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DB34 T 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1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orcasting investigation and green control of Spodoptera litura in tea garden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6 - 30 发布 2017 - 07 - 3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2884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宣城市种植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
2、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宣城市种植业局、 安徽云尖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郎溪县农业局、宁国市种植业局、宣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起草人:陈会柱、张传根、钱国华、张勇、刘平、姜勇、吴飞龙、罗嗣金、吴玉玲、范荣俊、 朱燕、柳小彪、程武俊、周全胜、万有保、李东扬、覃世勇。 DB34/T 28842017 1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园斜纹夜蛾的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茶园斜纹夜蛾的测报调查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3、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7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卵丛率 rate of cl ustered eggs 调查有斜纹夜蛾卵的茶丛数占调查总丛数的百分率。 3.2 被害指数 damage d index 用以表示植株被害的严重程度,采用下列公式(1)计算: P DCBA d 4 234 .
4、(1) 式中: d 被害指数; A 有 1/2 以上鲜叶叶片被食害丛数; B 有 1/4-1/2 的鲜叶叶片被食害丛数; C 有 1/4 以下的鲜叶叶片被食害丛数; D 鲜叶叶片部分轻微被食害丛数; P 调查总丛数。 DB34/T 28842017 2 3.3 发生盛期 high occur rence period 当代某虫态累计发生量达发生总量的 16、50 、84的时间分别为该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 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一段时间为发生盛期。 4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分为轻发生(1 级)、偏轻发生(2 级)、中发生(3 级)、偏重发生(4 级)、大发生 (5 级)五级,以虫害发生
5、高峰期的有卵丛率、被害指数和发生面积比例表示,各级划分指标见表1。 表1 茶园斜纹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指标 发生程度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有卵丛率(,R) R1 1R5 5R15 15R30 R30 被害指数(D) D5 5D15 15D30 30D50 D50 发生面积比例() 70 30 30 30 30 5 调查内容及方法 5.1 系统调查 5.1.1 成虫诱测 5.1.1.1 测报灯诱测 从当地常年成虫平均始见期前 15 天至平均终见期后 15 天止,一般每年 5 月11 月。 在当地主产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面积不少于 1 km 2 。要求远离路灯和其他光源,
6、四周没有高 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 采用多功能虫情测报灯 (或 20 W 黑光灯) 诱蛾 , 灯管下端与地面垂直距离为 1.5 m,每天晚上 6:00 至第 2 天早晨 5:00 开灯,根据灯管寿命定期更换灯管。每天上午收集隔夜诱捕的 斜纹夜蛾数量(识别方法见附录A),将雌蛾、雄蛾分开记载,结果记入附录B 中的表B.1。 5.1.1.2 性诱剂诱测 开展时间同灯诱。 在当地主产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面积不少于 1 km 2 。采用干式诱捕器 2 只4 只,下部挂 瓶或塑料袋,设置于茶株行间,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100 m,诱捕器诱虫孔距地面高度为 1 m,每 只诱捕器用斜纹夜蛾专用诱芯 1
7、 个,30 天更换一次诱芯。逐日早上统计诱捕器内斜纹夜蛾成虫数量, 并取出成虫带出茶园外处理,结果记入附录B 中的表B.2。 5.1.2 田间卵和幼虫数量消长调查 调查时间自灯下(或性诱剂)诱蛾始见后一周开始,每 5 天调查一次,至 11 月下旬结束。 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 3 块作为定点调查田,每块茶园面积不少于 667 m 2 ,采用平行跳跃法 10 点 取样,每样点不少于 2 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 0.5 m 茶行)。 DB34/T 28842017 3 调查卵块数、有卵丛数和各龄幼虫数(识别方法见附录A),将查到的卵块挂牌标记,供下次查卵时 区别新卵块。 计算有卵丛率、百丛卵块数、卵块
8、孵化率、百丛虫量和幼虫发育进度,结果分别记入附录B 中的表 B.3、表B.4。 5.2 大田普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 10 块20 块,在发蛾高峰期进行。每块茶园面积不少于 667m 2 ,采用平行 跳跃法 10 点取样,每样点不少于 2 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 0.5 m 茶行),调查卵块数、各龄幼虫 数和被害丛数,计算有卵丛率、百丛虫量和被害指数,结果记入附录B 中的表B.5。每 5 天调查 1 次。 5.3 天敌调查 在斜纹夜蛾卵孵高峰期和幼虫盛发期,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 10 块,每块茶园面积不少于 667m 2 。 采用平行跳跃法 10 点取样,每样点不少于 2 丛茶树(密植茶园不少于
9、 0.5 m 茶行),调查茶园内的 捕食性天敌种类和数量。结果记入附录B 中的表B.6。 6 测报资料收集汇总 6.1 主要茶树品种、种植面积、采摘和修剪情况。 6.2 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7 预测预报 7.1 发生期预测 7.1.1 历期预测法 根据灯诱或性诱结果统计出斜纹夜蛾成虫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结合将要预报的下一代发生期 间当地的气温预报,及该条件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见附录C 中的表C.1),即可推测出下一代的发生期。 7.1.2 有效积温预测法 根据斜纹夜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见附录C 中的表C.2),预测期内天气预报 的平均温度和当
10、前田间虫态发生期,预报某虫态的发生期,按下列公式(2)计算: CT K D . (2) 式中: D 为某虫态的发育历期(d); K 为完成该虫态所需有效积温(日度); C 为该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 T 为预报平均气温()。 7.2 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斜纹夜蛾上代残虫量和当代卵块以及低龄幼虫密度、寄主作物生长情况,结合斜纹夜蛾生物学 特性和历史发生情况综合分析,作出发生程度预测。 DB34/T 28842017 4 8 绿色防控 8.1 绿色防控原则 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理念,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保持 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多样性,以生态调控为基础,配套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2884-2017 茶园斜纹夜蛾测报调查及 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884 2017 茶园 斜纹 夜蛾 测报 调查 绿色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