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试卷 5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6,分数:12.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2.明初“道统”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_3.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合称( )。(分数:2.00)_4.由四部杂剧组成的四声猿的作者是( )。(分数:2.00)_5.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_,他著有_。(分数:2.00)_6.公安派以_为代表,“公安三袁”是指_、_、_兄弟三人。(分数:2.00)_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7.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
2、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8.西游记共写了( )。(分数:2.00)A.100 个故事B.41 个故事C.99 个故事D.81 个故事9.三国演义的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分数:2.00)A.蜀汉的兴衰B.吴蜀的矛盾斗争C.蜀魏的矛盾斗争D.吴蜀魏的矛盾斗争10.从( )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的主流。(分数:2.00)A.昆曲B.白芋体C.北曲D.艳曲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7,分数:14.00)11.浣纱记(分数:2.00)_12.吴中四才子(分数:2.00)_13.临川派(分数:2.00)_14.四大声腔(分数:2.00)_15.历史演义(分
3、数:2.00)_16.清平山堂话本(分数:2.00)_传奇_四、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18.三国与水浒在写人上的不同。(分数:2.00)_19.简述三国演义所体现的悲剧意味。(分数:2.00)_20.三国演义描写封建统治阶级之间军事斗争的特色。(分数:2.00)_21.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比三国演义的优秀性。(分数:2.00)_22.简述拟话本与话本的区别。(分数:2.00)_23.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是什么?汤显祖做了哪些改造?(分数:2.00)_24.西游记作者对神话的借鉴。(分数:2.00)_25.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26.简述杜十娘
4、形象。(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7.试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分数:2.00)_28.金圣叹评点水浒,称赞它“胜似史记”(读第五才子书法),这主要是从写人和叙事两方面着眼的。请从这两方面简述你对“胜似史记”的理解。(分数:2.00)_29.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数:2.00)_30.西游记两大原型精神是什么?两者有何关系?(分数:2.00)_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试卷 5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6,分数:12.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2.明初“道
5、统”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宋濂)解析:3.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合称(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四声猿)解析:4.由四部杂剧组成的四声猿的作者是(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徐渭)解析:5.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_,他著有_。(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李东阳 怀麓堂集)解析:6.公安派以_为代表,“公安三袁”是指_、_、_兄弟三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袁宏道 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7.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
6、,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解析:8.西游记共写了( )。(分数:2.00)A.100 个故事B.41 个故事 C.99 个故事D.81 个故事解析:9.三国演义的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分数:2.00)A.蜀汉的兴衰 B.吴蜀的矛盾斗争C.蜀魏的矛盾斗争D.吴蜀魏的矛盾斗争解析:10.从( )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的主流。(分数:2.00)A.昆曲B.白芋体 C.北曲D.艳曲解析: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7,分数:14.00)11.浣纱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代三大传奇之一,梁辰鱼所作。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
7、出的传奇剧本。描写了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悲剧,也反映了吴、越争霸的政治悲剧。)解析:12.吴中四才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其中,徐祯卿仅以诗赋见长,其他三人既能诗文,又善书画。后徐祯卿加入“前七子”,体现南北文学思潮汇流的趋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解析:13.临川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临川派是以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而忽略了汤
8、氏注重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解析:14.四大声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解析:15.历史演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解析:16.清平山堂话本(分数
9、: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又分上下两卷,每卷 5 种,共60 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 29 篇,其中 24 篇为宝文堂书目所著录,一般学者认为它们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解析:传奇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
10、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18.三国与水浒在写人上的不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是特征类型化的,具有单一性、稳定性、和谐性的特征,而作者所采用的塑造特征类型化人物的手法则包括出场定型,反复渲染,多用传奇故事,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则更具有个性化、典型化的特点,全书所描写的一百零八人,每个人的性情、气质都不一样。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使用的描写手法有:(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
11、。(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3)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解析:19.简述三国演义所体现的悲剧意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小说是一部悲剧作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往往推动历史前进的一方要以道德情感为代价,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而刘备集团却相反,经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这是作品中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让读者从深深的惋惜中受到强烈的悲剧冲击美。)解析:20.三国演义描写封建统治阶级之间军事斗争的特色。(分数:2.00)_正确答案:
12、(正确答案:(1)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小说写战争重在突出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将斗智与斗勇结合起来,并善于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把写战争与写人结合起来。不但战争场面有别,主帅的性格特征也在战争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从人物性格出发,使战争描写不陷于程式化。 (3)善于在激烈的战争中,穿插一些悠闲的场面,以调节气氛。如在赤壁之战中,用抒情的笔调点染孔明饮酒借箭,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插曲,做到缓急间杂,张弛有致。)解析:21.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比三国演义的优秀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明代 文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