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3703.6-2023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6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pdf
《DB34 T 3703.6-2023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6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3703.6-2023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6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3.040 CCS P 28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3703.62023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 6 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 Guid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long span bridges Part 6:Th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long span cable supported bridges2023-03-01 发布2023-04-01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T 3703.6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2、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 DB34/T 3703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的第6部分。DB34/T 3703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布设指南;第 2 部分:机电系统维护管理指南;第 3 部分:定期检查工作验收;第 4 部分: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标准;第 5 部分:健康监测报警阈值设定;第 6 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亮、赵先民、冯元正
3、、张立奎、郭永乐、张旭、梁超、李洁、李阿坦、杨洋、黄贺洪、蔡传勇、耍荆荆、陈亮、黄荣军、陈兆龙、韩苏庆、刘大龙、徐志民、李庆择、王灏、朱军颖、赵广敏、武文涛。DB34/T 3703.62023 1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 6 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大桥梁中大跨径索承桥的检查与监测、评定与评估、养护维修及养护技术管理的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长大桥梁中大跨径索承桥的养护相关工作,其他桥梁的同类型工作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4、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JT/T 1037 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JTG 5120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 5122 公路缆索结构体系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T 5142-01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JTG/T J21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 J22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3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J 07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 术
5、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大跨径索承桥 Long-span cable-supported bridge 采用缆索支承的单跨 150 m 及以上的桥梁。同向回转拉索 Plan looping cable 在斜拉桥上,一根连续绕过索塔、且在同方向上锚固于主梁上的拉索。4 检查与监测 一般规定 4.1.1 检查与监测应按照 JTG 5120、JTG/T 5122 的规定,分别以初始检查、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和结构监测等方形式开展。DB34/T 3703.62023 2 4.1.2 无法到达检修点时,应根据养护需求设置检修通道。4.1.3 应依据检查与监测结果,建立桥梁
