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1159-2017 规模化牧场泌乳牛营养管理评价.pdf
《DB15 T 1159-2017 规模化牧场泌乳牛营养管理评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 T 1159-2017 规模化牧场泌乳牛营养管理评价.pdf(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30 B 44 备案号: 53556-2017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159 2017 规模化牧场泌乳牛营养管理评价 Evaluation on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Livestock Cattle in Large Scale 2017-02-25 发布 2017-05-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159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泌乳牛营养评估指标 . 1 5 综合评价报告
2、. 9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奶牛体况评分 . 10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 牧场泌乳牛营养管理评价报告模板 . 19 DB15/T 1159 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 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归口。 本标准由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华、韩吉雨、王典、兰儒冰、宋建宏、张彩霞、李俊良、岳丽莎、张海生、 何志辉、刘琪、穆洋、李宏亮、兰宏旺、荆莹。 DB15/T 1159 2017 1 规模化牧场泌乳牛营养管理评价 1 范
3、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化牧场泌乳牛营养管理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对规模化牧场泌乳牛的营养及饲养管理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699.1 饲料采样 NY/T 34 奶牛饲养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泌乳牛营养管理评价 nutritional management evaluation of lactating 泌乳牛营养评估是具有一定专业能
4、力的人员对牧场奶牛原辅料品质、配方合理性、 TMR(全混合日 粮)制作、牛群饲槽管理、饮水、体况、粪便、步态、反刍、繁殖疾病等进行评价后,给予牧场综合性 的分析评 价。 3.2 分群饲养 group feeding 根据奶牛不同的生理、生产阶段对群体进行划分,把生理、生产阶段相近的奶牛作为一个群体单独 进行饲养管理的一种模式。 3.3 体况评分 body condition score 按一定的评分规则对个体奶牛的膘情状况进行评定,以 1分 5分数字化描述其膘情状况的一种评分 方法( 1分表示过瘦, 3分表示肥瘦适中, 5分表示过肥)。 4 泌乳牛营养评估指标 DB15/T 1159 2017
5、 2 4.1 饲料原料检测 4.1.1 原辅料感官评价 对饲料原料的颜色、气味、质地进行评价,推测原辅料的优劣。 4.1.2 化验室检测 4.1.2.1 采样 饲料原料采样依照 GB/T 14699.1执行。 4.1.2.2 送样及检测 检测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如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等,根据检测 单位要求及样品形态、含水量等情况选择送样或邮寄运输方式。 4.2 配方合理性分析 配方合理性分析依照 NY/T 34执行。 4.3 TMR 评估 4.3.1 原料的添加顺序 原料的添加顺序遵循先粗后精、先长后短、先干后湿、先轻后重的原则。 4.3.2 TMR 的搅拌时间 搅
6、拌时间分为单个原料的搅拌时间和全部原料搅拌的总时间。 4.3.3 单个原料的搅拌时间 日粮配方中单个原料的搅拌时间指自第一种原料加入到下一种原料加入时经历的时间。建议单个原 料搅拌 2min 3min。 4.3.3.1 全部原料搅拌的总时间 日粮配方中全部原料的搅拌总时间是单个原料搅拌时间之和。将全部日粮加入 TMR车后再搅拌 10min 15min。 4.3.3.2 TMR 搅拌时间的调整 跟踪泌乳牛一天的 TMR搅拌时间。根据牧场原辅料质量、铡切难易程度及 TMR刀片利钝等做调整。 4.3.3.3 TMR 投料准确性 跟踪 TMR车投料量与配方添加量的一致性。粗饲料的加样误差控制在 20k
7、g,精饲料的加样误差控制 在 10kg。 4.3.3.4 TMR 颗粒度检测 4.3.3.4.1 采样对象 分别选取新产牛群、高产牛群、中产牛群、低产牛群,在 TMR投料结束时进行取样。 DB15/T 1159 2017 3 4.3.3.4.2 取料量 取料量 控制在 400g 500g。 4.3.3.4.3 取料方法 选取饲槽的前段、中段和末段,每段取总量的 1/3,取样时每段多点少量,掌心向上,手指不得分 开,也不能抖。取样后做好标记。 4.3.3.4.4 摇动筛体 选取水平、光滑地面操作,将样品倾倒于上层筛面,用手铺平,水平摇动,不垂直抖动。前后摇动 筛体。摇一下约 17cm远,频率 1
8、.1秒,连续 5次。每摇 5次,顺时针旋转筛体 90度。以上动作重复 7次。合 计 35次。 4.3.3.4.5 称重 分别称取各层筛上物质量,计算每层饲料样品占总重量的比例。 4.3.3.4.6 检测标准值 检测标准值见表 1。 表 1 宾州筛检测标准范围 四层筛 标准范围( %) 三层 筛 标准范围( %) 第一层(孔径 19mm) 8 12 第一层(孔径 19mm) 10 15 第二层(孔径 7.9mm) 25 35 第二层(孔径 7.9mm) 30 50 第三层(孔径 1.14mm) 35 40 第三层(底盘) 40 60 第四层(底盘) 15 20 4.4 牛群饲槽管理评价 4.4.
