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4497-202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
《DB32 T 4497-202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 T 4497-202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pdf(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LB.XXXXX-XXXX ICS 91.080.40 CCS P30-39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4972023 3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Standard for monolithic precast superposed shear wall structures2023-07-07 发布2023-12-01 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 布 DB32/T44972023 I 目次 前言.1 1 范围.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3 术语和定义.3 4 基本规定.4 5 材料.4 5.1 混凝土.4 5.2 钢筋、钢材及连接材料.4 6 设
2、计.5 6.1 一般规定.5 6.2 结构布置.6 6.3 作用及作用组合.7 6.4 叠合剪力墙设计.7 6.5 楼盖设计.13 7 构件制作与运输.15 7.1 一般规定.15 7.2 构件制作.15 7.3 成型、养护及脱模.16 7.4 运输与堆放.17 8 施工安装.18 8.1 一般规定.18 8.2 施工准备.19 8.3 预制构件安装.19 8.4 成品保护.21 9 质量验收.21 9.1 一般规定.21 9.2 预制构件.22 9.3 安装与连接.24 附录A 质量验收记录(规范性).27 附录B 阵列超声成像法(资料性).29 DB32/T44972023 1 前言 本规
3、程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东南大学、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苏元大科技有限公司、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赵宏康,孙雪梅,郭正兴,石平府,张跃峰,吴京,江韩,樊桦,顾盛,徐以扬,方有珍,张显光,屈俊峰,谭园,李峰,张猛,陆亚珍,高乐旭。DB32/T44972023 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
4、生产、施工及验收等内容。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T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204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10
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T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5060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 GB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755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51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JGJ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80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
6、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256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JG/T561 预制保温墙体用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 DB32/T3689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DB32/T44972023 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superposed shear wall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叠合剪力墙,通过可靠连接形成整体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3.2 叠合剪力墙 superposed shear wall 两侧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通过可靠连接形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墙板部件,
7、经现场安装定位后,与中间空腔中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形成整体的剪力墙。叠合剪力墙包括双面叠合剪力墙、单面叠合剪力墙以及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3.3 双面叠合剪力墙 double-side superposed shear wall 两侧预制板均参与结构体的叠合,与中间空腔的后浇混凝土共同受力形成的叠合墙为双面叠合墙。其内、外侧预制板分别称为内叶板和外叶板。当双面叠合墙作为结构抗震墙时,称为双面叠合剪力墙。3.4 单面叠合剪力墙 single-side superposed shear wall 由单面叠合墙板在现场安装就位后作为钢筋混凝土墙体的一侧模板,在钢筋桁架另一侧支设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和
8、后浇共同受力的整体钢筋混凝土墙体为单面叠合墙。当单面叠合墙作为结构抗震墙时,称为单面叠合剪力墙。3.5 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 Precast sandwich composite concrete shear wall 含保温夹层的双面叠合墙板在现场安装就位后,在内、外叶板中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内叶预制墙板和现浇混凝土共同受力的整体钢筋混凝土墙。外叶预制墙板仅作为施工时的模板及保温层的外保护板,不参与结构受力。当夹心保温叠合墙作为结构抗震墙时,称为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3.6 叠合受弯构件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 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
9、体受弯构件,简称叠合梁、叠合板。3.7 连接节点 connection 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3.8 叠合面 laminated interface 预制混凝土部件和现场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3.9 混凝土粗糙面 rough surface of concrete 预制构件叠合面上凹凸不平或骨料出露的表面。3.10 钢筋桁架 steel-bar truss 由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与斜腹杆钢筋经点焊而成的具有三角形单元的空间桁架,可设置在叠合剪力墙中连接两侧预制板,或叠合板中连接预制混凝土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DB32/T44972023 4 3.11 连接件 connector 用于连接双面叠合
10、剪力墙或预制夹芯保温墙体中内、外叶预制混凝土板,使其形成整体的连接器件,可采用钩头钢筋或纤维增强材料。4 基本规定 4.1.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从建筑方案设计到施工安装的全过程,应统筹协调建设、设计、制作、施工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内外装修等各专业之间的配合。4.1.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抗震设防类别。4.1.3 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结构的整体性;b)预制构件的连接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要求
11、;c)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应传力可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4.1.4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适用于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平面上质量、刚度及承载力分布均匀;竖向体型规则、均匀,无过大的外挑及收进且侧向刚度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的建筑,不适用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4.1.5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的预制部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遵循少规格、多组合原则,按模数化、标准化要求进行设计;b)根据预制部分的安装部位、连接方式、制作方法、施工精度及质量控制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尺寸公差;c)满足制作、运输、存放、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4.1.6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的非承重墙体宜采用轻质墙板,非承重墙体与主体
12、结构之间应有可靠的连接,并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4.1.7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进行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和机电等专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环节的综合要求。5 材料 5.1 混凝土 5.1.1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 的规定。5.1.2 叠合剪力墙结构的预制墙板、预制楼板及其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5.1.3 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的后浇混凝土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
13、程JGJ/T 283 的规定;当采用普通混凝土时,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空腔厚度的 1/4 和钢筋最小净间距的 3/4,且不宜大于 20mm,并应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及施工方法。5.2 钢筋、钢材及连接材料 5.2.1 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B32/T44972023 5 GB 50011 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强度等级 400MPa 及以上钢筋。5.2.2 预制墙板和预制楼板中宜采用钢筋焊接网,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的规定。5.2.3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
14、冷加工的 HPB300 级钢筋或 Q235B 钢材制作。预制构件脱模、翻转、吊装及临时支撑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吊具应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等的规定。5.2.4 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型钢、螺栓、钢筋以及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以及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5.2.5 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墙体中连接件应满足下列要求:a)当采用非金属连接件时,应为耐碱材料;当采用金属
15、连接件时,应采取可靠的阻断热桥措施;b)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连接件均应具有规定的承载力、变形和耐久性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要求;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保温连接件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建筑工业行业产 品标准预制保温墙体用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JG/T561 的有关规定。6 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 5.1.1 的规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叠合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 50%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叠合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 80%时
16、,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 5.1.1 中括号内的数值。表 6.1.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0.2g)8度(0.3g)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110(100)100(90)80(70)60(50)注:建筑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部分。6.1.2 叠合剪力墙的适用部位可按表 6.1.2 取用。表 6.1.2 叠合剪力墙的适用部位 剪力墙部位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10层以下或房屋高度不大于28 m的居住建筑其他底部加强部位可采用双面叠合剪力墙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其他部位可采用双面叠合剪力墙6.1.
