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练习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盛唐时专攻七绝的高手是( )。2 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冠的是( )。3 张先因作_,_,_三句描写“影” 的词句而得到“张三影”的美誉。4 叶燮原诗认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是_、_二人。5 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_” ,与黄庭坚的“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体。6 屈原对楚地民间文学与诗经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7 论述孔雀东南飞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与价值。(比较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形象。)8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发展的原因。9 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10 试从语音美的因素分析杜甫的秋兴八
2、首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11 试述元代包公戏的概况。12 西游记两大原型精神是什么?两者有何关系?13 笙诗14 涉江15 两都赋16 曹丕燕歌行17 温李18 半山体19 公案剧20 剪灯三话21 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22 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23 东汉著名政论散文作家和著作主要有哪些。24 太康诗风的特点有哪些?25 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敞文著作,作者是谁?26 锤嵘诗品所反映的文学理论有哪几方面内容?27 如何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得失?28 高适、岑参二人诗歌的艺
3、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有何异同?29 简述李商隐“ 无题诗”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0 李清照的词分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31 如何看待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32 简述贯云石的酸斋乐府的特点。33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中国文学史练习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正确答案】 王昌龄【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 【正确答案】 钱起【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3 【正确答案】 云破月来花弄影 帘压卷花影 堕风絮无影【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4 【正确答案】 梅尧臣 苏舜钦【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5 【正确答案】 后山体【知识模块】
4、 两宋辽金文学6 【正确答案】 楚辞中香草美人的典型象征性意象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相对于诗经,屈原的作品在形式上有新的特点。屈原的作品打破了诗经整齐、划一而典重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 。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对民间文学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屈原以前,楚地流行的民歌句式参差不齐。并且采用“兮” 字放在句中或句尾,如越人歌(说苑.善说)。显然,离骚学习借鉴了楚歌的形式特点。不仅如此,离骚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如“ 些、只、羌、淬、謇、纷、佬、傺” ,这些楚地方言噌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对“兮” 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的使用,促成了
5、句式的变化,这些句式和委婉轻灵的楚声相结合,很适合于各种不同情绪和语气的表达。楚语还使离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生活气息。【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7 【正确答案】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是汉乐府杰作。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 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 封建礼教
6、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艺术特征:(1)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2)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
7、,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仲卿死时,顾念老母,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3)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是“ 兴 ”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
8、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4)孔雀东南飞 结构完整、紧凑、细密。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
9、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富贵不能淫” 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5)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 ”的担忧,焦母 “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
10、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6)孔雀东南飞 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归统。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 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诗中对详写部分的处理极为出色。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渲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
11、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形象分析:(1)刘兰芝。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2)焦仲卿。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 长叹空房中”、“转
12、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8 【正确答案】 原因:(1)佛教思想的流行;(2) 士大夫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的盛行;(3)写史传风气渐浓,写小说遂成一时之风。【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9 【正确答案】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批评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慨叹“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复归风雅,追踪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辞采之美结合起来,这就与片面追求藻饰的宫体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表现了他诗歌革新在
13、理论上的自觉。陈子昂的诗作正是他这种理论的实践。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很多诗作都和他的政治主张、政治活动有着直接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对武则天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滥杀无辜的恐怖政局,陈子昂在其代表作感遇之四、之十二中,不但提出指责,而且表达了愤慨和忧虑。这种从“救于国” 的忠义立场出发写的诗,被杜甫称为 “千古立忠义” 之作,归复风雅,是其振兴一代诗风的起点,使其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他的作品中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这也正是被称为唐诗风骨的精髓,也是他提倡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面貌的新内容。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
14、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提出的诗歌美学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创作高峰行将到来的序曲。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开创者,对唐诗的发展以至达于鼎盛具有开创性的贡献。【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0 【正确答案】 在语音美上,我们可以将该诗作为前后两个部分来讨论,它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声音模式。在前四行,“ 文武” 彼此双声,并与第三行的 “王侯”在一样在意义上互对。第四行“异昔时”与第一行的“似弈棋”压韵,第一行之“闻”、“ 安”与第四行之“文” 、“冠”,也分别叠韵,前后照应,勾联紧密。这些语音上的呼应有着深层的含义,它们象征着棋盘上的风云变化,与宦海的沧桑浮
15、沉没有丝毫不同。第五行起就迥然不同了,在语音上,它改变为一种线性推进的模式,前四字的“直”与“北”,“ 关” 与“山”各各押韵,接着“金” 、“鼓”双声,最后的“ 震”与下一行的首字“征”再双声,连续双声叠韵的运用,烘托出北方金鼓震耳之声及西驰的车马隆隆的快速步伐。第六行前半以声音绘景,后半则以文字喻景,“羽书” 令人联想到急速的飞驰。第七行的“ 寂寞 ”表示前此震耳的金鼓已不复存在,第五行声音的浪潮逐渐减弱,到第七、八行寂寞完全取代了喧嚷,忧思也取代了奔驰。这首诗的声音模式的变化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思的转折配合天然、丝丝人扣。【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1 【正确答案】 (1)出现的原因:元代
16、民族歧视现象很严重,汉族百姓申诉尤门,只有祈求为民做主的好官的出现。元杂剧作家赞颂包公不致有讽刺时政之嫌,在民间包公是正义的化身。包公戏在元代相当普遍,目前能见到的有关汉卿蝴蝶梦、鲁斋郎,李潜夫灰栏记等。在这些戏里,包公侦奇案、伸冤屈、扶善弱、锄豪强,为百姓伸张正义。(2)包公戏中的包公形象:包公是清官、正义的化身,不同于史书记载的形象。他执行人们期待中的公正判决,但也有着元朝时代的烙印,办案有所掣肘。(3)包公戏的影响:明代无名氏包公案(龙图公案),其中有三个故事直接袭用了元杂剧盆儿鬼、生金阁、抱妆盒的情节。直到清代三侠五义、七侠五义问世,并在民间流传,包公故事也就趋于系统与定型。对于戏曲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