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2948-2023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pdf
《DB15 T 2948-2023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 T 2948-2023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70 CCS Z 04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9482023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zero-carbon industrial park 2023-03-28 发布2023-04-28 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15/T 2948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缩略语.2 5 建设原则.2 6 园区主要系统构成.3 7 建设中的重点工作.3 零碳能源系统.3 零碳交通物流系统.3 零碳建筑系统.4 零碳基础设施
2、系统.4 7.4.1 环保设施.4 7.4.2 供排水设施.5 7.4.3 照明设施.5 7.4.4 新型基础设施.5 零碳生产系统.5 生态系统.6 8 运维管理.7 组织管理.7 智慧化管理.7 项目准入与退出.8 参考文献.9 DB15/T 2948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上海远景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
3、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蕊、刘猛、林翎、孙捷、张元、崔江峰、高东峰、任剑飞、邱林、曾胜吾、崔宇、贾双文、朱晓春、王斌、贾向春、涂伟伟、杨虎、杜志宏。DB15/T 29482023 1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以零碳为最终目标的产业园区的建设原则、园区主要系统构成、建设中的重点工作、运维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零碳培育及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 1028 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法 GB/T 12452 水平衡测试通则 GB/T 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 17166 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T 18916 (所有部分)取水定额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5、GB/T 24915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GB/T 29455 照明设施经济运行 GB/T 29456 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GB/T 31088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 GB/T 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 32151 (所有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GB/T 33567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规范 GB/T 33635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导则 GB/T 33749 工业企业水效对标指南 GB/T 34149 合同节水管理技术通则 GB/T 34340 燃煤烟气脱硝装备运行效果评价技术要求 GB/T 34605 燃煤烟气脱硫装备运行效
6、果评价技术要求 GB/T 34607 钢铁烧结烟气脱硫除尘装备运行效果评价技术要求 GB/T 35626 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 DB15/T 29482023 2 GB/T 36132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GB 37483 污水处理用旋转曝气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37484 除尘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37485 污水处理用潜水推流式搅拌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38692 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GB/T 38966 可持续水管理评价要求 GB/T 39091 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 GB/T 39256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 G
7、B/T 39257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 GB/T 39258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 GB/T 39259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物料清单要求 GB 40879 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40994 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 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 GB/T 51350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366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DB 15/T 281720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零碳园区 zero-carbon park 也称
8、“碳中和”园区。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碳交易等多种手段,通过产业低碳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在园区内部基本实现碳排放总量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来源:T/CSTE 00422022/T/CAS 5842022,3.1.2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IoT:物联网(Int
9、ernet of Things)5 建设原则 统筹兼顾,系统优化。做好零碳转型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接续等的有机结合,统筹园区内能源系统与生产系统、交通物流系统、建筑系统等的协调发展,采用先进适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优化,实现园区零碳管理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切合实际,突出特色。从园区的实际需求入手,结合特色及地域特点开展建设工作。DB15/T 29482023 3 分步实施,重点先行。以节能增效、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减污降碳协同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划定领域逐步推动,确保园区零碳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科学规范,标准支撑。通过重点领域标准实施提升建设工作的规范性。考核评估,持续改进。总结建设
10、方法、路径,形成长效机制。6 园区主要系统构成 零碳产业园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构成:a)零碳能源系统:包括园区内电力、热力等能源基础设施;b)零碳交通物流系统:包括园区边界范围内的交通系统和物流系统;c)零碳建筑系统:包括园区内的全部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d)零碳基础设施系统:包括环保设施、供排水设施、照明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e)零碳生产系统:包括园区内的全部生产过程;f)生态系统:包括园区边界范围内的全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7 建设中的重点工作 零碳能源系统 7.1.1 应制定和优化园区能源规划,优化用能结构,提升在用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可
