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4261-2020 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4261-2020 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4261-2020 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1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100 CCS C 65 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261 2020 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of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production safety risks in operation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river project 2020 - 12 - 25 发布 2021 - 01 - 25 实施 山东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7/T 426
2、1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任务 . 1 4.1 建立机构 . 1 4.2 明确责任 . 1 4.3 编写体系文件 . 2 4.4 实施全员培训 . 2 4.5 运行考核 . 2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 2 5.1 风险点确定 . 2 5.2 危险源辨识 . 3 5.3 风险评价 . 4 5.4 风险控制措施 . 5 5.5 风险分级管控 . 6 6 文件管理 . 7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 7 8 持续改进 . 7 8.1 评审 . 7 8.2 更新 . 8 8.3 沟通 . 8 附
3、录 A(资料性) 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 . 9 附录 B(资料性) 风险点登记台账 . 12 附录 C(资料性)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15 附录 D(资料性)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28 DB 37/T 4261 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由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青岛市大沽
4、河服务中心、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 心负责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祖利、李永禄、刘雅芬、宋晓旭、牛景涛、安凯军、韩仲凯、周强、宗韶卿、 王晓亮、卞卫国、李建军、刘佩玺。 DB 37/T 4261 2020 III 引 言 本文件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 DB37/T 2882 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3512 2019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行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 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河道工程运
5、行管理单位安全 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文件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减少 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DB 37/T 4261 2020 1 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 分级管控的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工作。其他 包含河道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
6、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7/T 2882 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3512 2019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 2016、 DB37/T 3512 20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任务 4.1 建立机构 单位风险管控领导小组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应包括分管安全领导、分管生产经营领导、 技术负责人,以及工程管理、调度运行、防汛、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财务等职能部门
7、负责人、 各生产部门负责人。日常办事机构宜设置在负责安全生产 的管理部门。 单位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确保风险分级管控覆盖工程项目所 有区域、场所、岗位、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管理范围、作业现场危险源辨识全面系统、规范有效。 4.2 明确责任 4.2.1 主要负责人职责 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落实推进工作的分管负责人和牵头 部门,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方针、策略、目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各部门、各班组、各岗 位的风险管控职责,保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定期对体系建设及实施 情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
8、。 4.2.2 分管负责人职责 DB 37/T 4261 2020 2 分管负责人协助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定期汇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分管部门、领域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 定、落实,并督促落实。 4.2.3 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 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和体系文件,协调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负责本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本 单位风险分级情况评审,负责对本单位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 入安全生产责任
9、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负责将本单位通过 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报送相关信息,并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2.4 各职能部门职责 各职能部门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 开展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管控等;运行管理及作业活动中发现的新危险源应及时上报,及时更新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 4.2.5 各班组、岗位职责 各班组、岗位应根据工作分工和职责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日常风险评估,接受安 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措施。本班组、岗位作业活动中发现的新危险源及时上报。 4.3
10、 编写体系文件 单位应组织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策划,并编写体系文件,至少包括: a)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方针、目标和指标; b)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c) 年度安全生产风险 分级管控活动方案; d) 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4.4 实施全员培训 单位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 本岗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在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初期,单位应组织全员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建设方案、 流程、方法、要求等。 4.5 运行考核 单位应
11、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考核 结果与员工评优评先等挂钩。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设 备设施风 险点划分 DB 37/T 4261 2020 3 DB37/T 3512 2019第 5.1.2 内容适用于本文件。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常见设备设施一般包括构 (建)筑物、用电设施设备、安全设施、安全监测设备设施、消防设施、防汛仓库、网络安全等。 5.1.2 作业活动风险点划分 DB37/T 3512 2019第 5.1.3内容适用于本文件。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典型作业活动一般包括闸门 启闭、橡胶坝充排、上下游水位测量、
