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题。 【小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小题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 a、 b、 d图的部分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或性别结构明显异常,故判断可能是人口迁移的影响。 【小题 2】 b图的 20岁左右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判断可能是由于高等教育而吸引青年人口大量迁入。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的影响和原因。 读 “我国小学生人口密度和小学平均服务范围图 ”,关于小学生人口密度与小学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学服务范围小 B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学服务范围大 C小学生人口密度小,小学服务范围小 D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与小学服务范围无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小学生人口密度大,小学服务范围小;小学生人口密度小,小学服务范围大。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
3、论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人口密度和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两者呈反比,并能结合图示两者的关系比较分析即可。 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回答第题。 图中 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 )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位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商业区, 位于住宅区, 位于工业区。据商业区中功能的垂直分异规律位于商业区的高层,应为办公室,位于商业区的底层应为零售店; 在垂直方向上分异不明显,分别为住宅
4、和厂房。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从市中心向外的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布局规律,并结合中心商务区中功能的垂直分异即可判断。 下图为 “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 f最有可能是 (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小题 2】若 a、 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是 ( ) A g环境优于 a B a地价高于 g C g人口密度大于 a D影响 a、 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
5、分析: 【小题 1】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 ,则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应位于城市外围 ,且不能对城市造成严重污染 ,结合风向标可知该地多西北风和东南风 ,工业区应建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即东北部和西南部 ;再结合等高线可知 ,该城市的河流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 ,工业区应位于河流下游 ,则图中 f最有可能是工业区。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 g附近有河流经过 ,地势较高 ,且远离工业 区而环境条件好于 a,故 g可能为高级住宅区。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 要能结合图示的风向、河流流向进而判断工业区的位置,并结合环境因素判断
6、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内部分化。 关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乡用地中土地利用方式相同 B城乡各类用地的比例保持不变 C城乡用地规划中应坚持 “合理利用 ”的原则 D工农业生产用地在城乡用地中比例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城乡用地在类型、比例、结构等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各类用地的比例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用地规划中必须坚持 “合理用地 ”的原则,使各类用地在数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以协调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城市 用地中居民建筑用地比例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城乡规划。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城乡用地特征的差异等内容即可。
7、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居住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要小于工业建筑用地 B工业建筑用地所占比例最大 C一般情况下,道路广场用地要小于居住建筑用地 D一般情况下,公共绿地要大于工业建筑用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坚持合理用地的原则,使各类用地在数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以协调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颁布的城乡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如下:在城市中,居住建筑占 20% 32%,工业建筑用地占 15% 25%,道路广场用地占 8% 15%,公共绿地占 8% 15%。在村镇中,居住建筑用地占 30% 70%,工业用地占 6% 20%,道路广场用地占
8、 9% 19%,公共绿地占 2% 6%。 考点:本题考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城乡建设用 地的基本比例等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说法正确( )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一个地区人中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 D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即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B项正确。 考点:本
9、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人 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 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社会发展的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口增长模式一般处于“高高低 ”模式;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生产的粮食增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导致了死亡率不断下降,故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 “高低高 ”模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生育观念得到较大改变,加之社会福利提高等使得生
10、育率大大下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低低低 ”模式。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进而导致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读影响人 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 B C D 【小题 2】 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故吸引了大量民工迁入,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 【
11、小题 2】 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由于内战严重,而导致了大量的难民大迁移,属于战争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即可。 下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小题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12、A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的信息,可以判断甲为四川盆地、乙为长三角地区、丙为珠三角地区。所以,该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是由农村迁往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上升人口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经纬度位置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 能结合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如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医科大学毕业的你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 “中心地理论 ”,你将选
13、择在 ( ) A B C D 【小题 2】你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 ) A该地卫生所集中利于经营 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 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私人卫生所服务范围较小,适当避开卫生所密度大的区域,且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同时要求交通便利,便于患者就诊。故 点最符合。 【小题 2】同上题。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图示已有的卫生院分布和交通条件对其区位布局的影响分析即可。 2011
14、 淮安模拟 )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个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在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份。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导致清王朝时期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 )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小题 2】使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份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资源开发 B交通 C气候 D宗教 【小题 3】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 A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减弱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根
15、本动力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材料可知,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禁止大规模开垦,是导致其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小题 2】辽宁省具有丰富的煤、铁等资源。清王朝灭亡后,随着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辽宁省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小题 3】根据上面两题,可以看出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能结合材料内容和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况分析即可。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下题。 【小题 1
16、】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的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 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 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答案: D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分析,廊坊市的城市人口比重先增后降,故 D项错误。 考点:本 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化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看图说话型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读 “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 ”,回答题: 【小题 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 A B C D 【小题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
17、的主要因素有 ( ) A国家政策 B自然环境 C人口迁移 D文化观念 【小题 3】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 A地区政策 B晚婚习俗 C优美的环境 D文化观念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四个阶段的人口 “三率 ”特征判断, 阶段处于 “高高低 ”阶段; 处于 “高低高 ”阶段; 处于 “低低低 ”阶段。 【小题 2】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化的主要原因,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政策、环境因素和人口迁移因素影响小,文化观念如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对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的转变有一定影响。 【小题 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 淇县 中高 一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