6、病害缺陷数据库、缺陷时间轴及分布图。从缺陷出现时间、分布规律等角度,联合通行交通量等外部条件变化,总结缺陷发展规律。4.1.4 检查与监测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养护队伍实施。4.1.5 大跨径索承桥宜建设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并及时将检查与监测成果录入系统。初始检查 4.2.1 初始检查是桥梁新建、改建或加固后,采集桥梁状态数据,确定各构件技术状况,建立桥梁技术档案的基础性检查。初始检查应重点突出对结构基础状态数据的采集,作为后续跟踪桥梁缺陷发展的初始状态。初始检查宜与交工检测同步开展,最迟不应超过交工使用后一年。4.2.2 应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包含检查目的、检查重点、
7、检查项目等内容。专项工作方案宜经专家审查后方可实施。检查实施前应编制详细的实施组织计划。4.2.3 初始检查应涵盖桥梁全部构件,其中不可达构件应采用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方法进行检测。检查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如表 1 所示。表1 初始检查的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 项目 方式(方法)频率 表观状况检查 1)可达部位以目视检查为主,配合尺寸测量设备,对缺陷进行详细记录;2)索塔等高耸结构的外观检查,可通过高清照相等非接触式手段收集初始状态数据。见 4.2.1 条。材质状况测定 通过专业设备对材质状况(钢筋保护层厚度、碳化、钢筋锈蚀电位、钢结构焊缝质量等)进行无损测定。几何状态测量 1)对关键结
8、构尺寸进行复核;2)通过专业测量仪器对桥面线形、主缆线形、索塔偏位、拱肋线形、桥面系线形等进行测量。初次测量应建立永久性观测点和测量坐标系统;3)对关键构件变形,包括支座、伸缩缝和阻尼器变形量进行测量。内力状态测试 通过专业设备,对斜拉索索力、吊索(杆)索力、锚跨索股力进行测量。宜对支座反力进行测定。隐蔽部位检测 1)通过人工探摸、水下机器人等方式,开展水下探摸等隐蔽部位测量;2)利用多波束扫描等方式,开展水下河床地形扫描;3)通过工业内窥镜等专业设备对锚头或其他狭小封闭部位进行表观检测。结构静动载试验 通过专业设备对静载工况下桥梁应变、变形、内力等进行测量,对动载工况下的模态、动应变、动挠度
9、等参数进行测定。养护管理设施 与环境检查 以目视检查为主,对养护管理设施、巡检通道、桥梁安全保护区环境等进行检查。宜通过无人机等检测手段实现桥梁安全保护区的巡查工作。自然环境参数测试 以目视检查结合专业设备的方式,对自然环境参数进行测量与记录。4.2.4 初始检查成果应包括:a)工程概况、工作目的、工作依据、主要工作内容、人员和仪器设备投入、分项检查(监测)结果、评定与评估、技术建议和附件;b)分项检查(监测)结果应识别各类风险,明确各缺陷的位置、数量、严重程度;c)技术建议应根据缺陷风险类型、严重程度,提出分类处置建议。DB34/T 3703.62023 3 日常巡查 4.3.1 日常巡查是
10、及时获知桥梁结构运营是否正常的例行检查。日常巡查应重点关注结构及运营异常状况。4.3.2 日常巡查应涵盖桥面及其以上的目视可及构件、桥梁安全保护区等。检查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如表 2 所示。表2 日常巡查的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 项目 方式(方法)频率 表观状况检查 目视检查、视频观测 日巡查:每日 1 次 夜巡查:每周 2 次 视频巡查:实时 运营安全风险事件监测 运营安全设施与环境监测 注:出现恶劣天气、极端灾变等特殊情况时应增加检查频率。4.3.3 日常巡查应配备必需的量测、检查、记录设备和简易日常养护设备,宜采取电子化巡检记录系统。4.3.4 日常巡查时,对发现的可处置事件宜当即
11、处理;对发现的程度不明确的缺陷,应在后续日常巡查、经常检查等工作中予以跟踪确认,必要时开展特殊检查。4.3.5 日常巡查应填写巡检记录表,推荐记录格式见附录 A。日常巡查宜每月总结一次,对日常养护已处置、等待集中处置、或需要判明成因的缺陷进行汇总,形成日常巡查月度报告。经常检查 4.4.1 经常检查是全面了解桥梁运营状态的月度检查。经常检查应重点关注结构新产生缺陷和已有病害的发展变化。4.4.2 经常检查应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宜由桥梁养护工程师组织实施。4.4.3 经常检查应涵盖上、下部结构及桥面系等步行可达构件。检查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如表3 所示。表3 经常检查的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
12、 项目 方式(方法)频率 表观状况检查 以目视检查为主,结合米尺、裂缝对比卡等对缺陷发展情况进行量测。每月不应少于 1次(支座的经常检查每季度不应少于 1 次)。材质状况测定 以目视检查为主,结合材质劣化对比照片,对材质状态(钢结构锈蚀、混凝土老化等)进行定性判断。构件性能观测 以目视检查为主,结合现场标记、米尺量测等方法对锚室、锚碇、索塔、拱肋、拉吊索(杆)、支座、伸缩缝等关键构件的工作性能进行观察或量测。注:汛期、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频发期,应提高经常检查频率;规模较大的索承桥可按 JTG/T 5122 中推荐的频率进行循环检查,也可根据养护工区或结构进行划分,分阶段实施。4.4.4 经常
