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秦朝的三公分别是( ) 。(A)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B)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C)丞相、太尉、御史大夫(D)太师、太傅、太尉2 秦朝九卿中,治粟内史掌管的事务为( )。(A)全国财政税收(B)皇族事务(C)宫门卫屯兵(D)宫殿门户3 秦朝统一全国,实行“ 车同轨 ”“书同文”的政策,其中文字统一为 ( )。(A)楷书(B)大篆(C)小篆(D)隶书4 西汉初年,替代约法三章的法律是萧何制定的( )。(A)九章律(B) 盗
2、法(C) 二年律令(D)三章律5 为了防止谷贱伤农,向汉文帝提出入粟拜爵建议的是( )。(A)晁错(B)主父偃(C)陆贾(D)董仲舒6 鉴于汉匈关系的状况,汉初向汉高祖提出和亲政策的是( )。(A)陈平(B)张良(C)娄敬(D)萧何7 汉高祖派( ) 出使南越,使得南越王赵佗向汉称臣,实现了汉对南越地区的控制。(A)贾谊(B)张良(C)曹参(D)陆贾8 汉代的三辅地区具体指( )。(A)长安、京兆、扶风(B)京兆、冯翊、扶风(C)京兆、扶风、咸阳(D)泾阳、京兆、扶风9 白登之围中,围困汉高祖刘邦的匈奴单于是( )。(A)头曼(B)冒顿(C)老上(D)军臣10 两汉时期,下列没有通过丝绸之路传
3、人西方的技术是( )。(A)制瓷技术(B)铸铁技术(C)井渠法(D)缫丝法11 秦始皇焚书时未被列入焚书范围的是( )。(A)楚国史书(B)赵国史书(C)百家语(D)秦记12 汉昭帝时,桑弘羊与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对当时的施政纲领进行了讨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会议。后来根据盐铁会议整理而成盐铁论,其整理者是( )。(A)董仲舒(B)公孙弘(C)主父偃(D)桓宽13 后汉书记载:“ 班超定西域 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其中,这里的西海指( )。(A)波斯湾(B)地中海(C)红海(D)南海14 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异姓王中仅仅被保留下来的是( )。(A)英布(B)彭越(C)吴芮(D)韩王信15 秦汉时期
4、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其中汉高祖采取了( )一系列政策。商人不得为官商人禁止拥有私田实行“贵粟政策”重视农桑(A)(B) (C) (D)16 下列哪些政策是晁错提出的?( )贵粟政策 马复令削藩策 治安策(A)(B) (C) (D)17 汉武帝时期,在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 )。(A)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B)张骞出使西域(C)在西南地区设郡(D)赐“汉委奴国王 ”印18 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武帝时期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措施是( )。推恩令 左官律附益法 酎金夺爵(A)(B) (C) (D)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商鞅变法20 胡服骑射21
5、 孔子22 黄帝内经23 弭兵运动24 葵丘会盟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4 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魏文侯问李克曰:“ 为国如何 ?”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 “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对曰:“ 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魏文侯问于李克曰:“ 昊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
6、也,兵以此亡何也?” 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刘向说苑.政理问题:25 史料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什么政治事件?26 请对此次事件进行一个整体的述评。26 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问题:27 以上史料代表着先秦时哪一家学派的思想,具体是谁的思想?28 对这一思想家的思想及其影响进行简要述评。四、论述题29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获得
7、发展的主要原因。30 论述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以及重要意义。31 简述弭兵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重要影响。32 论述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过程以及重要意义。33 简述春秋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34 试比较两税法与摊丁入亩的关系。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秦朝的官制。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其中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掌握军队;御史大夫掌监察,监察百
8、官。【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秦朝的官制。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其中九卿并不限于“九”,如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太仆掌宫廷车马;廷尉掌刑罚;典客掌归义蛮夷;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给养皇室;中尉掌京师治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秦朝统一文字的政策。秦统一后,李斯受命统一文字,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制定了小篆,在全国推行。【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西汉初期的法律状况。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作为临时法律制度。西
9、汉政权建立后,刘邦认为“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命令萧何根据秦律制定汉律,即九章律。【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初的农业、商业政策。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提出了这一主张。【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匈关系。西汉初年,匈奴在冒顿单于的治理下力量强大。在白登之围后,娄敬(刘敬)根据汉匈的实力对比,提出了和亲的建议,并开放与汉匈之间的关市,为汉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初与南越的关系。秦汉之间,由于中原战乱,南越赵佗称帝,陆贾先后在高祖、文帝时期两次出
10、使南越,为南越地区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条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代的行政区划。汉景帝二年(前 155)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同治长安城,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分别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匈关系。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实力大增。白登之围中,围困刘邦的正是冒顿单于。【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丝绸之路。中国的制瓷技术传入西方较晚,大约 11 世纪时传到波斯,又从波斯传到阿拉伯,15
11、世纪才传到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国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秦国焚书的文化政策。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秦记以外,六国史书一律销毁。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外,其他人不得收藏。其中医药、农书和卜筮之书不在禁止之列。【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代中期的国家政策转向。汉武帝去世前,就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标志着汉帝国政策的转变。汉昭帝即位后,又召开盐铁会议继续讨论此事,而桓宽的盐铁论正如实记载了这一事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朝对西域的
12、经营。汉和帝时期,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从龟兹出发,经条支、安息等国,到达了安息国的西海沿岸,但未能抵达大秦。西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甘英也是史书记载的第一个达到波斯湾的中国人。【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初诸侯王。汉初天下大定,刘邦开始翦灭异姓王,封同姓王。其中吴芮是一个例外。吴芮是第一个反抗秦政的秦国官吏,项羽大封诸侯时,他被封为衡阳王。汉初,他被封为长沙王。【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其中贵粟政策是晁错向汉文帝提出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3、此题考查汉初的重要人物晁错对汉初政治的影响。贵粟政策、马复令、削藩策等对汉朝影响深远的政策都是由晁错提出的。治安策是由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的,其中涉及中央与地方诸侯之间、汉廷与北方异族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种种矛盾。【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武帝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其中的赐“汉委奴国王”印一事,其一,不是民族关系,是对外关系;其二,这一事件发生在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酎金夺爵等措施均是汉武帝打击地方势力的重要措施。【知
14、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正确答案】 商鞅变法指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的重要改革。公元前 356 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公元前 350 年,商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内容包括:废除贵族的井田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变法以及秦国的崛起。商鞅变法深刻地影响
15、着中国历史,答案中应当指出商鞅两次变法的具体时间、具体内容以及商鞅变法的重要历史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0 【正确答案】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赵武灵王所推行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时,进行了“胡服骑射 ”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是把原来宽袍大袖的服装,改为胡人的短装、紧身服饰,束皮带,穿皮靴,以适合马上训练、作战;二是通过不同途径组建骑兵。赵武灵王通过军事改革建立起强大的骑兵,这一改革对中原国家军队的发展影响很大,直接导致各国逐步以步骑兵代替了车兵而成为军队主力,改变了战国时期战场各个兵种的格局。【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军事改革,其中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最具代表性。答案中应
16、当指出胡服骑射发生的具体时间、内容以及胡服骑射对战国时期军事改革的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1 【正确答案】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曾在鲁国任下级和中级官吏,30 岁之后开始创立私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为了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均不被采用,晚年回到鲁国继续从事讲学活动。孔子提出了著名的君子人格,他的思想以“仁 ”“礼”并重,其中“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境界,而“ 礼”是孔子的主要社会政治理想。孔子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孔子的主要言论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创立的儒学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中国 古代史 模拟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