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3225-2020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pdf
《DB21 T 3225-2020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 T 3225-2020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16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225 2020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the control of 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 2020 - 01 - 30 发布 2020 - 03 - 01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1/T 3225 2020 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虫情调查 . 1 5 防治方法 .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 4 附录 B( 规范 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线路踏查表 . 5 附录 C( 规范 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标准地调查表 . 6 附录 D( 规范 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标准地调查汇总表 . 7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 8 附录 F( 规范 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防治检查验收调查表 . 9 DB21/T 3225 2020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 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 由鞍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 鞍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 本标准起草人: 付 雷、 雷鸣雷 、李 璐、安 娜、徐海滨、兰心玲
3、、孔德利、安樟楠、徐艳梅 、董 大颖 。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 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号),联系电话: 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鞍山市铁东区新营路 38号,联系电话: 0412-5858534 DB21/T 3225 2020 1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臭椿沟眶象防治的术语和定义、 虫情调查和防治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臭椿沟眶象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4、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21/T 2590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DB21/T 2597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标准。 臭椿沟眶象 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 属鞘翅目 (Coleoptera)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隐喙象亚科 (Cryp
5、torhynchinae)沟眶象属( Eucryptorrhynchus)。主要蛀食危害臭椿和千头椿,钻蛀性害 虫,食性单一。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 A。 4 虫情调查 4.1 踏查 于每年 4月上、中旬对应施踏查的林分按踏查路线进行踏查,仔细观察干基至 1.8m高度范围内的树 干皮层是否有羽化孔或 小块凹陷 。将踏查结果填入附录 B。具体技术按 DB21/T 2597执行 。 4.2 标准地调查 4.2.1 标准地设置 对踏查达到发生统计起点标准的设立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在 0.2 hm2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 100 株。 4.2.2 标准地设置数量 块林按每 hm2设立 1块标准
6、地,绿化树行道树长度每 200m设立 1块标准地。具体技术按 DB21/T 2597执 行。 4.2.3 调查方法 DB21/T 3225 2020 2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法随机选取标准树 30株 , 依据臭椿沟眶象被害状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 C。 4.2.4 发生面积统计 将标准地调查结果汇总填入附录 D。 4.3 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 E。具体技术按 DB21/T 2597执行。 5 防治方法 5.1 检疫措 施 加强检疫,严把调运检疫关 ,防止传播蔓延 ,严禁使用带虫苗木进行造林和育苗。特别是在省际间调 运苗木、木材和其它繁殖材料时 ,必须严格按植物检疫条例要求进
7、行调运。 5.2 营林措施 加强抚育管理 ,对危害严重无防治价值的衰弱木及时清理 ,减少虫源。一旦发现受害严重即将枯死的 苗木要及时伐除 ,避免蔓延。及时清除虫害木,对生长过密、臭椿沟眶象零星发生的林分,进行卫生伐, 作业时间为每年 5月成虫羽化前,伐除强度应控制在 30以下。伐下的虫害木必须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 5.3 人工防治 于 6月中旬开始, 利用成虫不喜飞、多在树干上活动及假死 性 , 由树上振落人工捕杀,每隔 2 3d 进行一次,至 7月下旬停止。 5.4 生物防治 在林中挂设人工巢箱招引啄木鸟,人工巢箱为长 50 60cm心腐木段,对半劈开,在中央凿 8 10cm 宽圆槽,对好缝
8、,两头用铁丝捆紧。悬挂高度 2m 以上,悬挂密度 1 2个 /hm2。 5.5 化学防治 5.5.1 涂白剂防治 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孔前,使用涂白剂对树干 2m以下的部位涂白,减少卵的附着量,降低卵的孵 化率。 5.5.2 打孔注药防治 在臭椿沟眶象幼虫蛀道内危害期,于每年 7月上、中旬用打孔机在树干基部打孔深 1.5 2.0cm,按 胸径每 5cm打一孔,每孔注 5%吡虫啉乳 油(或其他药效相同的内吸杀虫剂)原液 5ml,后用黄泥封口。 5.5.3 喷药防治 在 7月初约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前 喷洒 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 400倍液、 1.2%烟参碱乳油 1000倍液、 1.8% 阿维菌素乳油
9、 5000倍液毒杀, 主要部位为树干和大侧枝。 以 微湿为宜。具体技术按 GB/T 8321、 DB21/T 2590、 NY/T 1276执行。具体技术按 GB/T 8321、 DB21/T 2590、 NY/T 1276执行。 5.6 防治效果调查 DB21/T 3225 2020 3 5.6.1 调查内容 调查有虫株率,用有虫株率降低率表示防治效果。 5.6.2 调查时间 打孔注药后 10d后调查防治效果,喷 洒化学药剂 1d后调查防治效果。 5.6.3 检查方法 每个防治区按每 hm2设 1块标准地进行防治效果调查,采用对角线抽样法抽取 30株样株,调查有虫株 数,计算有虫株率,将调查
10、结果填入附录 F。 5.6.4 计算公式 有虫株率( %) =(调查有虫株数 /调查总株数 ) 100; 有虫株率降低率( %) =(防治前有虫株率 -防治后有虫株率) /防治前有虫株率 100。 DB21/T 3225 2020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A.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 10 12mm,体宽 4.5 5mm,黑色 ,头部刻点粗大 ,喙细长 ,端部略放宽 ,触角着生点前方光 亮 ,具中 隆线;触角柄节不及眼前端 ,索节第 2节长于第 1节 ,第 3 7节渐次缩短 ,第 7节短柱形 ,宽大于 长 ,棒节长卵形 ,先端钝圆 ;眼大 ,上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 3225-2020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 3225 2020 臭椿 沟眶象 防治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