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pdf
《DB61 T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 T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65.020.01CCSB 16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6772023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ling Hyphantria cunea(Drury)2023-05-25 发布2023-06-25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6772023I目 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虫情监测与调查.25检疫检查.56防治措施.77周年防控管理技术.9附录 A(资料性)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及各虫态发生期.10附录 B(资料性)喜食树种.12附录 C(资料性)性诱
2、捕器使用方法.13附录 D(资料性)常用药剂及其参考用量.15附录 E(资料性)周年防控管理技术.16DB61/T 1677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西安市林木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咸阳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莉、李鹏飞、李荣周、李建康、石宇锋、陈刚、杨攀峰、郭丽洁、王洪启、王超、张胜军、吴海云、赵启林、乔社峰。本文件由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
3、:单位: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电话:029-88652305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关正街233号邮编:710082DB61/T 167720231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防控的虫情监测与调查、检疫检查、防治措施和周年防控管理技术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美国白蛾的监测、检疫和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
4、准则GB/T 23474-2009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2024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LY/T2111-2013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白蛾属(Hyphantria),是危害林木、果树、花卉、农作物、蔬菜及野生植物的重要杂食性食叶害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见附录A1,各虫态发生期见附录A2。来源:LY/T2111
5、-2013,3.1有修改3.2标准地 sampleplot根据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总体的典型地块,提取林分调查因子的平均数。3.3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来源:GB/T 23474-2009,2.2DB61/T 1677202323.4产地检疫quarantine of origin在单一生产或耕作单位的设施或大田上实施,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来源:GB/T 23474-2009,2.43.5调运检疫transportation quarantine在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领
6、域前、流通领域中进行的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传出、扩散,查验植物检疫证书等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来源:GB/T 23474-2009,2.53.6复检quarantine reexamination对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施的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来源:GB/T 23474-2009,2.63.7幼虫网幕larval web1 龄4 龄幼虫群集取食危害寄主叶片,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并成网幕。来源:LY/T2111-2013,3.23.8扩散幼虫dispersal larva脱离网幕分散危害,进入暴食期,且有极强耐饥饿能力的 5龄7 龄幼虫。来源:LY
7、/T2111-2013,3.3 有修改3.9无公害防治environment friendly control应用无公害药剂和无公害技术开展的对靶标生物有效、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人工繁育释放天敌,喷施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杀虫剂,人工物理防治等。来源:LY/T2111-2013,3.44虫情监测与调查4.1监测寄主重点调查美国白蛾喜食树种。常见喜食树种见附录B。4.2监测方法4.2.1成虫期监测调查DB61/T 167720233以乡(镇)、街道、苗圃为调查单位,悬挂美国白蛾诱捕器,固定人员进行成虫期监测。4.2.1.1诱捕点设
8、立4.2.1.1.1已发生区每个调查单位在区域内行政村、公园、单位、学校、住宅小区、苗圃等地悬挂诱捕器不少于3个,2处诱捕点间距不少于500 m,上年度发生地可加大悬挂数量。4.2.1.1.2未发生区每个调查单位在已发生区的毗邻区、城乡新绿化带、新植林地、旅游风景区、公园、交通要道、苗木集散地、储木场、农业养殖区、工业园区等易发区域至少悬挂1个诱捕器。4.2.1.2观测时间4月初开始悬挂诱捕器监测调查越冬代成虫,直至9 月中旬,最后一次诱到成虫后,连续10 d未诱集到,即可结束本年度观测。观测时间为早上,监测人员3 d5 d检查1次诱捕情况,自发现成虫起,需每天观察记录诱捕情况。4.2.1.3
9、使用参照附录C和产品使用说明设置。4.2.1.4统计汇总监测人员汇总监测数据,以时间为横轴,诱虫数量为纵轴,制作各代成虫曲线图,整理分析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结束期。4.2.2幼虫期监测调查幼虫网幕期,结合喜食树种分布和易发地点,以乡(镇)、街道、苗圃为调查单位,合理设置踏查路线,每条路线应尽可能覆盖美国白蛾喜食树种,固定监测人员进行调查。4.2.2.1设置踏查路线4.2.2.1.1已发生区结合美国白蛾上年发生偏重区域,根据地形地貌,兼顾行政辖区内各个方位,每个调查单位设置不少于3条踏查路线。踏查路线要穿过辖区所有行政村、公园、单位、学校、住宅小区、苗圃及上年度发生区周边。4.2.
