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 T 1946-2023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技术规范.pdf
《DB64 T 1946-2023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4 T 1946-2023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技术规范.pdf(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7.060 CCS P 55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19462023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facilities 2023-11-03 发布2024-02-03 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 布 DB 64/T 1946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体要求和设施分类.3 总体要求.3 水文监测设施分类.3 5 建设原则.4 统一协调性.4 区域代表
2、性.4 安全可靠性.4 实用便捷性.4 技术先进性.4 6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4 测验河段设施.4 观测房.10 观测场.10 水位监测设施.14 流量监测设施.18 降水监测设施.21 蒸发监测设施.23 6.8 土壤墒情监测设施.25 6.9 水质监测设施.26 6.10 地下水监测设施.26 7 水文监测设施标识建设.27 7.1 设置要求.27 7.2 建设要求.27 8 水文监测设施保护.29 9 设施验收.29 DB 64/T 1946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
3、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峥、包淑萍、徐涛、徐良、郭媛姣、邱晨、沙立琼、马永刚、王生鑫、李聪敏、李笑翔、马云、李岩、王磊、朱旭东、蔺海红、周华、王世军、徐海、郄玥颖、李豪、杨腾远、高学芳、张芳、杨凯、张成、吴龙、李嘉凯、吴橙、王馨苑。DB 64/T 19462023 1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宁夏水文监测设施术语、设施分类、建设原则、水文监测设施设置要求和建设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区域内的水文监测设施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
4、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3.12013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B 2893.32010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3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则 GB 2893.52020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5部分:安全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28972006 国家一、二
5、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1978.62008 降水量观测仪器 第6部分:融雪型雨雪量计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 507072011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GB/T 510402020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 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164202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SL 212015 降水量观测规范 SL 2192013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T
6、2762022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 SL 360200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 SL 3642015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 SL 6222014 水文缆道设计规范 SL 6302013 水面蒸发观测规范 SL 6492014 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 SL 6502014 水文设施工程验收规程 SL/T 811.42021 降水量观测仪器 第4部分:称重式雨量计 3 术语和定义 DB 64/T 19462023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水文监测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通过水文站网对河沟、湖泊、渠道、水库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泥沙、冰情、水下地形和地
7、下水资源,以及降水量、蒸发量、墒情等实施观测,并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活动。来源:GB/T 500952014,4.1.1 水文监测设施 hydrologic monitoring facility 为配合水文要素监测、传输修筑的各类水文观测站(井)房,各类水文信息接受处理与发布中心(站),水文缆道,观测场地,监测井,监测标志,专用观测道路,水文通信、供电、供水、排水系统,监测设备安装所必需的附属设施。来源:GB/T 500952014,3.8.4 测验河段 measuring river 为测量水文要素,按照一定技术要求,在河流沟道上选择对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并设有相应测验设施的河段。来
8、源:GB/T 500952014,4.2.3 测验断面 measuring cross-section 在测验河段内进行水文要素测验的横断面。来源:GB/T 500952014,4.2.9 观测场 observation sites 具有一定环境条件和场地规格要求,进行观测的场地。观测房 observation room 进行水位观测、泥沙处理、水情报讯的生产用房。断面标志 cross-section sign 设在水文断面两岸用来标示断面位置和方向的永久性标牌。来源:GB/T 500952014,4.2.6 水准点 bench mark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达到一定精度的控制点。该点相对
