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2-1-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2-1-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2-1-2及答案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综合练习试卷 32-1-2及答案解析(总分:1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1.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分数:2.00)_2.古代阿拉伯的教育有何特色?其对世界文化教育有何影响?(分数:2.00)_3.简述书院的教学特点及其意义。(分数:2.00)_4.王夫之主张教师“必恒其教事”,他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5.如何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分数:2.00)_6.简述维多里诺“快乐之家”的基本特征。(分数:2.00)_二、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7.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借鉴作用。(分数:
2、2.00)_8.评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其现实启示。(分数:2.00)_9.试比较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体制。(分数:2.00)_综合练习试卷 32-1-2答案解析(总分:1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1.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实行抗战教育,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 (2)创立新型的教育体制; (3)坚持教育与生产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紧密结合; (4)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实行多种形式办学: (5)改革教学制度和方式,缩短学制,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解析:2.古
3、代阿拉伯的教育有何特色?其对世界文化教育有何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阿拉伯人在 7世纪兴起之初,其文化教育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在历史上比较短的时间里,他们竟然后来居上,建立起“一种融合了犹太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波斯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传统的混合文明”,使自己在文化科学的成就上达到了引人注目的高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阿拉伯国家的许多哈利发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朗的文化教育政策。他们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因此,阿拉伯人就能在继承东、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与教育。阿拉伯的教育具有尊师重教、教育机会比较均等、神学与实用课程并
4、存、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和多方筹集教育资金以保证发展教育的物质条件等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与他们的文教政策有机联系着的。 阿拉伯人由于教育政策开明,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对后世影响非常大。阿拉伯的伟大数学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代数,他编写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于 12世纪传到西欧,一直到 16世纪还是大学使用的教材。通过他的著作,西方还懂得了使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在天文学、医学、哲学和文学方面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化学家和医生拉齐斯、医生伊本.西那等的许多著作解决了广泛的医学问题;哲学家伊本.拉西德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所作的注释、提示和摘要在西方流传了几个世纪,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
5、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拉伯的学校也因教学内容充实而吸引了许多西欧青年,使他们的思想受到影响,这对西欧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的孵化作用。)解析:3.简述书院的教学特点及其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书院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它在政治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继承发展了古代私学传统、吸取宗教特别是禅林精舍讲学制度和官学经验,成为与官学相平行发展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特设教育制度,程度一般在蒙学之上,或为本地、本省最高学府,或属于族学、义学、私塾性质,也有专供祭祀先贤、不授生徒者。 (1)书院的教学特点 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其独
6、特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创建者或主持人,多数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或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学派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和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允许不同学派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来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的“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这种“讲会”常常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书院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中心。 入学“门户开放”,不
7、受地域限制。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书院著名学者讲学,其他书院和外地书院的师生前来听讲者,书院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方便。 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讲习内容以儒家经籍为主,间有专攻武学、医学者。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名师讲学常把所讲内容整理为“讲义”,而学者听讲也将老师所讲认真记录编为“语录”,后世教学中教师的讲义和学生的听课笔记由此而来。 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师生之间感情深厚。书院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还以自己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 (2)书院的意义 中国古代
8、的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不仅在当时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学术间的交流,开创了新的讲学之风,而且对于后世的教育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 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式,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书院成功地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给后世树立了榜样。教学和科研学术研究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术研究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学术研究传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书院的教学方法表明教学和科研
9、并不互相抵触,相反它们是相互促进的。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是高校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书院注重以个人钻研为主,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这对于当今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解析:4.王夫之主张教师“必恒其教事”,他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在对理学教育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王夫之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于“教者之事”,即为师之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必
10、恒其教事”。王夫之认为教师对待教育工作,应该像园丁精心培育花卉,农夫辛勤耕耘土地一样,孜孜不倦、坚持不懈。他说:“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就是要求教师应该热爱教育工作,乐意精心培育人才。 (2)“明人者先自明”。教师的责任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明道理。“欲明人者先自明”。只有教师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刻领会了道理,才能胜任教育工作。他写道:“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昧而条理不迷。贤者于此,必先穷理格物以致其知,本末精粗晓然具著于心目,然后垂之为教。”否则,若自己于道茫然未有所得,大义不知其纲,微言不知其隐,“实则昏昏也”,是不配也不能充当人师的。
11、 (3)要“正言”、“正行”、“正教”。王夫之非常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曾将此称为“起化之原”。他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即“正言”、“正行”、“正教”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扶正世道人心。他说:“师弟子者以道相交而为人伦之一故言必正言,行必正行,教必正教,相扶以正。” 由上可知,王夫之要求教师热爱教育工作,具有广博的知识,能为人师表。这是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确实是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解析:5.如何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性教学”是德国
12、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1)“教育性教学”的含义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他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
13、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他不承认有“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教育性教学”的实施 要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因此,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但他又认为,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还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指智力活动的特性。赫尔巴特认为多方面的兴趣具有一种道德的力量。 学校教育一方面是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
14、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知识传授进行智慧的启发,但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密切相关地体现在形成学生观念体系的整个过程之中。赫尔巴特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把自己的全部教育学说也概括为“教育不能离开教学”。 (3)“教育性教学”的意义 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而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深刻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他提出了革新的教育学,使教育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例。他的突出
15、贡献就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他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 但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惟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这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的倾向。)解析:6.简述维多里诺“快乐之家”的基本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
16、确答案:维多里诺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1423 年,他应曼托瓦公爵 G贡扎加的聘请,主办一所宫廷寄宿学校,称“快乐之家”。学校的学生几乎全是王公贵族及巨商子弟,只有少数系经维多里诺许可收容的贫民天才儿童。他们 67 岁入学,20 岁毕业,修业 15年左右,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程度;学习期间都在校住宿;学生实行自治。“快乐之家”的基本特征有: (1)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学校设于曼托瓦郊外湖滨宫,校舍整洁舒适而不华丽,环境优美而无虚饰,附近有广阔的原野和幽静的花园。学生在此可以过着活泼愉快的学习生活。 (2)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欢乐。维多里诺采用当时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
17、行教育。他改变了中世纪学校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而运用新方法进行教学。他用活动字母教读写;通过游戏传授算术初步知识;教几何时,让学生作图和测量。 维多里诺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主张教师身教示范,以慈爱之心关怀学生,与学生共同生活。在他的学校里,很少采用体罚。学生通过团体游戏引起兴趣,激发责任感;在音乐、舞蹈和唱赞美诗等多项活动中,发展儿童主动积极活泼的天性。同时,在每日祈祷中,培植宗教感情和信仰。 (3)实行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中心。维多里诺提倡身心兼顾、德智并重,发展儿童个性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教育。学生必须上体育课,并进行军事训练。学生的智育学习从拼读字母和说话训练开始,然后逐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综合 练习 32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