13、检查应配备必需的量测、检查和记录设备,并宜采取电子化巡检记录系统。4.4.5 经常检查中如发现桥梁重要部件或构件缺损严重时,应提出实施定期检查或特殊检查的建议。4.4.6 经常检查应现场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并形成月度报告,推荐记录格式见附录 B。定期检查 4.5.1 定期检查是确定结构各部件功能是否完善有效、构造是否合理耐用,为制定桥梁养护维修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的年度检查。定期检查应重点关注桥梁拆分细化后的各构件使用功能、识别结构受力风险、DB34/T 3703.62023 4 掌握施工缺陷的发展及构件材质退化及老化状况。4.5.2 定期检查应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宜经专家审查后方可实施。检查前
14、应编制详细的实施组织计划。4.5.3 定期检查应涵盖上、下部结构及桥面系的全部构件,和桥梁安全保护区等。检查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如表 4 所示。表4 定期检查的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 项目 方式(方法)频率 表观状况检查 1)可达部位以目视检查为主,配合尺寸测量设备等,对缺陷进行详细记录;2)索塔等高耸结构的外观检查,可通过高清照相等非接触式手段收集状态数据。每年不应少于1 次。材质状况测定 1)通过专业设备对材质状况(钢筋保护层厚度、碳化、钢筋锈蚀电位、钢结构焊缝质量等)进行无损测定;2)用敲击法检查钢管拱肋的钢管与混凝土有无脱粘或脱空及其范围与程度。几何状态测量 1)桥面高程及线形、
15、变位等检测指标采用专业仪器设备量测;2)复核永久观测点位置。内力状态测试 通过专业设备,对斜拉索索力、吊索(杆)索力、锚跨索股力进行测量。养护管理设施 与环境检查 以目视检查为主,对养护管理设施、巡检通道、桥梁安全保护区环境等进行检查。宜通过无人机等检测手段实现桥梁安全保护区的巡查工作。自然环境参数测试 以目视检查结合专业设备的方式,对自然环境参数进行测量与记录 4.5.4 定期检查中桥梁管理单位的养护工程师应全程参与,养护部门负责人应抽查复核。4.5.5 定期检查应填写 JTG 5120 附录中的“桥梁基本信息卡”及“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检查成果宜包括:a)工程概况、工作目的、工作依据、主
16、要工作内容、人员和仪器设备投入、外观检查结果、内力状态结果、养护管理设施及环境状况、评定与评估、技术建议和附件;b)外观检查结果应明确各缺陷的位置、数量、严重程度,并与往年检查结果、健康监测数据等进行比对、验证;c)技术建议应根据缺陷风险类型、严重程度,提出分类处置建议。特殊检查 4.6.1 特殊检查是进一步判明桥梁的病害原因、破损程度、承载能力、抗灾能力等情况的专项检查。特殊检查应重点关注涉及结构承载能力、使用性能等在经常检查、定期检查中无法实现全面覆盖或难以评价的项目。4.6.2 特殊检查应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应经专家审查后方可实施。检查前,应充分收集桥梁设计资料、竣(交)工资料、材料试验报
17、告、施工资料、历次检查报告及维修资料等并现场复核,还应编制详细的实施组织计划。4.6.3 桥梁构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特殊检查,检查项目、方式(方法)可参照表 1。如采用未颁布相应规程的检测方法时应进行专项论证。4.6.4 特殊检查应根据检测目的、病害情况和性质、检测指标和检查方法,采用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和其他辅助试验,并依据检查结果对桥梁安全性与适应性进行分析,形成评定结论,提出措施建议。4.6.5 特殊检查应形成成果报告,内容宜包括:DB34/T 3703.62023 5 a)工程概况、工作目的、工作依据、主要工作内容、人员和仪器设备投入、分项检查(监测)结果、评定与评估、技术建议和附件;b
18、)分项检查(监测)结果应识别各类风险,判明各缺陷成因及影响程度,评估结构承载能力、构件使用性能等;c)技术建议应根据缺陷风险类型、严重程度,提出针对性的处置建议。结构监测 4.7.1 结构监测是采用信息化的装备对桥梁重要部位关键参数开展的实时健康检查。结构监测应重点关注桥梁结构响应、运营环境、材质与几何状态的异常变化情况,建立动态的评价和预警体系,实现养护管理的科学决策。4.7.2 结构监测应符合 JT/T 1037 的规定。4.7.3 当桥梁结构主要受力部位、构件发生病害时,针对重点病害,通过裂缝计、声发射传感器、机器视觉等监测构件,根据损伤程度监测病害发展情况。4.7.4 结构监测应形成成
19、果报告,内容宜包括:a)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结构理论计算,分析结构性能变化;b)与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说明结构的潜在风险;c)对特殊事件监测数据进行专项分析,评估结构安全状态。5 评定与评估 一般规定 5.1.1 评定应依据 JTG/T H21 的规定执行,包括技术状况评定和适应性评定。5.1.2 综合性评估是在将特殊检查成果与初始检查、定期检查、结构监测等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桥梁未来运营养护提出综合性技术建议的专项评估工作。大跨径索承桥宜开展综合性评估。技术状况评定 5.2.1 大跨径索承桥技术状况评定应依据桥梁初始检查、定期检查资料,通过对桥梁各部件技术状
