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 T 174-2022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标准.pdf
《DB4401 T 174-2022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01 T 174-2022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标准.pdf(6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020CCS M 74 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 4401/T1742022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标准 Spatial Data Standard of Historic City 2022-10-14 发布2022-11-15 实施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401/T1742022 I 目次 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定.44.1 坐标系统及时间基准.44.2 度量单位.45 数据内容与分类.45.1 一般规定.45.2 主要内容.45.3 数据分类.55.4 分类编码.56 数据采集与更新.56.1 数据采集.66
2、.2 数据更新.77 数据表达与数据库建设.77.1 对象标识及代码.77.2 要素表达.87.3 数据库结构及要素属性.98 质量检查.98.1 一般规定.98.2 质量元素、错漏分类.108.3 检验批质量判定.108.4 单位产品质量判定.108.5 编制检验报告.109 成果管理、共享与发布.109.1 数据成果的管理.109.2 元数据管理.119.3 成果的共享与发布.11附录 A(规范性)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分类、要素类型、属性表及拓扑关系构造表.12附录 B(规范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编码表.15附录 C(规范性)图形要求、绘图要求、样式、颜色、采集精度表.16 附录 D(规
3、范性)行政区划名称拼音缩写表.21附录 E(规范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编号.22 附录 F(规范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类别代码表.27 DB4401/T1742022 II 附录 G(规范性)空间数据属性表.28附录 H(资料性)质量元素、权重、错漏分类.62DB4401/T1742022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由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
4、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昊羽、邓堪强、华而实、蔡小波、黎云、史斌斌、郑怀德、邓兴栋、程红宁、丁冠蕾、姜彦军、林鸿、胡耀锋、张嘉懿、李青云、何华贵、张鹏程、李信恒、刘洋、肖琦、曾治文、纪悦、李诗、刘拥军、吴健华、张百灵、廖军、林慧敏。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4401/T1742022 1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的基本规定,并规定了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的内容、分类、编码、采集、更新、表达、建库、质量检查、成果管理、共享与发布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主要指核心管控要素,包括本体线、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等)的采集、处理、建库、管理、更
5、新、质量检查、信息共享等工作,以及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等应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50357-201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 CJJ/T 8 城市测量规范 CJJ/T 91-2017 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 100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
6、系统技术规范 CJJ/T 144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元数据标准 DB4401/T 31 数字地图测绘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来源:GB/T 50357-2018,2.0.1 3.2 历史城区 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老城区。来源:GB/T 50357-2018,2.0.2 3.3 DB4401DB4401/T1742022 2
7、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3.4 传统村落 traditional villages 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3.5 城市紫线 urban purple line 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
8、线。3.6 历史文化街区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地段。来源:GB/T 50357-2018,2.0.1 3.7 历史风貌区 historic and cultural areas 空间格局、景观形态、建筑样式等较完整地体现地方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具有一定规模,但尚未达到历史文化街区标准或者尚未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3.8 文物保护单位 officially protected monuments and sites 经
9、县(区)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来源:GB/T 50357-2018,2.0.6,有修改 3.9 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immovable cultural relics of non officially protected monuments and sites 由县(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3.10 地下文物埋藏区 undergrou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地下文物集中分