9、于某一采用基面的高程一般是已知的,并埋设有标石。来源:GB/T 500952014,4.2.8 断面桩 section pile 设在水文断面两岸的测量标志桩。来源:GB/T 500952014,4.2.6.1 水位监测设施 water level monitoring facilities 安装水尺和自记水位计等水位监测设备的各种设施的总称。DB 64/T 19462023 3 流量监测设施 flow monitoring facilities 安装流量监测设备的各种设施的总称。降水监测设施 precipitation monitoring facilities 安装雨量器、自记雨量计等雨量
10、监测设备的各种设施的总称。蒸发监测设施 evaporation monitoring facilities 安装蒸发监测设备的各种设施的总称。泥沙监测设施 sediment monitoring facilities 安装测验河流含沙量、输沙率或颗粒分析等泥沙监测设备的各种设施的总称。土壤墒情监测设施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facilities 安装监测土壤墒情设备的各种设施的总称。水质监测设施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facilities 安装监测水环境、水生态等水质监测设备的各种设施的总称。地下水监测设施 groundwater mon
11、itoring facilities 用于监测地下水信息的地下水监测井等各种设施的总称。4 总体要求和设施分类 总体要求 水文监测设施的建设应根据SL/T 2762002确定测站监测任务、站点观测项目、主要仪器设备配置和设施建设内容。监测设施应达到较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耐用性,并满足水文要素监测和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水文监测设施分类 水文监测设施分类包括:测验河段设施 观测房 观测场 水位监测设施 流量监测设施 降水监测设施 蒸发监测设施 土壤墒情监测设施 水质监测设施 地下水监测设施 DB 64/T 19462023 4 5 建设原则 统一协调性 设施建设应满足水文监测高质量发展要求
12、,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全区水文监测设施建设现状和今后发展需求,坚持统一协调原则、科学布设监测设施,严格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区域代表性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应根据监测河段特点、水流特性、区域气象、降水、蒸发等因素,在满足布设要求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取相应的建设标准和工程措施,真实反映监测河段区域的气象、降水、蒸发等特点,避免局部影响,同时符合相应的设施建设技术要求。安全可靠性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应遵循设施设备,监测平台安全、可靠和稳定的原则,同时部分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体设施运行,单项监测要素出现问题不影响其他要素监测,从而保障水文监测的安全可靠性。实用便捷性 水文
13、监测设施建设应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技术要求和保证精准度的同时,应选取操作便捷、便于维护、易于管理、维修养护频次低的监测设施。技术先进性 水文设施建设在满足现状监测技术和兼顾整体性的同时,能够适应水文监测技术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做到监测手段自动化,监测数据信息化,监测方式现代化。6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 测验河段设施 6.1.1 一般规定 测验河段设施包括:测验断面、断面标志、水准点、观测道路和断面保护标志五个内容。6.1.2 测验断面 6.1.2.1 通用要求 测验断面按照宁夏全区河流属性分为天然河(沟)道、排水沟、渠道三类。6.1.2.2 设置要求 6.1.2.2.1 测验断面应
14、设置在河(沟、渠)道顺直、河床稳定、水流集中的河段,无分流、岔流、斜流、回流、死水等现象。6.1.2.2.2 断面砌护应满足:天然河道、沟道断面砌护防洪标准、测洪标准按照 SL/T 2762022 执行。排水沟设计标准则根据沟道历史最大流量、最高水位确定设计标准。6.1.2.2.3 断面砌护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河道(沟道)冲刷深度、历年最高洪水位、防洪标准、地形、DB 64/T 19462023 5 地质条件等因素,确保断面砌护安全、牢固,同时保证监测断面测流精度,尽可能不影响水流条件;设计可依照 GB 502862013、GB 507072011 等相关技术规范。6.1.2.2.4 所有测验断面
15、应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建设要求见本文件的 7.2.2。6.1.2.3 建设要求 6.1.2.3.1 天然河(沟)道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综合考虑河宽、测验任务和断面地质条件等,天然河(沟)道断面砌护长度最低不得小于 100 m,砌护材料宜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也可根据断面情况等因素设计确定。b)根据监测要求在断面设置 13 处观测踏步,踏步的宽度不小于 1.5 m,踏步台阶宽度宜为 300 mm,高度 200 mm;坡比应与断面坡比一致,当坡比过陡时,中间应设置宽度宜不小于 800 mm的缓冲平台,平台具体宽度根据设计计算确定。c)观测踏步两侧应设置路肩,路肩宽度宜为 200 mm,路肩表面
16、平整顺滑。d)断面应设置安全护栏,护栏要求按照本文件 7.2.2 执行。6.1.2.3.2 排水沟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断面砌护长度最低不得小于 50 m,沟底情况复杂,水草较多的断面,砌护宜采用护坡+护底的形式;沟道情况简单,砌护宜采用护坡形式;断面砌护材料宜采用混凝土,也可根据断面情况等因素设计确定。b)断面应设置 1 处观测踏步,观测踏步的宽度不小于 1.5 m,踏步台阶宽度宜为 300 mm,高度200 mm。踏步两侧应设置宽度为 200 mm 的路肩,路肩表面应平整顺滑。6.1.2.3.3 渠道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断面砌护长度最低不得小于 50 m,砌护材料宜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