20、况的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提出养护措施。5.2.2 大跨径索承桥所独有的结构构件,通过调整相应权重系数的方式在评定中进行考虑。权重系数调整原则如下:首先按照桥梁独有的构件功能及部位,划分所属部位、部件。根据隶属关系,结合其功能的重要性,参考类似部件权重值进行设定,同时新分配权重值在既有部件组内进行调整,分配原则按照各既有部件权重在全部既有部件权重中所占比例进行分配。适应性评定 5.3.1 适应性评定结合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的成果进行,包括以下内容:a)承载能力评定。采取分析检算或荷载试验方法进行,可按照 JTG/T J21 的规定进行,应充分考虑结构养护期的损伤及其影响程度,修正理论
21、计算模型;b)通行能力评定。将设计通行能力与实际交通量或使用期预测交通量进行比较,评价桥梁能否满足现行或预期交通量的要求;c)抗灾害能力评定。采取现场测试与分析检算方法,重要桥梁可进行模拟试验,可按照 JTG 5120的规定进行;DB34/T 3703.62023 6 d)耐久性评定,可采用外观耐久状态评定与剩余耐久年限评定相结合的方法。5.3.2 适应性评定宜按周期进行,设计未规定时,首次评定时间宜为交工投入运营后 1015 年,其后可根据评定结果每 38 年评定一次。综合性评估 5.4.1 综合性评估的数据源、评估项目、评估原则、评估结论的要求见表 5。表5 综合评估内容 数据源 评估项目
22、 评估原则 评估结论 各类检查与监测获得的结构数据信息,其中主要是初始检查、特殊检查、定期检查和结构监测成果 使用环境和 条件 与设计时采用的参数对比,包括运营期气象条件(主要是风参数)变化、水文条件变化、通航情况变化、桥面交通情况变化(交通量与荷载)等。评价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及目标,提出改善建议。结构宏观受力 以初始检查的数据信息为基准,评价不同时期结构空间变位、结构动力特性、结构整体刚度等的变化情况。评价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程度对结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的影响,提出维修加固建议。结构耐久性 以初始检查的数据信息为基准,评价不同时期桥梁关键构件所用材质(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PE 等)的耐久性变化
23、情况。评价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程度对构件耐久性的影响,提出维护建议。结构易损性 以初始检查的数据信息为基准,评价不同时期桥梁关键构件特殊指标(如钢箱梁疲劳裂纹、拉吊索(杆)阻尼与振动特性、支座损伤)的变化情况。评价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程度对结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的影响,提出维修加固建议。使用性能专项 以初始检查的数据信息为基准,评价不同时期影响结构使用性能的内外因素(通行车辆荷载信息、伸缩缝使用性能、桥面铺装使用性能)的变化情况 评价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程度对构件使用性能的影响,提出改善建议。5.4.2 综合评估项目之间需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和系统性,同时注重各分项评估之间的关联性。5.4.3 综合评
24、估的周期同特殊检查,一般不超过 3 年。对于交通量持续增加、使用环境发生变化的桥梁,频率不低于 1 年 1 次。6 养护维修 一般规定 6.1.1 大跨径索承桥应编制养护手册,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规划,养护规划应包含桥梁工程概况、运营情况、养护目标与原则、主要构件的养护计划、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档案管理、数据信息化管理等内容,并按计划开展养护维修工作。6.1.2 大跨径索承桥的各构件应按相应养护计划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使其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6.1.3 大跨径索承桥养护维修工作应符合 JTG 5120、JTG/T 5122、JTG/T J22、JTG/T J23 的规定。索塔、拱肋 D
25、B34/T 3703.62023 7 6.2.1 索塔、拱肋养护维修主要包括塔身、拱肋,及检修通道、避雷装置、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除湿系统及其它附属设施。6.2.2 索塔塔身内外表面、拱肋外表面应保持清洁,无杂物,无生物附着物。空心索塔塔内及索塔附属设施保洁应至少每年完成 1 次,严禁在塔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重视索塔、拱肋及其附属设施含有的钢构件的检查和保养,如发现涂装脱落、失效或螺栓、铆钉等构件缺失时,应及时处理,保障其正常使用功能。6.2.3 索塔工作电梯、观光电梯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有关规定或行业规定进行保养,且应每年检定 1次。6.2.4 索塔、拱肋的避雷装置应保持完好,并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3703.6-2023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6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 3703.6 2023 长大 桥梁 养护 指南 部分 大跨径索承桥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