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 T1878-2023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pdf
《DB64 T1878-2023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4 T1878-2023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pdf(3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01 CCS B 00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18782023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2023-03-24 发布2023-06-24 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 布 DB 64/T 18782023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基本原则.5 5 建设区域与建设内容.5 6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6 7 农田地力提升工程.17 8 综合信息化.18 9 科技服务与管护利用
2、.20 10 项目验收与评价.21 附录 A(资料性)宁夏高标准农田区域划分表.23 附录 B(规范性)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体系表.24 附录 C(规范性)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标准.28 附录 D(规范性)高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体系表.29 附录 E(资料性)高标准农田地力标准参考值表.30 附录 F(资料性)高标准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标准参考值表.31 参考文献.32 DB 64/T 1878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
3、任。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自治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开发整治中心、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自治区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伏海中、万平、李小龙、李宏平、解勇、张新华、刘晓峰、王新立、王银刚、王瑞清、覃文文、丁凯、冯耀辉、郭瑛、常燕玲、杨月菊、刘宾、段海涛、马倩倩、王文娟、胥涛、魏亮、杨万仁、王玮、刘文玲、杨立文、苏达甫、何永平、张建宾、陈建斌、赵蕾、朱和、张会平。DB 64/T 18782023 III 引言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
4、条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既是新时期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相关部门农田建设项目统一整合划转农业农村部门,改变了“五牛下田”多部门建设管理的局面,从根本上理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制。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管理后,伴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变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2020号)要求,为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规范农田建设项目管
5、理,特制定本文件。DB 64/T 18782023 1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综合信息化、科技服务、管护与利用、验收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新建与改造提升的建设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2527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
6、B/T 14049 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20203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 33130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GB 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600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6
7、25 机井技术规范 GB 50707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GB/T 50817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DL/T 499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DL/T 5220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119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NY/T 3442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SL 56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SL 482 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DB 64/T 18782023 2 SL/T 769 农田灌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永久基本农田 permanent
8、 capital farmland 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的耕地。3.2 高标准农田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来源:GB/T 306002022,3.1 3.3 高标准农田建设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
9、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来源:GB/T 306002022,3.2 3.4 田块整治工程 fiel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溉与排水、水土保持等需要而采取的田块修筑和耕地地力保持措施。注: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来源:GB/T 306002022,3.3 3.5 耕作田块 plot 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田坎等围成的,满足农业作业需要的基本耕作单元。3.6 田面坡度 field surface slope 农田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来源:GB/T
10、334692016,3.5 3.7 工程使用年限 life of engineering 高标准农田各项工程设施按设计标准建成后,在常规维护条件下能够正常发挥效益的最低年限。来源:GB/T 306002022,6.1.6 3.8 灌溉与排水工程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所修建的水利设施。注: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田间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等。来源:GB/T 306002022,6.3.1 DB 64/T 18782023 3 3.9 灌溉制度 irrigation regime 按作物需
11、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来源:SL 562013 3.10 灌水定额 irrigation quota 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来源:SL 562013 3.11 灌溉定额 irrigation amount in whole season 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单位面积的总灌水量。来源:SL 562013 3.12 地面灌溉 surface irrigation 采用灌水沟、畦或格田等地面设施,对作物进行灌水的方式。来源:SL 562013 3.13 节水灌溉 water-saving irrigation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
12、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来源:SL 562013 3.14 微灌 micro-irrigation 通过管道系统和安装在管道末端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包括:滴灌及微喷灌等。来源:SL 562013 3.15 滴灌 drip irrigation 利用专门灌溉设备,灌溉水以水滴状流出浸润作物根区土壤的灌水方法。来源:SL 562013 3.16 喷灌 sprinkler irrigation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通过喷头喷洒成细小水滴,落到土壤表面进行
13、灌溉的方法。来源:SL 562013 3.17 田间道路工程 field road engineering 为农田耕作、农业物资与农产品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所修建的交通设施。包括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3.18 田间道路通达度 plot accessibility DB 64/T 18782023 4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耕作田块数占耕作田块总数的比例。来源:GB/T 306002022,6.4.2 3.19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intenance project 为保
