,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 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 (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 “这个道理, 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
4、么我以前不知道? ”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 “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 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
5、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 。 【小题 1】通读选文,在文末处填上归纳选文主要观点的话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3分) 【小题 2】选出下面对选文有关 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有智慧的人研究问题关键是抓住核心,而不在于其映射的范围。 B选文中举赫胥黎的例子意在表明 “要做像达尔文一样的 傻子 ”。 C “学问固然
6、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一句全面总结了第一段。 D选文前两段在论证上的最大区别:第一段侧重举例论证,第二段侧重道理论证。 【小题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2分) 【小题 4】结合选文第二段的观点,调动自己的学习积累,举一个恰当的事例。( 2分) 【小题 5】结合选文,联系自己 的学习实际,举例阐述 “学问 ”与 “智慧 ”的关系。( 4分) 答案: 【小题 1】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共 3分。意对即可) 【小题 2】 D(共 2分) 【小题 3】提
7、示:比喻手法或比喻论证(要作具体解释),证明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的观点。(共 2分。) 【小题 4】提示:结合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的观点,表达简洁流畅。(共 2分。) 【小题 5】提示: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表达流畅。(共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题可抓住第一第二段首句中心句,从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方面来概括,照应前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做此类分
8、析理解的选择题,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抓住各项中心意思,在文中逐一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比较。技巧上,是选择 “错误 ”的,就直接判断;是选择 “正确 ”的,可用反选排除法,排除错误得出 “正确 ”的项,或者直接 总观各项,明显 “正确 ”的,即可选出,本题 D项根据文段内容即明显正确,选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所示文段中的论证方法,比如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 ”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可举此例说明此种论证方法的特点及所说明的问题。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9、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围绕本段的论点即第一句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从现实生活或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中举一例。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结合第四题解答,抓住 “学问 ”与 “智慧 ”的关系这个中心,现实现实生活谈认识即可。 考点: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八号风球下这篇小小说。(共 15分) 八号风球猛烈地袭击着香港这个小岛。 天色很暗,这一带木屋区在暴风狂雨之下,飘摇欲坠。这一天不用上课,朱明生老师的小房亮起了灯。 他正在全神贯注地伏案批改作业。可是风声
10、、雨声、锌片屋顶的稀里哗啦声,声声入耳;孩子的吵闹声、电视广播声、音乐声,也声声烦人。设在阁楼的这小书房,小得只能放一张写字台,坐一个人。他隐隐约约觉得屋子在摇,他分明看到屋顶震摇得快被掀开了。看看玻璃窗外,湍急的雨水迅猛地从山上向下流,那土坡正在蠕移,快要崩塌了 他轻轻叹一口气: “不会那么坏吧,不要担心。 ”他这样安慰自己,继续批改学生作文。 刚改了一本,他又胡思乱想: “这住处迟早得搬 ” 朱老师入校任教不久,家里大小口有许多张,太太身体不好 教师应有的那些好待遇, 他还没享受到。此刻,他又强打精神,打开另一本作文簿。作文题目是规定的 “八号风球下 ”。就在一星期前,八号风球袭港。他给同
11、学们出了有关八号风球的作文题,要他们谈些看法和感受。那么巧,今日又是八号风球。 有好几位同学都写得不错,他们目光远大,胸襟宽阔,朱老师读了深受感染,给他们打上不低的分数。 这时,改到新的一本,它的头一句就这么写着:“八号风球真好,又不用上课了。 ”他正欲读下去,忽听得玻璃窗噼里啪啦一阵响。抬头一看,玻璃窗已被震裂,碎片纷纷散落。朱老师慌得抓住一片方板,挡住那窗口玻璃破碎处。他继续读那篇作文: “每当八号风球来到,我喜欢睡懒觉。要不然呢,就听听音乐 ” 读到这儿,朱老师又被一阵巨响所打扰。屋外的狂风这时大施淫威,猛然一刮,将一片锌片刮到阴沉的天空去了。雨,从那露天的一角扑进来。 “屋破成这样了,
12、毫无办法可想。 ”朱老师想,继续看那篇作文: “要不然呢,我喜欢看看窗外风景。八号风球下的海真有气势,真美啊! ” 看到此,朱老师不能不翻看写这篇作文的学生的姓名了。一看,是洪成平的。他记起了,他的家坐落在浅水湾畔那一列三四层高的别墅群之中。 “我该给他打几分呢? ”朱老师知道洪成平的父亲并不好惹,常为儿子学业的恶劣而 怪罪老师。他继续读下去: “八号风球下的窗外风景,雄壮美好! ”刚读完这一段,朱老师抓笔的手停在半空,就听到楼下妻儿凄厉的尖叫,他看到窗外泥坡向下滑去,一股很大的泥流迅速地朝自家滚涌而来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长江文艺出版社,作者:东瑞) 【小题 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13、本文的主要情节。( 3分) 【小题 2】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朱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分) 【小题 3】前文的哪些语句为朱老师一家最终遭到的自然灾难埋下了伏笔(写出两句)?( 2分) 【小题 4】选出下列对这篇小小说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 项。( 2分) A首节 “八号风球猛烈地袭击着香港这个小岛 ”其实是多余的,因为下文都有交代。 B朱老师分几次读完了洪成平的作文,这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很不通顺。 C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全文属于顺叙,而朱老师分几次读洪成平的作文并不属于插叙。 D这篇小小说的主人公是洪成平的父亲,而朱老师只是起线索作用的人物。 【小题 5】小说突出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写出
14、其中最重要的一组对比,并由此探究作者写这篇小小说的目的。( 5分) 答案: 【小题 1】八号风球来临,停课在木屋区家里的朱老师批阅学生作文,后被泥流侵吞 。(共 3分。意对即可) 【小题 2】参考:虽然家境贫寒,但善良且富有责任心和爱心。(共 3分。应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意对即可) 【小题 3】参考:他隐隐约约觉得屋子在摇,他分明看到屋顶震摇得快被掀开了;看看玻璃窗外,湍急的雨水迅猛地从山上向下流,那土坡正在蠕移,快要崩塌了 ;忽听得玻璃窗噼里啪啦一阵响。抬头一看,玻璃窗已被震裂,碎片纷纷散落。 (共 2分。 ) 【小题 4】 C。 (共 2分。 ) 【小题 5】参考:风球来临,物质生活贫乏
15、的朱老师依然在破旧的小屋里忘我地工作,而洪成平家住在豪华别墅,或睡懒觉,或听音乐,或欣赏窗外风景。通过对比,表现了贫穷者的责任心和爱心,富贵者的精神空虚和冷漠。表达了作者对贫富悬殊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物质生活贫乏者、精神生活贫乏者的关切。(共 5分。对比 2分,表现 1分,表达 2分。意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
16、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和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 “遭到的自然灾难 ”一词,在前文找到与之有关的景物(环境)描写的句子。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做此类分析理解的选择题,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抓住各项中心意思,在文中逐一找到与之相关 的信息进行比较。技巧上,是选择 “错误 ”的,就直接判断;是选择 “正确 ”的,可用反选排除法,排除错误得出 “正确 ”的项,或者直接总观各项,明显 “正确 ”的,即可选出,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常州市 九年级 第一 学期 期中 教学质量 调研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