9、1 投料顺序 按照新产牛、高产牛、中产牛、低产牛的顺序饲喂。 4.4.2 投料比例及要求 4.4.2.1 观察牧场每日饲喂泌乳牛次数、投料比例、投料均匀程度及剩料量。 4.4.2.2 通常牧场每日饲喂泌乳牛三次,早、中、晚饲喂比例为 4:3:3,也可根据各牧场实际 情况自 行设定比例。饲槽投料均匀,呈一条直线,两端适当多于中间。 4.4.2.3 每日巡圈三到五次,了解牛群情况,保证牛群饲喂足够的 TMR料。 4.4.2.4 每周测定一次青贮、 TMR干物质,并根据前一日剩料情况及牛头数的变化,调整当天投料比 例或投喂份数。 4.4.3 推料管理 每栋牛舍发完料,奶牛采食半小时后,进行首次推料,
10、然后每隔 1h推料 1次,直到下次上料。 发现 TMR日粮中有捆草绳、铁丝、石块等杂物,立即清除。 DB15/T 1159 2017 4 4.4.4 饲槽地面管理 保证每栋牛舍饲槽地面硬化,用水泥或地板砖铺平地面,出现损坏马上修整。两栋牛舍饲槽中间过 道上无多余的 TMR和积水。 4.4.5 剩料 管理 4.4.5.1 剩料的清理 每天上午投料前对各牛舍剩料进行 1次清理并称重,将饲喂通道打扫干净;观察饲槽死角及颈夹下 沿是否有发霉的 TMR。 4.4.5.2 剩料量控制 初产牛: 5% 7%;其他泌乳牛: 3% 5%。 4.4.5.3 剩料的使用 泌乳牛剩料未变质时,经化验室检测后可与其他饲
11、料搅拌,饲喂给低产牛群和后备牛群。 4.4.6 饲槽管理的其他要求 采食道光线充足,以肉眼观察不嫌暗为准,光线较暗则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颈夹无损坏,盐槽、 碱桶应随时有添加物且无损坏、无异物。任何在牛舍饲喂通道操作的车辆,禁止鸣笛、猛踩油门。评估 时观察奶牛的采食情况、精神状态、 TMR质量,发现异常时做好记录,并通知牧场相关管理人员。 4.5 饮水 4.5.1 水槽(或水桶)的高度测定 用卷尺测定水槽(或水桶)上缘与地面的垂直距离,然后记录。成年牛水槽高度 80cm 85cm为宜。 4.5.2 水槽充水速度测定 观察奶牛饮水高峰时水槽中水位高度。水深保持在 15cm 30cm为宜。 4.5
12、.3 水槽中水温测定 冬天牛舍水槽不能结冰,水温保持在 10左右。 4.5.4 水槽位置和数量的记录 观察并记录各牛舍水槽设定的位置和数量。成母牛的水槽最好设置在交叉路口处,设置水槽处的交 叉路口理想宽度为 3.6m,并保证每头牛有 15cm的水槽宽度或根据水槽规格 计算使用水槽数量。 4.5.5 水质评定 在光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观察水质,手伸入水槽底部触碰水底看有无沉淀,沉淀是否发霉变质;观 察水槽边缘是否长有青苔。 4.5.6 水质标准 水槽中的水溶液呈均一透明、清澈见底为佳。奶牛饮用水水质安全依照 NY 5027执行。 DB15/T 1159 2017 5 4.5.7 水槽清洗 夏季每天
13、 1次,冬季 3天 1次,保证饮水充足、清洁。 4.6 体况评分 4.6.1 评分比例 选取牛舍内奶牛存栏量的 10%以上进行体况评分。 4.6.2 体况评分操作 4.6.2.1 牛只准备 将牛只驱赶到水平地面,用颈夹夹住。 4.6.2.2 评分 记录评分奶牛的牛舍号、耳号、评分数值。 4.6.2.3 数据处理 记录评分数值、泌乳天数,体况 ,输入 Excel,根据每头牛实际的泌乳天数体况标准,找出不在体 况评分标准范围的牛只,统计体况异常牛只数量和比例。 4.6.3 体况评分标准 4.6.3.1 体况的方法和标准 体况的方法和标准按照附录 A执行。泌乳牛标准体况为 2.75分 3分。 4.7