10、布的地区,由城市人民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公布为地下文物埋藏区。地下文物包括埋藏在城市地面之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来源:GB/T 50357-2018,2.0.7 3.11 历史建筑 historic building DB4401/T1742022 3 经城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来源:GB/T 50357-2018,2.0.10,有修改 3.12 传统风貌建筑 traditional style building 除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外,具有
11、一定建成历史、对历史地段整体风貌特征形成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由所在地的县(区)人民政府登记为传统风貌建筑。来源:GB/T 50357-2018,2.0.11,有修改 3.13 历史文化遗产线索 cultural heritage clues 除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外,在普查中发现并经专家论证认为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3.14 骑楼街 arcade street 由若干栋骑楼建筑连续并排,沿街底层柱廊形成贯通的线性步行通道的连续建筑界面。3.15 古树名木 historical tree and famous wood species 树龄在
12、一百年以上的树木,珍贵稀有的树木,具有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等树木的统称。来源:CJJ/T 91-2017,7.3.8 3.16 历史水系 historical water system 指人们在历史时期为城市的防御、排洪、调蓄、运输、景观、休憩等功能改造的天然水系或开凿的人工水系,是古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格局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周边保留了大量历史遗存和典型历史风貌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的载体。3.17 传统街巷 traditional street and lane 指建城伊始至机动交通发展前形成的,能构成历史城市肌理,并能够反映一定的老城
13、居民生活方式,体现城市风貌特征和地域特色,具有良好的空间尺度与人文氛围的街巷。3.18 工业遗产 Industrial heritage 具有历史、科技、艺术、社会价值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业建构筑物和设施设备等。3.19 南粤古驿道 ancient post road in south Guangdong 也称广东省古驿道,是指1913年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DB4401DB4401/T1742022 4 3.20 质量元素 quality element 说明质量的定量、定性组成部分。即成果满
14、足规定要求和使用目的地基本特性。来源:GB/T 24356-2009,3.8 4 基本规定 4.1 坐标系统及时间基准 4.1.1 坐标系统 应采用广州2000坐标系统和广州高程系统,若需转换为其他坐标系的,应使用由广州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坐标转换关系,具体按照DB4401/T 31执行。4.1.2 时间基准 日期基准应采用公元纪年,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4.2 度量单位 度量单位应满足如下要求:a)坐标以 m 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若有特殊情况,需单独注明;b)长度以 m 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若有特殊情况,需单独注明;c)面积以 m2 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若有特殊情况
15、,需单独注明。5 数据内容与分类 5.1 一般规定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应满足如下规定:a)要素类型。主要包括点、线、面三种类型;b)数据表达。按层组织数据,每层采用一种数据类型,应按照点、线、面和重要性等因素自上而下顺序置放数据,宜避免数据的遮挡和压盖;c)图属一体化要求。空间要素及其属性一体化采集、一体化存储;d)对象完整性要求。保持地物、注记等空间对象的整体性、完整性;e)数据格式。入库前图形文件宜采用*.SHP、*.DWG、GDB、*.DXF 等格式,属性文件宜采用*.MDB、*.XLS、*.XLSX 等数据格式,并建立图形与属性的关联关系;入库后图形和属性一体化表达,统一采用 GDB
16、 或 PDB 格式,并配置好地图要素*.MXD 文件;f)数据分辨率及容差。分辨率(Resolution):0.0001 m;容差(Tolerance):0.001 m;g)要素类名要求。以其汉语拼音的首字符命名,且字符间不加分割符,并添加要素类名的中文别名。5.2 主要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主要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城市紫线)、历史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藏区、历史建筑(城市紫线)、骑楼街、古树名木、传统风貌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线索、传统街巷、工业遗产、南粤古驿道、其他等图形及其属性信息。DB4401/
17、T1742022 5 5.3 数据分类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包括一级类2个、二级类19个、三级类53个,按附录A执行,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增加类别,各类内容如下:a)一级类。是广州历史文化各类保护对象的一级分类,包括“名城保护”和“其他参考信息”两个图组。“名城保护”图层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或明确的保护对象;“其他参考信息”为除名城保护体系外,广州根据自身历史文化保护需求,确定的其他保护对象;b)二级类。是广州历史文化各类保护对象的二级分类,“名城保护”图组下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藏
