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市 2011 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 试 语文试题 欢迎参加中考,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本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答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 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没有什么比拥有青春更令人献慕,因为青春盛 满了自信,洋溢着激情。你可以对狂 妄的成功者宣战:我一定能超越你;可以对暂 时的失败理直气状地说:我一定能成功。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 给文段
2、中加点字注音。 盛: 暂: 找出_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 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 分) 近年来,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 。汉语取代日 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 修改 : 。 修改 :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 分) 日前,淮安市委提出了“学在淮安”的号召,全市中小学积极响应。根据“学在淮 安”的有关精神,语文老师在班级组织开展“学生论坛”和“名著趣读”两项活动。根 据活动安排,请你完成以
3、下任务。 【学生论坛】在“节日民俗大家谈”中,你的小组需要一则反映家乡节日民俗活 动的材料,请你从“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 家乡民俗活动,简 要写出活动名称及其意义。(4 分) 答: 。 【名著趣读】在“水浒传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宋江、吴用、鲁智深、 卢俊义”四人,谁才是梁山第一好汉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有关事例谈谈他们四人中谁 是梁山第一好汉。(2 分) 答: 。 诗、文名句填空(一题为必答题;一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 作答,若 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 分) 必答题: 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直挂云帆济
4、沧海。(李白行路难) 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选答题: 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木兰花) 二(6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58 题。(16 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昳 丽。朝服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
5、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 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朝服 衣冠: 孰 视之: 皆以 美于徐公: 期年 之后: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 文: 。 能谤讥于市朝。 译 文: 。 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 1 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 性格特点?(4 分) 答: 。 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 分) 答: 。 (二)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17 分) 幽幽一扇窗 肖 慧 窗原本只为采集光线、通风透气而设,饱学的古人根据窗形创造了
7、诸如长窗、半 窗、空窗、横风窗、花漏窗等如词牌名一般凝练雅致的窗名,给原本简单冷硬的窗赋予 了生命内涵。形态不一的窗户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长窗、 半窗与花漏窗了。 高敞宏丽的长窗必须安装在主屋和厅堂正面,每扇窗上都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图案风格机趣活泼,柔顺秀丽,花纹多为如意、花草等,一草一 木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堂内有雍容华贵的陈设,主屋和厅堂相对的庭院里不是重峦叠 嶂的精心置景,就是小池碧波的用心点缀,透过长窗,将室内外景致融为一体。 半窗外须是曲径通幽的后花园,翠柳拂水,云影浮动,花木扶疏,有一片鸟语花 香的景致相衬,否则便全然没了意境。半窗
8、一般装在厢房和书斋,底部多为矮墙,窗形 细致精巧,紧靠窗外一定 种植着芭蕉、绿竹或梅花等植物 。读书读闷了,可以推开窗户, 尽情欣赏触手可得的绿意,感受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的美妙。 如果说半窗给人更多亲近更多惬意,那么花漏窗给人的感觉便是格外的幽雅含蓄。 去苏州除了可以饱览园林秀色,还能过足看花漏窗的眼瘾沧浪亭的花漏窗从主厅明 道堂向西至翠玲珑之间,有个天井和曲廊构成的幽僻过渡空间,曲廊西北两面开有四个 造型优美的花漏窗,依次为桃窗、榴窗、荷花窗、蕉棠窗,图案轻灵毓秀,柔和飘逸, 充满动感。如果什么也不做,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流光明灭滴翠,花香呼之欲 出,小廊曲折,绿意透窗,那
9、样的意境让人该是怎样地怦然心动啊!那年春天我在苏州 园林一处僻静的庭院歇脚,特意在廊角一处花漏窗前坐下,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一声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清晰地飘过来,这是牡丹亭游园里的经典唱词。那夜一 动不动地听完了整曲游园,我目光自始至终都透过一扇古典的花漏窗,不远处,那 水中月、雾中花般的水阁,美得刻骨,美得朦胧。 古窗是一幅悠长隽永的古画,如今的窗少了许多精雅与遐想。然而无论怎样的窗, 依然神奇地连接着两个世界关上窗,营造出一个完全自由的天地,笑骂喜怒,皆由 自己;打开窗,人便与外界有了联系,清风明月,葱茏明朗。东坡有诗云:“短篱寻丈 间,寄我无穷境。”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
10、样得体,幽幽一扇窗,给人们带来 的是无穷境的大天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 年第 9 期,有删改) 阅读全文,分别写出文章主要介绍的三种窗给人怎样的美感。(4 分) 答: 。 体会文章第段画线语句中加词语“一定”的表达效果。(4 分) 答: 。 简要分析文章第段中写夜听昆曲游园这一事例的作用。(4 分) 答: 。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对此你有 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5 分) 答: 。 (三)阅读下文,完成 1316 题。(17 分)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 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
11、,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 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 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 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 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 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 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
12、,打铃表面上 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 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 26 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 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 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 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 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 ,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 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
13、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 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 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 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 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 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 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
14、紧不 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 3 辑,有删改) 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 分) 答: 。 根据第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 个字左右)。(4 分) 答: 。 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 分) 答: 。 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5 分) 答: 。 (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18 分)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 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
15、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 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 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 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 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 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 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
16、草将出 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 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 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 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 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 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
17、树梢的灯 。 【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 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 回春了 。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 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 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 【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 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 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江苏省 淮安市 初中 毕业 中等学校 招生 文化 统一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