11、再生能源。零碳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应不低于 80%。7.1.2 应优先考虑区域内(通常为园区所在的盟市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绿色电力直供的方式作为电力消费的首选途径,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直供比例。7.1.3 具备相关环境资源条件的园区,可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式风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7.1.4 除绿色电力直供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给外,园区应优先通过所在区域内的电力交易市场进行绿色电力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就近消纳。7.1.5 园区内电力系统应明确发电电量和用网电量计量点,每个计量点均装设智能物联电能计量装置。7.1.6 园区应通过数字化平台统一管理发、用电数据
12、,并与当地管理部门或电网调度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保障电力来源与消纳的精准追溯。7.1.7 园区内宜建设微电网,合理利用分布式电能和储能,提高重要负荷用电可靠性。宜配备电化学、物理以及氢能等储能设施,提高园区能源供应保障和调节能力。7.1.8 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满足供暖、通风、空调和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选择工业可回收热量、太阳能等热源供应热水,有条件时可利用风能和地热能。具有地热源可利用时,宜采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技术。7.1.9 园区内能源系统应选用技术先进、能效高、耗损低、经济合理的节能产品。用能设备应优先选用节能设备。终端用能设备改造应满足相关能效标准 2 级及以上指标要求。零碳交通物流系统
13、 7.2.1 优化园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和运输线路,重视园区各板块间公共交通的便捷度,推动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高通行和物流运转效率。7.2.2 整合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运输优先考虑共享社会资源,采用资源能源消耗小的物流方式。7.2.3 推广节能低碳交通运输工具,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新能源汽车。具备条件的园DB15/T 29482023 4 区可加大对氢能和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的研发和试点示范。7.2.4 在园区内设置新能源车辆停车位与充电桩,推进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7.2.5 完善园区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14、建设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相对独立、完整的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行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引导低碳出行。零碳建筑系统 7.3.1 新建建筑选址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有利自然条件,营建有利的区域生态条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控制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合理配置办公用房资源。7.3.2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12 层以下居住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按照 DB15/T 28172022 的一星级进行评价,新建超高层建筑按照 DB15/T 28172022 的三星级进行评价,其余新建建筑全部按照 DB15/T 28172022 等的基本
15、级进行评价,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 30%。全部新建建筑按照 GB/T 51350 的超低能耗建筑要求持续改进。7.3.3 采用绿色建造方式,加强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加大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应用。7.3.4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建筑屋顶和外墙进行保温、隔热改造,更新建筑门窗,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能。7.3.5 提升既有建筑用能效率。推进空调系统节能改造,运用自然冷源、新风热回收等技术合理设置室内温度。优先选用达到能效国家标准 2 级及以上的供热供冷、通风、照明等设备设施及产品。7.3.6 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立面、车棚顶面等适宜场地空间,安装高效光伏发电设施
16、,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7.3.7 推广可再生能源使用,加强太阳能热水、太阳能供暖、制冷、污水源、余热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新技术的应用。园区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应符合 GB 55015。7.3.8 建设以“太阳能光伏、分布式蓄电、直流建筑、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7.3.9 建设中优先选用可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及利废建材、绿色低碳建材等。7.3.10 园区应开展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工作,建设园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7.3.11 制定园区建筑项目节能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园区建筑节能评估与审查。7.3.12 园区应按照 GB/T 51366 及相关标准要
17、求,开展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记录,并实行低碳运行管理。零碳基础设施系统 7.4.1 环保设施 7.4.1.1 园区应根据自身主导产业、污染物及碳排放水平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焚烧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7.4.1.2 园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或优于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固体废物的储存和处置符合 GB 18599 及相关标准规定,在分类收集和处理固体废物的过程中采取无二次污染的预防措施。危险废物处置符合 GB 18484、GB 18597、GB 18598 等的规定。7.4.1.3 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设施的低碳化改造。企业
18、应按照 GB 37484 等标准选用能效等级 2 级及以上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设施及产品,并参照 GB/T 33017(所有部分)等标准开展高效能大气污染物控制装备评价工作;积极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装备设施运行效果提升,按照 GB/T 34340、GB/T 34605、GB/T 34607 等标准,开展燃煤烟气脱硝、脱硫、钢铁烧结烟气脱硫除尘等装备运行效果评价。DB15/T 29482023 5 7.4.1.4 推动污水处理设备设施的低碳化改造。企业应按照 GB 37483、GB 37485 等标准选用能效等级2 级及以上的水污染治理设备设施及产品,并参照 GB/T 38220 等标准开展高效能水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5 2948-2023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 2948 2023 产业园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