12、堤防工程检查、维修养护和抢修、相关方监管、有限空间作业、 仓库管理、跨(穿)河建筑物管理等作业活动。 5.1.3 风险点排查 5.1.3.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单位应按照 DB37/T 3512 2019第 5.1.5的要求进行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排查应对工程运行管理范围 内场地内部、外部因素和作业 活动导致的风险进行风险点排查。对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以及周边构 (建)筑物、地质条件、水文、气象等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作业行为、管理情况 等进行排查。 涉及的典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A中表 A.1,其他作业活动清单可参照表 A.1进行编制。涉 及的典型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A中表
13、A.2,其他设备设施清单可参照表 A.2进行编制。涉及的典 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 录 B,其他风险点登记台账可参照表 B.1进行编制。 5.1.3.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通过现场查勘调研、查阅档案资料、座谈询问等方法,由技术、工程管理、调度运行、 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专业人员组织开展。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范围 河道工程危险源辨识应包含 DB37/T 3512 2019第 5.2.1规定的范围。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作 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工程正常运行受到影响或工程结构受到破坏的可能性,以及相关人员在工程管理 范围内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储存物质的危险
14、特性、数量以及仓储条件, 环境、设备的危险特性等因素, 综合分析判定。 5.2.2 辨识方法 单位应参考 DB37/T 3512 2019第 5.2.2规定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5.2.3 辨识实施 单位应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单位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辨识,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a) 辨识时应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首先辨识根源危险源, 并充分考虑人、物、环境和管理四种不安全因素 ; b)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对设备设施、场所区域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按功能或结构划分 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 检查标
15、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 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填写辨识分析记录 ; c)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填写辨识分析记录 ; DB 37/T 4261 2020 4 d) 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 PHA),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经验觉察的工艺项目的初期阶段 进行危险源辨识,收集有关资料,对要进行分析的系统作基本情况了解,通过经验判断、技 术诊断或其它方法确定危险源,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事故的触发条件,填写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提出主要的防范措施 ; e) 风险引发的后果,包括洪涝灾害、财产 损失、非计划停
16、水、人身伤害、环境污染、健康伤害 等方面 ; f) 常见事故类型包括:设备停运、设备损坏、溃坝、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 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 ; g) 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单位应对危险源重新辨识: 当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发布(修订)后; 非常规作业活动; 构(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管理、环境等相关要素发生变化后;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h) 单位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 险源辨识,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整体风险评估活动,适时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组织各部门、 各
17、班组、各岗位全面辨识责任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DB37/T 3512 2019第 5.3.1规定内容适用于本文件。宜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对风 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评价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E和一旦发生 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C的取值应建立在单位现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并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单位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危险指数方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其他 风险评价方法。 5.3.2 风险评价与分级 单位应根据 DB37/T 3512 2019第 5.3.2的规定进行风险评价与分
18、级。 5.3.3 确定重大风险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 定为重大风险: a)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者 3 次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 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 具有溃堤(坝)、漫坝、管涌、塌陷、边坡失稳、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或 设施,可能伤害人员在 10 人及以上的; d) 可能造成大中城市供水中断,或造成万户以上居民停水 24 小时以上事故的; e) 涉及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等标准、文件中判定重大危险源的; f)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4 确定较大风险 对有下列情
19、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 a) 发 生过 1 次以上不足 3 次的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b)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且同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 3 人以上不足 10 人的; DB 37/T 4261 2020 5 c) 经评价确定的其他较大风险。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DB37/T 3512 2019第 5.3.4的内容适用于本文件。风险点级别应按照对应危险源的级别确定。当一 个风险点对应多个危险源,且危险源级别不同时,应按最高风险级别的危险源确定风险点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 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
20、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 5.4.1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 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消除、替代或控制,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控制危险源;比如以无 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等; b) 封闭、隔离,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隔离;比如设置临边防护,机械传 动部位设置防护罩,设置围栏、警戒绳、安全罩、隔音设施等,采用遥控作业,保持安全距 离; c) 移开或改变方向。 5.4.2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制定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规范和约束人员的管理行 为与作业行为,进而有效控制风险。比如:工作票制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4261-2020 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4261 2020 河道 工程 运行 管理 单位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