17、。b)断面设计可按照 GB 502882018 执行。6.1.3 断面标志 6.1.3.1 设置要求 6.1.3.1.1 当测验断面位置和基线确定后,应设立断面标志,断面标志包括断面桩、基线桩、断面标志桩、断面标志牌和起点距标志牌。6.1.3.1.2 各类断面标志位置应选择易于观察,并能准确发现的醒目位置。6.1.3.1.3 各类桩基础规格设计应综合考虑河(沟)道冲刷深度、历年最高洪水位、地质条件等因素,桩基础所选材料也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材料。6.1.3.1.4 断面标志的桩身均应设立安全标语,具体设置原则和要求按本文件 7.2.2 执行。6.1.3.2 建设要求 6
18、.1.3.2.1 断面桩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各种水尺断面和测流断面,均应在两岸设立永久性断面桩。断面桩位置应高出监测断面顶高程。b)断面桩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 0.51.0 m 处;漫滩较远的河流,可设在洪水边界以外。断面桩示意图见图 1。c)断面桩建设应包括桩基础和桩,桩截面规格为 150 mm150 mm4 mm 方管,长度为 800 mm 为宜,并浇筑在混凝土基础内 300 mm。桩基础截面为 300 mm300 mm,埋深 500 mm。d)方管材质宜选用塑钢,管内填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标号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6.1.3.2.2 基线桩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基线桩设在基线的起点
19、和终点处,也可采用断面桩兼做基线桩。基线桩示意图见图 1。DB 64/T 19462023 6 b)其他建设要求按照断面桩建设要求执行。6.1.3.2.3 断面标志桩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断面标志桩建设包括标志杆和杆基础。b)标志杆规格为 120 mm80 mm4 mm 方管,安装高度宜为 1.6 m2 m,管内填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标号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钢管做防锈处理,断面标志桩示意图见图 2 a)。c)当基本水尺断面与测流断面在同一断面时,断面标志桩可兼做断面桩。d)当基本水尺断面不符合测流断面要求时,应在基本水尺断面的上游 5 m 或下游 5 m 内设置临时的测流断面,并设置独立的断
20、面标志桩和断面标志牌。e)杆基础截面为 500 mm500 mm,埋深 0.8 m1.2 m。柱脚采用“地脚锚固”的形式,断面标志桩柱脚、基础示意图见图 2c)、图 2d)。6.1.3.2.4 断面标志牌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按照测验要求在断面标志桩上设置对应的断面标志牌(上、中、下)。b)断面标志牌规格为500 mm 厚 2 mm 铝板圆牌,白底红字,采用螺栓与断面标志桩上提前焊接的连接板连接。断面标志牌示意图见图 2b)。c)标志牌上的字体采用黑体,字号根据圆牌尺寸设计,要求清晰美观;d)标志牌表面的反光膜可选用类反光膜,透镜埋入式玻璃珠型结构,避免频繁补漆。6.1.3.2.5 起点距标
21、志牌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按照测验需要在断面标志桩上设置断面索,安装起点距标志牌,断面索宜采用镀锌钢绞线,直径不小于 4 mm。b)起点距标志牌应统一制作大小,代表整米数时采用大号标志牌;代表其他米数采用小号标志牌;起点距标志牌见图 3。c)起点距标志牌规格:大号:250 mm200 mm1.2 mm;小号:140 mm200 mm1.2 mm d)当一些河(沟)道宽度较大时,也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起点距标志牌规格,但同组起点距标志牌仍应满足统一制作,清晰易见,标识作用明显的要求。e)铝板贴反光膜,白底红字,字号根据标志牌尺寸设计,要求清晰美观。DB 64/T 19462023 7 单位为毫米
22、 图1 断面桩(基线桩)单位为毫米 说明:断面标志牌根据需求采用上、中、下断面标志牌。a)断面标志桩 b)断面标志牌及卡扣 图2 面标志桩、断面标志牌 0.000-1.200 H 500 2 120 50 250 地面 300 500 500 地面 DB 64/T 19462023 8 单位为毫米 c)断面标志桩-柱脚示意图 d)断面标志桩基础剖面图 图 2 断面标志桩、断面标志牌(续)说明:断面为示意图,各断面以实测为准。图3 起点距标志牌 L 锚栓 100 断面标志牌 起点距标志牌 走航式电波流速仪索道 立柱 A T 500 500 L A DB 64/T 19462023 9 6.1.4
23、 测站水准点 6.1.4.1 设置要求 6.1.4.1.1 测站水准点分为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测站宜在不同的位置设置基本水准点 3 个(1个明标,2 个暗标),校核水准点 35 个。6.1.4.1.2 基本水准点为永久性高程控制点,应设置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 0.5 m1 m,并能保证水准点稳固、便于引测的地方。6.1.4.1.3 校核水准点布设在测验断面附近,便于引测且稳固的地点。6.1.4.2 建设要求 6.1.4.2.1 水准标石应开挖至冻土层以下,标石垫层为 200 mm,上座现浇混凝土基座,基座尺寸为 500 mm500 mm500 mm,标体内预埋带有钢横叉的标柱(标柱可采用钢
24、管等材料),顶端安装带有铜或不锈钢标芯(上端为20 mm 突出的半球状)的水准标志。水准点示意图见图 4a)6.1.4.2.2 水准标志采用大理石或其他专用标识牌,尺寸依据采用的钢管直径和壁厚等决定,牌上应标注“中国水文”、水准点名称、水准点编号,建设单位等信息。6.1.4.2.3 大理石板下方应设置混凝土保护体,保护体一侧留有排水孔。6.1.4.2.4 标石顶端应设置带有不锈钢保护盖的安全护箱,护箱高度宜为 300 mm,尺寸可根据现场确定,水准点示意图见图 4。单位为毫米 a)水准点示意图 b)水准标志示意图 图 4 水准点示意图 不锈钢盖板 大理石板 标柱 保护箱 地面 最大冻土层线 最
25、大冻土层线 钢横叉 50 B 200 500 100 200 混凝土硬化 大理石板 DB 64/T 19462023 10 c)打孔示意图 d)基础剖面图 图4 水准点示意图(续)6.1.5 观测道路 6.1.5.1 设置要求 6.1.5.1.1 应修建观测站房至各个观测场所的专用观测道路。6.1.5.1.2 按使用功能将观测道路分为观测道路(通行车辆)、观测道路(不通行车辆)两种。观测道路(通行车辆)可设置在断面条件良好,地质条件满足通行车辆的河(沟)道一侧,保证巡测车辆通行,道路宽度一般不小于 3 m。6.1.5.1.3 断面条件有限时,可设置观测道路(不通行车辆),其宽度宜为 1 m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4 1946-2023 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1946 2023 水文 监测 设施 建设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