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1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_(分数:2.00)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_(分数:2.00)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意识来源于人脑3.“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
2、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_(分数:2.00)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4.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_(分数:2.00)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5.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
3、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_(分数:2.00)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6.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_(分数:2.00)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7.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_(分数:2.00)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8.下列选项蕴含矛盾的同一性的是_(分数:2.00)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B.世异
4、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9.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_(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0.“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是_(分数:2.00)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1.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
5、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_(分数:2.00)A.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B.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C.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D.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12.恩格斯指出,在唯物辩证法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存和死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这一论断反映了_(分数:2.00)A.发展的过程性B.形而上学的发展观C.世界是永恒不变的既成事
6、物的集合体D.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13.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的哲学原理有_(分数:2.00)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C.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本质与现象的统一1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_(分数:2.0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15.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_(分数:2.00)A.大气运
7、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B.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D.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16.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_(分数:2.00)A.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17.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_(分数:2.00)A.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B.科学创造往往需要
8、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C.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D.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18.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_(分数:2.00)A.“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B.“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C.“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D.“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19.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_(分数:2.00)A.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
9、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B.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地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C.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1995年起,由于受到世界性“消除碘缺乏运动”的影响,中国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每公斤食盐中的碘含量从 1995年的 6毫克增加到 40毫克左右。结果,中国人尿液含碘量从起初的每升不足 5微克,迅速增加到 1999年的每升 306微克,远远超出正常值。碘摄入过多,也可能导致疾病。由于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实行有区别的食盐加碘政策,停止在非碘缺乏地区和碘过量地区供应碘盐,
10、各地区要根据自然碘情况制定食盐加碘标准。即使在碘缺乏地区补充碘盐也应该根据碘缺乏程度补充不同浓度的碘盐。二是有关部门应强化各地区的防治碘缺乏病的监测系统,严格控制居民的尿碘中位数在 100至 200微克/升之间,根据尿碘中位数的监测情况,调整该地区的碘盐浓度。三是召开有关食盐加碘法规工作的听证会,由地方病学界和内分泌界专家共同参加,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有关法规。上述事实说明了_(分数:2.00)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不能搞“一刀切”加碘政策B.要把握“度”C.要尊重科学的规律D.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21.“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
11、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模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意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_(分数:2.00)A.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B.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C.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D.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22.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
12、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吸引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取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_(分数:2.00)A.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B.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C.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D.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23.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是_(分数:2.00)A.择其善者而从之
13、,择其不善者而避之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4.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 100米,气温便降低 0.6。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 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 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
14、。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_(分数:2.00)A.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C.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D.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件制约25.“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成良机。”这句话说明_(分数:2.00)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可有可无的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6.下列古语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_(分数:2.00)A.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
15、作乱D.祸兮福倚,福兮祸伏27.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_(分数:2.00)A.矛盾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28.我国每年生成的 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_(分数:2.00)A.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
16、系B.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D.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29.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00)A.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B.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30.“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_(分
17、数:2.00)A.一分为二的观点B.绝对统一的观点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D.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31.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_(分数:2.00)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B.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D.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32.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_(分数:2.00)A.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就在于
18、矛盾的特殊性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C.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33.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_(分数:2.00)A.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B.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个体C.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D.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34.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_(分数
19、:2.00)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B.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5.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_(分数:2.00)A.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C.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D.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36.下列对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坚持辩证的否定观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
20、支流D.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7.哲学唯心主义“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说明_(分数:2.00)A.哲学唯心主义不能在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结出果实B.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没有根基的C.哲学唯心主义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D.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38.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起,中国孩子则倾向于将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
21、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_(分数:2.00)A.联系是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B.人们的认识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具有随意性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39.2014年 5月 21日,习近平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2、;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体现的哲学原理有_(分数:2.00)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0.在人民政协成立 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引用清朝末年魏源的“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来阐述社会主义民主。魏源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_(分数:2.00)A.抓住主要矛盾,要搞好重点突破B.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支流C.抓住矛盾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以人为本4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者都_(分数:2.00)A.强调从物到感觉和思想B.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
23、物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本质上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D.割断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定了认识客观依据,陷入主观随意性42.牛顿曾说过一句名言:“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_(分数:2.00)A.认识来源于人的大脑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认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间接经验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43.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做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
24、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这说明真理是_(分数:2.00)A.因人而异的B.具体的C.有条件的D.客观的44.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 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 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 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 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_(分数:2.00)A.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B.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C.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D.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4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