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下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大洲既被赤道,又被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 A非洲亚洲 B南美洲大洋洲 C亚洲北美洲 D非洲北美洲 答案: A 试题分析: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南美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北美洲。故选 A。 考点:世界地理 点评:本题考查赤道和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赤道和北回归线的空间位置。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
2、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小题 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故选 B。 【小题 2】试题分析:剧观测,南极附近上空臭氧含量明显减少,出现臭氧空洞。故选 C。 考点:臭氧层 点评:本题考查臭氧的作用和臭氧空洞所出现的地区,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臭氧的作用,识记臭氧空洞产生的地区。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 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 在影剧院,应迅速跑
3、到室外开阔空地 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 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震持续时间短,能使建筑物倒塌。地震发生时,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但不能跳楼;在影剧院,应就地躲在 坚固的物体下,不应向室外跑。故选 D。 考点:地震 点评:本题考查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方法,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地震发生较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性大。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
4、据右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震 B滑坡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小题 2】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小题 3】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答案: 【小题 1】 B 【
5、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读图中的等高线可知:堰塞体形成以前西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而形成以后,坡度变缓,这表明西侧发生了滑坡,形成了堰塞体。故选 B。 【小题 2】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堰塞湖形成以后,已淹没了村庄,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形成了自然灾害。故选 A。 【小题 3】试题分析: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不易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会形成洪涝灾害;所以只有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才能减轻损失。故选 C。 考点:堰塞湖 点评:本 题结合图示考查堰塞湖的形成、灾害
6、及所采取的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堰塞湖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 2010年 1月,海地发生 7 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 2月,智利发生8 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两次大地震( )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小题 2】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海地地震位于大西洋,位于美洲板
7、块内部,遇难人数的多少除取决于震级大小外,还取决于震源的深浅、震中距等;但是地震的能量来源于地球的内部。故选 C。 【小题 2】试题分析:甲、乙两区受东侧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地势起伏较大,平原面积狭小,所以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甲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光照条件差,且雨热不同期;乙区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光照条件差。故选 A。 考点:南美洲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地震的位置、农业发展条件,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结合图示识记地震的位置,掌握影响烈度的因素,会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下列各组事物,均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是 ( ) A杭州西湖、长江三峡、乐山大佛 B北京故宫、 “锦绣中华 ”、苏州园林
8、 C鼓浪屿、日月潭、路南石林 D韶山、敦煌石窟、万里长城 答案: C 试题分析:乐山大佛、北京故宫、 “锦绣中华 ”、苏州园林、敦煌石窟、万里长城等都属于人为景观;杭州西湖、长江三峡、鼓浪屿、日月潭、路南石林、韶山等都属于自然景观。故选 C。 考点:旅游资源的类型 点评:本题考查属于自然景观的旅游资源,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自然景观的概念。 读下图,回答题。 图中反映出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形成这种海岸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板块挤压 B冰川侵蚀 C地壳下陷 D流水侵蚀 答案: B 试题分析:读图中经纬度可知:此海岸位于斯堪纳维亚半岛的西侧,其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
9、是由于地质时期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 B。 考点:海岸的成因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斯堪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的形成原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图示此海岸空间位置,识记此海岸的成因。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题。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 答案: C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乙地位于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如不合理的进行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随着蒸发地下水易上升到地表,形成盐碱化。故选 C。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中亚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 ,生态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
10、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 (142.6E, 38.1N)的 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发生核泄漏事故。图是福岛核电站泄露辐射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题。 【小题 1】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小题 2】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露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向、洋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1】试题分析:日本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而日本核电技术成熟,所以日本
11、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高。故选 A。 【小题 2】试题分析:福岛核电站核泄露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此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以及西北风影响,受辐射污染的海水向东扩展。故选 D。 考点:日本 点评:本题结合日本的核电发生核泄漏事故考查日本的能源消费构成、核泄露辐射范围的扩展方向,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日本的能源分布状况,及临近福岛核电站海域的海水流向。 读沿 2326纬线地形剖面图,判断题。 【小题 1】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太平洋,大西洋 【小题 2】图中 a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
12、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小题 3】对 a区域气候类型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的洋流是( ) A秘鲁寒流 B东澳大利亚暖流 C本格拉寒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和地势起伏可知:此大陆是南美大陆,那么此大陆东西两侧的海洋是大西洋,太平洋。故选 A。 【小题 2】试题分析:图中 a区域位于南美大陆回归线附近的西海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选 B。 【小题 3】试题分析: a 区域有秘鲁寒流流经,受此影响,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影响到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故选 A。 考点:南美大陆 点评:本题考查南美大陆
13、两侧的大洋、气候和洋流,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根据图示判断此大陆的名称、识记南美大陆两侧的大洋名称、气候类型和洋流名称。 读图 “河流流域图 ”,回答题。 【小题 1】河流所在地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气候湿热 人口稀疏 城市密集 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A B C D 【小题 2】甲乙两地自然带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暖流 B寒流、地形 C寒流、大气环流 D地形、大气环流 【小题 3】该河与莱茵河相比,其航运价值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短缺 B经济落后 C水流急 D河道浅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此河流是亚马
14、孙河,此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此地区气候湿热,受此影响,人口稀疏;城市较少;属于热带雨林。故选A。 【小题 2】试题分析:甲地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形成热带荒漠带;而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故选 C。 【小题 3】试题分析:莱茵河位于欧洲,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所以客货运输量大;亚马孙河位于巴西,经济落后,且人口稀少,所以客货运输量小。故选B。 考点:亚马孙河流域 点评:本题考查亚马孙河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带的成因和航运价值,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图示 判断亚马孙河、理解所属自然带的成因和影响航运价值的因素。 读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 灵宝 第三 高级 中学 下期 第三次 质量 检测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