10、2.1.2未发生区在已发生区的毗邻区、城乡新绿化带、新植林地、旅游风景区、公园、交通要道、苗木集散地、储木场、农业养殖区、工业园区等易发区域重点调查,每个调查单位设置 1 条踏查路线,调查 10%30%的树木,详查喜食树种。4.2.2.2调查时间第1代:5月上旬6 月底;第2、3代:7月下旬10月中旬。第2代和第3代幼虫期存在世代重叠现象,监测人员7d14d进行1次网幕调查。DB61/T 1677202344.2.2.3调查方法4.2.2.3.1调查送检监测人员巡查发现叶片颜色异常、呈枯叶状或疑似网幕时,采标本送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委托的检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确认是美国白蛾后,立即进行详查。对每个
11、调查单位全域排查,第1代幼虫重点查树冠中下部,第 2、3 代重点查树冠中上部。4.2.2.3.2发生区在 5 月上旬6 月底和 7 月下旬10 月中旬两个时间段,7 d14 d 进行 1 次调查。4.2.2.3.3未发生区两个时间段,至少各调查1次。4.2.2.4无人机观察第2、3代幼虫网幕期,可采取无人机低空查看。4.3分级标准和成灾标准4.3.1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轻度发生为有虫株率在 0.1%2.0%,中度发生为有虫株率在 2.1%5.0%,重度发生为有虫株率在 5.1%以上。4.3.2成灾标准发现美国白蛾在当地植株上生活1个完整世代以上的。4.3.3疫情发生面积统计标准水渠、公路、铁路沿线
12、树木每1500 株为1 hm;单位、行政区划村(街道、四旁)面积统计以行政区划面积乘以当地森林覆盖率乘以阔叶树占比得出。4.4疫情报告4.4.1新发疫情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经鉴定为美国白蛾的新发生地,要立即查清发生地点、发生面积、危害程度、传入途径等,5个工作日内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4.4.2疫情周报4月10月,美国白蛾疫情发生区林业主管部门,确定专人每周一上午,将前一周疫情发生范围(镇街、行政村)、虫态、数量、调查和防治面积、药剂使用等情况,由市级林业主管部门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4.4.3监测月报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美国白蛾监测排查和调入绿化苗木、木制品等复检工作,确定专人
13、每月底上报排查和复检情况,实行零报告。DB61/T 1677202355检疫检查5.1产地检疫5.1.1一般要求美国白蛾未发生区应进行产地检疫。5.1.2种苗繁育基地的调查5.1.2.1调查区域苗圃地、种子园、采穗圃、母树林以标准地调查为主,标准地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地段,调查应在美国白蛾幼虫危害高峰期进行。5.1.2.2标准地同一树种,面积在 5hm以上(含 5hm)时应不少于 4 块标准地,面积在 5hm以下时,选设 l 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调查的林木株数应不少于 30 株,按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逐株进行检查。苗木总数不足 100 株的全部检查。5.1.3贮木场及木材加工、经销场(点)的调
14、查5.1.3.1抽样采取楞垛表面抽样或分层抽样。5.1.3.2方法对原木、锯材、竹材、藤等,按每堆垛(捆)总数或总件数0.5 10 抽取,不足5 m或 6根(条)以下的全部检查。重点查验应检物表面、缝隙处有无虫粪、成虫、幼虫、蛹等。5.2调运检疫5.2.1一般要求检疫人员查验植物检疫证书,检查货证是否相符,来源地是否是疫区(以国家林草局每年疫区公告为准),对调入应检物进行检疫检查,禁止从疫区调入林木种苗和其他可能携带美国白蛾的木材及产品。应检寄主植物及其产品、植物性包装材料(含铺垫物、遮荫物、新鲜枝条)及装载物数量巨大,进行抽样检查。5.2.2检疫内容和方法5.2.2.1内容检查是否带有任何虫
15、态的美国白蛾及排泄物、蜕皮物或被害状、土壤(蛹)。5.2.2.2方法5.2.2.2.1繁殖材料DB61/T 167720236将苗木、砧木、插条、接穗、花卉等,放在100 cm100 cm白布(或塑料布)上,观察根、茎、叶、芽等各个部位,有无任何虫态的美国白蛾。5.2.2.2.2木材现场检查枝干、木材等外表或树皮裂缝处有无任何虫态的美国白蛾。5.2.2.2.3林产品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察中药材、果品、野生及栽培菌类表面有无危害症状(虫孔、虫粪等)。5.2.2.2.4其他检查苗木携带的土球,检查表层 10 cm 内土壤、缺土填充物及缠绕的草绳,检查疫区出来的运载工具轮胎、车厢缝隙等处,有无任何虫态
16、的美国白蛾。5.2.3抽样5.2.3.1方法现场检查寄主植株、苗木、花卉、中药材等时,随机抽样检查。现场检查原木、锯材时,按抽样比例,从楞垛表层或分层抽样检查。5.2.3.2比例5.2.3.2.1繁殖材料苗木、砧木、插条、接穗、花卉等,按一批货物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15,少于20株应全部检查。5.2.3.2.2生药材按一袋货物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5,少于1 kg全部检查。5.2.3.2.3木材原木、锯材及其制品(含半成品)和进境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再调运,按一批货物总数或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10。5.2.3.2.4其他可能带有美国白蛾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按照上述比例抽样检查的
17、最低数量不得少于5件,不足5件的全部检查。5.2.3.2.1、5.2.3.2.2、5.2.3.2.3、5.2.3.2.4中带有疑似美国白蛾时要扩大抽样数量,抽样数量应不低于规定的上限。5.3复检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机构对调入的应检物按5.2的规定进行复检。发现美国白蛾时,要做好详细记录,保存抽检样品和标本,并对其余部分及时进行除害处理。5.4检验和鉴定DB61/T 167720237对现场检查发现但不能准确鉴定的,提取可疑虫体,送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委托的检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对检疫发现带有美国白蛾的植物及其产品应及时进行除害处理。5.5检疫处理5.5.1销毁处理对疫区调入的和发现带有任何虫态美国白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 1677 2023 美国 白蛾防控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