14、 粪便评分 4.7.1 评分比例 每 100头评估 30头。 4.7.2 评分时间 评估时间在采食后 1.5h 2h。 4.7.3 评分结果判定 在平坦的地面,奶牛粪便落到地面上,呈同心圆排布,中间凹陷。粪便评分标准参照表 2执行。泌 乳牛正常粪便为 3分。 DB15/T 1159 2017 6 表 2 粪便评分结果与图例 分值 现象 参考 图片 1 分 严重稀便,呈水样;像豌 豆汤一样稀,奶牛呈 “拱形 ”从奶牛尾部泄出。 2 分 粪便松软易流动,不能成堆;高度小于 2.5 厘米,当落倒地面或混凝土上时会飞溅出来。 3 分 形状呈圆形,高度在 4cm 5cm,有几个同心 圆,中间较低或有陷窝
15、,落在混凝土上有扑通声, 会粘在你的鞋子上。 4 分 粪便呈环状粪便;堆高超过 5 厘米;落地式 有沉重的响声。用脚测试:靴子抬起时,粪便粘 在靴子底部,粪便上也留下脚印。 DB15/T 1159 2017 7 表 2(续) 分值 现象 参考 图片 5 分 坚硬的球状粪便;用脚测试:明显的脚印留在粪便上。 4.8 步态评分 4.8.1 评分 比例 全部泌乳牛。 4.8.2 评分时间 泌乳牛挤奶结束后从奶厅回牛舍通道的时间段。 4.8.3 识别关键部位 奶牛站立姿势时,脊背是平直或弯曲;奶牛行走姿势时,脊背是平直或弯曲;奶牛蹄部是否异常(红 肿、外伤、变形等)。 4.8.4 评分细则 健康的泌乳
16、牛,步态轻盈,站立、行走时背腰平直,后蹄落在前蹄所在位置上。奶牛步态评分细则 参照表 3执行。 表 3 步态评分细则 分值 描述 图片(站立或行走) 1 分 奶牛正常站立和行走。步态正常,行走时,后蹄落在前蹄所在位置上。 2 分 奶牛正常站立,但开始行走时呈弓背状。头部抬得较低,并向前倾斜。步态轻度异 常。 DB15/T 1159 2017 8 表 3(续) 分值 描述 图片(站立或行走) 3 分 奶牛站立和行走时均拱起背部,一条或多条腿呈短步幅行走。 4 分 奶牛试图较少患肢的承重,在站立和行走时都拱起背部,抬起患肢。 5 分 奶牛弓背,拒绝用患肢站立或行走,更喜欢保持躺卧姿势,站立时很困难
17、。 4.9 反刍评分 4.9.1 评分牛只选择 处于牛床和运动场的所有牛只。 4.9.2 评估时间 在挤奶完全结束后,奶牛采食 1.5h 2h之内完成。 4.9.3 反刍率计算公式及标准 4.9.3.1 反刍率计算公式 反刍率( %) =卧 床上反刍牛头数 /卧床牛头数 100% 4.9.3.2 反刍率标准 反刍率标准大于 50%。 4.10 奶牛繁殖性能评价 4.10.1 主要繁育数据统计 统计牧场奶牛首次配种天数、产犊间隔、配准天数、空怀天数等 4个指标。 DB15/T 1159 2017 9 4.10.2 指标计算 首次平均配种天数 =产犊后第一次配种天数之和 /产后牛第一次配种头数 平
18、均配准天数 =怀孕牛配准天数之和 /所有成母牛怀孕牛头数 平均空怀天数 =未孕牛产后天数之和 /所有成母牛未孕牛头数 平均产犊间隔天数 =所有 2胎或 2胎以上牛只产犊间隔天数之和 /所有 2胎或 2胎以上牛头数 4.10.3 主要疾病数据统计 统计奶牛乳房炎、蹄病、瘤胃酸中毒、胎衣不下、产后瘫、真胃变位的发病率和发病时长。 4.10.4 疾病数据计算 乳房炎发病率 =乳房炎发病牛头次 /成母牛平均饲养头日 100% 蹄病发病率 =蹄病发病牛头次 /成母牛平均饲养头日 100% 瘤胃酸中毒发病率 =瘤胃酸中毒发病牛头次 /成母牛平均饲养头日 100% 胎衣不下发病率 =分娩后超过 24小时胎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5 1159-2017 规模化牧场泌乳牛营养管理评价 1159 2017 规模化 牧场 乳牛 营养 管理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