14、障农田生产安全、保持和改善农田生态条件、防止自然灾害等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坡面防护工程等。3.20 农田输配电工程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in farmland 为泵站、机井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所需的强电、弱电等各种措施,包括输电线路工程、变配电装置。3.21 土壤改良 soil improvement 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来源:SL562013 3.22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中形成的和外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阶段的各种分
15、解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注:包括高度腐解的腐殖物质、解剖结构尚可辨认的有机残体和各种微生物体。来源:GB/T 334692016,3.9,有修改 3.23 有效土层厚度 effective soil layer thickness 作物能够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当有障碍层时,为障碍层以上的土层厚度。来源:GB/T 334692016,3.14 3.24 耕层厚度 plough layer thickness 经耕种熟化而形成的土壤表层土厚度。来源:GB/T 334692016,3.15 3.25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 field infrastructure occupancy rati
16、o 高标准农田中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面积的比例。3.26 农田防护面积比例 ratio of farmland protection area 通过各类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占建设区面积的比例。3.27 耕地地力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立地条件、自然属性等相关要素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来源:GB/T 334692016,3.2 3.28 耕地质量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DB 64/T 18782023 5 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
17、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4 基本原则 4.1 规划引导原则 应按照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农业用水保障规划、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等,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4.2 因地制宜原则 针对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等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确定建设重点与内容,采取相应的建设方式和工程措施,减轻或消除影响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4.3 数量、质量并重原则 通过工程建设和农田地力提升,稳定或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持续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耕地。4.4 绿色生态原则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
18、田生产和生态和谐发展。4.5 维护权益原则 充分尊重农民和受益主体意愿,切实维护土地权利人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等合法权益。4.6 可持续利用原则 健全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实现可持续高效利用。5 建设区域与建设内容 5.1 建设区域 5.1.1 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障碍因素和水源条件等,将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三大区域。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见附录 A。5.1.2 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地质灾害,参建区域外有相对完善的、能直接为建设区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5.1.3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已划定的永久
19、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5.1.4 高标准农田建设限制区域包括: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安全利用类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5.1.5 高标准农田建设禁止区域包括:严格管控类耕地,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等区域。5.2 建设内容 DB 64/T 18782023 6 5.2.1 应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区域特点,针对耕地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5.2.2 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农
20、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包括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5.2.3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集中连片,提升耕地质量,稳定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和规模效益;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建立监测、评价和管护体系,实现持续高效利用。5.2.4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一般不高于 8%。田间基础设施占地涉及的地类按照 GB/T 21010 规定执行。5.2.5 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
21、设各项工程设施的使用年限应符合相关专业标准规定,整体工程使用年限一般不宜低于 15 年。6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6.1 田块整治 6.1.1 一般规定 6.1.1.1 耕作田块应实现田面平整。田面平整以田面平整度指标控制,包含田面高差、横向坡度和纵向坡度 3 个指标。6.1.1.2 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灌水均匀度,促进农作物生长及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及生产力。6.1.1.3 田块整治工程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分为条田修筑、梯田修筑,主要包括:土石方工程、田埂(坎)修筑工程。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包括表土剥离与回填、客土回填、细部平
22、整。工程体系见附录 B。6.1.1.4 高标准农田有效土层厚度和耕层厚度应符合附录 C 规定。6.1.2 田块布局 6.1.2.1 因地制宜进行耕作田块布置,合理规划,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地田块相对集中。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田块长度、宽度及田面横、纵向坡度,并适应灌溉方式、机械作业要求。6.1.2.2 规划设计前应对平整区域地质条件、田块耕作层及土体厚度进行调查,以确定能否进行土地平整。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平整区域面积合理确定典型调查区域,采用 X 状 5 点法或9 点法调查,调查深度不小于 60 cm。6.1.2.3 农田平整时应加强耕作层保护,田块平整时不宜打乱
23、表土层与心土层,确需打乱应先将肥沃的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堆放,待田块平整完成后,再将表土均匀摊铺到田面上。6.1.2.4 对于需要合并的田块,应通过挖高填低,尽量实现田块内部土方的挖填平衡,当不能实现田块内部土方挖填平衡时,应按照就近、安全、合理的原则取土或弃土。6.1.2.5 田块田面高程设计应因地制宜,并与灌溉、排水及农田道路工程设计相结合。6.1.2.6 农田平整应考虑土地权属调整。6.1.3 田块修筑工程 DB 64/T 18782023 7 6.1.3.1 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不超过3 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不超过5 cm,采用喷灌微灌时,田面高差不超过8 cm;旱地平整度不超过
24、10 cm。6.1.3.2 田面坡度根据土壤条件和灌溉方式合理确定。水田纵向坡降不超过 1/1500,横向坡降不超过1/2000;水浇地地面灌溉纵向坡降不超过 1/800,横向坡降不超过 1/2000;喷灌微灌可适当放大坡降,但不超过 1/100。旱作梯田纵向宜保持水平,横向坡降不超过 1/100,且宜外高内低。6.1.3.3 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以地面灌溉为主的区域,以修筑条田为主,条田形态宜为矩形,长度宜为 200 m1000 m,宽度应按机械作业宽度的倍数确定,宜为 40 m200 m。条田内因灌溉方式不同布设格田、畦田,喷灌微灌时条田内不宜布设格田、畦田。格田、畦田布置规格如下:a
25、)水田田块宜布置为格田,长度宜为 30 m120 m,宽度不宜大于 50 m;b)水浇地田块宜布置为畦田,长度宜为 30 m60 m,宽度宜为 10 m20 m;c)喷灌微灌为主的田块可因地制宜布置田面宽度和长度,宜发展宽幅条田。d)条田内格田或畦田之间以田埂为界,田埂应垂直条田方向,宜高出田面 20 cm30 cm,顶宽宜为 30 cm40 cm,宜用田间土修筑。6.1.3.4 南部山区坡耕地应改造成水平梯田。对于田面窄、平整度较差的低标准梯田宜进行窄变宽、短变长、坡变平高标准改造,具体如下:a)梯田长边宜平行于地形等高线布置,长度宜为 100 m300 m,田面宽度应便于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4 T1878-2023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 T1878 2023 标准 农田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