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507.3-2011 无公害生猪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pdf
《DB61 T 507.3-2011 无公害生猪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 T 507.3-2011 无公害生猪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30 B 44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507.32011 无公害生猪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11 - 01 - 04 发布 2011 - 02 - 01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 T 507.32011 I 前 言 本标准为 DB61/T507.16-2011 的第 3 部分。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与表述。 本标准综合体由陕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康学院、安康市农业局、安康市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权群学、王军、陈立强、龚道云。 本标
2、准首次发布。 DB61/ T 507.32011 1 无公害生猪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生猪生产过程中种猪场的规划建设,种猪的引进,种猪场的生产经营,种猪的 遗传性能评估、种猪的选育、选配、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种猪的档案建立,种猪的利用等涉及种猪各 环节应遵循的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生猪种猪生产与经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9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标准 DB61/T507.1 无公害生猪饲养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种畜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农业部 种畜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农业部 3 术语与定义 种猪 用来繁殖的公、母猪,包括用来采取精液的公猪。 4 生产经营 4.1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农业部种畜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种畜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 4.2 凡是从事下列活动之一者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 可证。 a) 从事种猪生产经营活动的; b) 从事商品仔猪生产经营活动的; c) 饲养种公猪从事人工授精服务的。 4.3 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以后,还须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与种猪生产 有关的活动。
4、 4.4 从事种猪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必须具备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条件。 DB61/ T 507.32011 2 a) 有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b) 有相应的繁育设施、设备; c) 有符合规定的防疫条件; d) 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育种记录制度。 4.5 销售的种猪或者配种站(点)使用的公猪必须符合种用标准。 4.6 销售种猪时,必须附种猪生产企业出具的种猪合格证明及种猪系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 疫合格证明。 4.7 饲养的种猪必须是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的品种、配套系、或者是经批准引进的 境外品种,配套系。 5 种猪场建设 5.1 种猪场的建设应符合 DB61/T507
5、.1无公害生猪饲养场要求。 5.2 种公猪必须单栏地面饲养,每栏面积不小于 6m 2 。 5.3 空怀和妊娠母猪实行单栏限位饲养或 34 头地面群饲, 哺乳母猪在专用的分娩栏或在设有保温箱 和补饲栏的单栏中饲养。 5.4 保育猪每栏 810 头高床网上保育饲养。 5.5 育成猪 35 头地面群饲。 6 种猪引进 6.1 引种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引种。 6.2 引进种猪应选择品种质量高,信誉好,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并根据生产的需要, 选择引进原种猪或者父母代种猪。 6.3 引种时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引种猪的免疫接种情况,并注明各种疫苗的注射时间;提 供引种猪的系谱记录及种
6、猪合格证,提供种猪配种建议书。 6.4 供种场按照 GB16549 进行产地检疫,并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和运输工具消 毒证明。 6.5 种猪起运前至少 24h,对车辆用具彻底清洗后,进行了 2 次以上的严格消毒,空置一天后装猪, 在装猪前再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彻底消毒一次。 6.6 运输途中,不准在城镇、集市、疫区停留;不准在疫区饲喂,饮水和装运有关物资。 6.7 种猪到场前 7 天,对隔离舍及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进入隔离舍前一天再消毒一次。 6.8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减少种猪的应激、肢蹄损伤,作好防暑保暖、防雨工作。 6.9 种猪到达以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用具,猪体及周围场
7、地进行了消毒,然后再卸猪。 DB61/ T 507.32011 3 6.10 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至少隔离饲养 30 天,期间按照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进行了严格检 疫,并按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和驱虫,确认健康合格后再转入本场猪群,供繁殖生产使用。 7 种猪档案 7.1 种猪必须编号以便识别,凡是用于生产仔猪的公、母猪都必须进行了编号,编号在仔猪初生时进 行。 7.2 编号的方法有打黑刺、剪耳缺、带耳标等。 7.3 种用仔猪出生时用剪耳缺或者用剪耳缺和打黑刺相结合的方法对仔猪进行编号。编号中必须反映 仔猪的品种,窝号和在同窝仔猪的产仔顺序。好某头仔猪肝是某场某年第 100 窝第 8 个
8、分娩的,可编号 为“10008”用耳缺和打黑刺结合编号时,可将黑刺号编为“100”耳缺编为“08”。 7.4 种猪肝在销售或配种之前,必须配带耳标,耳标的编号用“场号+窝号+出生顺序号”,其中场号 由农业部或者农业厅统一认定。 7.5 凡是经选种用作种用的公、母猪肝都必须建立“种猪档案”,种猪肝档案必须记录种猪肝的个体 号(ID)、品种、性别、出生日期、初生重、断奶重、同窝产仔数、乳头个数等到项目,并有三代以上 的系谱。 7.6 种猪个体号(ID)实行全国统一的种猪编号系统,本编号系统由“品种+场号+个体出生年度+场内 窝号+窝内个体号”共 16 位字母和数字表示;DD 表示杜洛克、LL 表示
9、长白、YY 表示大白、HH 表示汉普 夏、 二元母猪肝用父系+母系的第一个字母表示, 如 LY 表示长大杂交母猪; 场号用 4 位英文字母表示 (农 业主管部门指定);个体出生的年度用 4 位数字表示;场内窝序号用 4 位数字表示;窝内个体号用 2 位数字表示。例:DDXXXX20031088 01 表示 XXXX 场 2003 年第 1088 窝出生的第一头杜洛克纯种猪。 8 遗传评估 8.1 种猪遗传评估的基本性状有达 100kg 体重的日龄;达 100kg 体重的活体背膘厚;总产仔数等三个。 8.2 种猪遗传评估的辅助性状有生长发育方面的达 50kg 体重的日龄和饲料转化率。 繁殖性能方
10、面的产 活仔猪数、21 日龄窝重、产仔间隔和初产日龄。胴体和肉质方面的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肉 PH 值、 肉色、滴水损失和大理石纹。 8.3 参与遗传评估测定的种猪在 50kg 以前必须保证有 2 公 3 母 5 头,100kg 测定结束时必须保证有 1 公1母2头。 8.4 有条件的种猪场建议使用 GBS 软件进行了遗传评估和选种工作。 9 种猪群建立和结构 9.1 按照种猪遗传评估的结果,选择体质外貌、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优良的种猪组成繁殖群。 9.2 繁殖母猪群约占全年生猪生产计划总头数的 67,种母猪利用年限为 56 胎,繁殖性能优良 的个体可利用到 78 胎,繁殖母猪合理的胎龄结构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 507.3-2011 无公害生猪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507.3 2011 公害 生猪 种猪 饲养 管理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