18、区、历史建筑、骑楼街、古树名木、历史水系、传统风貌建筑共 15 个二级图组。“其他参考信息”图组下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线索、传统街巷、工业遗产、南粤古驿道共 4 个二级图组;c)三级类。是广州历史文化各类保护对象的核心管控要素,管控内容主要参考相关编制指引和已编保护规划内容进行制定,为日常规划建设审批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5.4 分类编码 5.4.1 要素分类 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四级类码划分,共由十位数字组成,其结构如图1。图1 要素编码结构图 5.4.2 要素编码 要素编码规则如下:a)大类码为专业
19、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码为 10,土地专业码为 20,其他专业码为 30;b)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 0 补齐,国土空间规划的业务代码为 90;c)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顺序编码,目标年规划空间要素为02(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子类);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顺序编码,历史文化资源为 28;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顺序编码,空位以 0 补齐;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 0 补齐。要素编码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按附录B执行。6 数据采集与更新 6.1 数据采集 6.1.1 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采集宜按下列方法进行:DB4401DB4401/T17
20、42022 6 a)利用 1:500 或 1:2000DLG(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绘制要素。要求要素参考比例尺(按附录 C,表 C.1 执行)不小于所使用 DLG 的比例尺,即只能参考同精度或高精度的 DLG绘制同精度或低精度要素;b)利用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TDOM(真正射影像图,True DigitalOrtho Map)绘制要素。要求 DOM、TDOM 的数学精度不低于要素绘制的数学精度,同时地面分辨率应与要素数学精度相适宜;c)利用实地测绘手段绘制要素。测绘可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交会法和卫星定位等
21、方法进行测量采集。在街坊内部设站困难时,也可采用几何作图等综合方法进行。高程值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或卫星定位测量等方法采集。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采集要素时,重复抽样检核应不低于总量的 10%,检核偏差不应大于图上的 0.2 mm。要求测绘的精度不低于相应参考比例尺(按附录 C,表 C.1 执行)的精度;d)其他方法。要素采集精度不低于要素参考资料比例尺(按附录 C,表 C.1 执行)的精度。6.1.2 采集精度 数据采集精度包括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数据采集最大测距长度等,应符合下列规定。a)平面精度。要素特征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表1 的规定,困
22、难地区可按规定值放宽 50%;表1 特征点平面位置精度 地区分类 比例尺 点位中误差(cm)邻近特征点间距中误差(cm)城区及建成区 1:500 15 10 1:2000 100 80 b)高程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参考比例尺为 1:500,其高程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15 cm;2)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参考比例尺为 1:2000,其高程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35 cm;3)其他困难地区放宽 0.5 倍。c)数据采集最大测距长度应符合表 2 的规定;d)其他精度执行 CJJ/T 8 和 DB4401/T 31。表2 最大测距长度 参考比例尺
23、 1:500 1:1000 1:2000 最大测距长度(m)150 250 400 6.1.3 采集内容及绘制 数据采集的内容及绘制要求应满足如下要求:a)采集的要素应包括历史文化名城的所有内容,按附录 A 执行;b)点状要素应按定位点采集;线状要素实交处不应出现悬挂点;面状要素应封闭构面。6.1.4 要素接边 要素接边包括要素不重复、线状地物接边、面状地物接边等,各要素接边应符合下列规定:a)相同位置的点状地物符号应不重复,相同类型的点状地物符号表示应一致;DB4401/T1742022 7 b)同一线状地物接边不重复、不重叠,接点位置完全一致,线划接边应自然、顺畅连接,相同图层的线状地物符
24、号表示应一致;c)同一图层面状地物应接边,不重复(按附录 A 执行),同一图层的面状地物符号表示应一致;d)同一要素的标识注记字体、字号、内容应一致;e)同一图层的属性项应一致。6.2 数据更新 6.2.1 一般要求 数据更新一般要求按以下规定:a)数据更新方式宜参考下列规定执行:1)根据各项规划审批结果进行及时更新;2)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相关专项工作进行不定期更新。b)数据更新的精度不应低于更新前数据的精度。c)数据更新时,相应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元数据应同步更新。6.2.2 数据更新规定 数据更新包括更新精度、更新内容、接边等,应符合以下规定:a)数据更新前,应充分了解原要素的数据结构,检
25、查数据的完好性、一致性,更新要素精度应与原要素保持一致,相应关系也应保持一致;b)进行数据更新时,精度、图式符号、要素分类、属性项、拓扑关系等应符合本文件相关规定;c)更新的内容应符合本文件相关规定,同时应对原要素相应的内容进行一致性修改;d)更新的要素应进行图形接边与属性接边,做到位置正确、形态合理、属性一致;e)更新的要素存在超过 22 倍中误差的粗差时,应予以纠正。7 数据表达与数据库建设 7.1 对象标识及代码 7.1.1 标识规则 按规则对历史文化各类保护对象进行标识编号,编号应填入入库前成果属性表(*.xls)及入库后GDB文件中,各对象编号规定如下。a)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文物保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01 174-2022 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数据标准 174 2022 历史文化名城 空间 数据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