17、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6.1.3 的数值。表6.1.3 高层叠合剪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DB32/T44972023 6 抗震设防烈度6 度、7 度8 度最大高宽比656.1.4 标准设防类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表 6.1.4 的规定。重点设防类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当建筑场地为、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表 6.1.4 标准设防类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 设防烈度6 度7 度8 度叠合剪力墙结构高
18、度(m)70702424 且70702424 且6060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一6.1.5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可采用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u/h不应大于 1/1000。6.1.6 抗震设计时,当同一层内既有叠合剪力墙墙肢又有现浇剪力墙墙肢时,现浇墙肢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宜乘以不小于 1.1 的放大系数。6.1.7 进行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应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增加作用,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为 1.32。6.1.8 在设防地震作用下,不宜出现墙肢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 ftk 的小
19、偏心受拉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墙肢。6.2 结构布置 6.2.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的相关规定,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结构。6.2.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均匀布置,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不宜相差过大,不应采用仅单向设墙的结构布置;b)剪力墙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自下到上宜连续布置,避免层间侧向刚度突变;c)叠合剪力墙构件在结构平面中应均匀分布;d)剪力墙门窗洞口应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全高
20、不应采用错洞墙;e)剪力墙的墙段长度不宜大于 8m;6 8度区电梯井、楼梯间等部位宜采用现浇剪力墙。6.2.3 当楼面梁与叠合剪力墙在平面外单侧刚性连接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之一来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叠合剪力墙的不利影响:a)在叠合墙与梁相交处设置现浇扶壁柱,扶壁柱截面宽度不小于梁宽,按计算结果确定扶壁柱的截面及配筋;b)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可在叠合墙、梁相交处设置现浇暗柱;暗柱截面高度不小于墙的厚度,按计算结果确定暗柱的截面宽度和配筋。6.2.4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面、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楼盖;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DB32/T44972023
21、7 6.2.5 高层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宜符合下列规定:a)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结构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b)底部加强部位及轴压比大于 0.3 的墙肢相邻上一层的剪力墙应采用现浇剪力墙,叠合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体总高度的 1/10 和底部两层的较大值。c)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7 度、8 度(0.20g)、8 度(0.30g)且对应房屋高度超过 100m、90m、70m、50m 时,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应延伸至底部加强部位以上一层。6.2.6 建筑外墙宜采用夹芯保温叠合剪力墙。6.2.7 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和上部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内、外墙,可采用叠合混凝土墙体。6.3
22、作用及作用组合 6.3.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等确定。6.3.2 预制构件在进行翻转、吊装、运输、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时,构件自重标准值应乘以动力系数。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不宜小于1.5;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系数可取 1.2。6.3.3 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
23、的 1.5 倍。动力系数不宜小于 1.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和模具的实际情况取用,且不宜小于 1.5kN/m2。6.3.4 叠合楼板施工阶段验算时,施工活荷载应根据施工时的实际情况考虑,且不宜小于1.5kN/m2。6.4 叠合剪力墙设计 6.4.1 叠合剪力墙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b)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c)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有关规定。6.4.2 对于双面叠合剪力墙和单面叠合剪力墙,剪力墙计算厚度 bw
24、取全截面厚度;对于夹心保温叠合剪力墙,bw取后浇混凝土厚度与预制内叶板厚度之和,不包括预制外叶板厚度和保温层厚度。6.4.3 叠合剪力墙墙肢面内承载力计算可按与现浇剪力墙相同的方法进行。6.4.4 叠合剪力墙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a)叠合剪力墙构件后浇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预制墙板混凝土强度。b)参与叠合受力的预制墙板钢筋,应根据计算确定,并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中关于剪力墙配筋率的规定。c)预制墙板钢筋宜选用不低于 HRB400 级的热轧钢筋。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水平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d)预制墙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
25、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e)叠合剪力墙的墙肢厚度不应小于 200mm,单叶预制墙板厚度不应小于 50mm。对于双面叠合剪力墙,后浇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 100mm;对于单面叠合剪力墙,后浇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 150mm。预制板内表面严禁出现浮浆。单面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内DB32/T44972023 8 表面及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侧面接缝面应设置人工粗糙面,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 4mm。f)墙板两侧的分布筋之间应可靠拉结,可设置钢筋桁架通过点焊、绑扎拉结,也可采用拉筋等其他可靠方式。g)对于采用桁架钢筋构造的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的钢筋桁架应满足运输、吊装和两块预制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 4497-202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4497 2023 装配 整体 叠合 剪力 结构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