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及答案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数:2.50)A.B.C.D.2.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分数:2.50)
2、A.B.C.D.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分数:2.50)A.B.C.D.4.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D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分数:2.50)A.B.C.D.5.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实践告诉我们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B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认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C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D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分数:2.50)A.B.C.D.6.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除了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B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C资本主义灭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
4、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分数:2.50)A.B.C.D.7.有一则寓言讲道: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与它一起“平等”地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则寓言给人们的肩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分数:2.50)A.B.C.D.8.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A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
5、要条件C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D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分数:2.50)A.B.C.D.9.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在于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分数:2.50)A.B.C.D.10.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有A资本周转时间B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C剩余价值的多少D生产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构成(分数:2.50)A.B.C.D.1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前者是客观主义的
6、态度,后者是主观主义的态度B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C前者侧重于一般规律的揭示,后者侧重予详细细节的捕绘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教条主义预测未来(分数:2.50)A.B.C.D.12.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段话说明A自然界是人的一部分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C人依赖于自然界D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分数:2.50)A.B.C.D.13.2012 年夏天,我国多地持续高温少雨,旱情不断加重,甚至有的河流断流、水井干涸各地政府组织抗旱,缓解了部分旱情。7 月初,暴雨降临,不仅缓解了旱情,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转
7、旱为涝的情况。这说明A自然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可以部分改变客观规律C各级政府的措施有力地改变了自然规律的作用D各级政府的措施有效地缓解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分数:2.50)A.B.C.D.14.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可以创造或废除社会历史发展规律C历史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D历史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分数:2.50)A.B.C.D.15.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A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
8、积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D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分数:2.50)A.B.C.D.16.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马克思原创的观点。这一区分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学上最复杂问题的钥匙。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A揭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D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数:2.50)A.B.C.D.17.恩格斯说:“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 1850 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证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做到这一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将被发现。”这段话
9、说明A唯物史观不是马克思创立的B马克思主义和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没有任何差别C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D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是一脉相承的(分数:2.50)A.B.C.D.18.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分数:2.50)A.B.C.D.19.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所有资本家都能获得的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分数:2.50)A.B.C.D.20.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已经证
10、明,当宇宙中物体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人们在地球上可以测出:沿着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在它上面的时间流逝就会减慢,即“尺缩钟慢”。这一现象说明A时空具有相对性 B人们的时空观念是不断变化的C时空特性依赖于物质运动状态 D时空具有非客观性(分数:2.50)A.B.C.D.21.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样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为人的食物。”这说明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D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
11、值的大小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标准(分数:2.50)A.B.C.D.2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电子商务越来越重要,而电子商务的出现降低了商业预付资本,对加快商业资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A原材料的储备时间B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C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时间D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分数:2.50)A.B.C.D.23.马克思在总结 1848 年 2 月法国革命失败的教训时说,法国的农民若支持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合起来才
12、能取得革命的胜利B无产阶级专政应建立在稳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C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D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发挥领导作用的前提条件(分数:2.50)A.B.C.D.24.“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法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对恩格斯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A一定意义上,生就是死B生命中包含自己的否定因素的死亡C生和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生和死是绝对对立的(分数:2.50)A.B.C.D.25.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使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多重危机。在这场经济深度衰退、失业率高升
13、、贫困人口激增、罢工运动和诸如“占领华尔街”等各种游行抗议活动此起彼伏的危机面前。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本身运动的特点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分数:2.50)A.B.C.D.26.2009 年 5 月 2 日,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从哲学上讲,“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的关系是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B第一性
14、与第二性的关系C“源”与“流”的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分数:2.50)A.B.C.D.27.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说明A认识过程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B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认识能力C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D积极的情感、情绪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景(分数:2.50)A.B.C.D.28.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以下关于垄断价格说法正确的有A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市场价格B垄断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C垄断价格的产生
15、否定了价值规律D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分数:2.50)A.B.C.D.29.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A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B经济基础不同C阶级本质不同 D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分数:2.50)A.B.C.D.3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D意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分数:2.50)A.B.C.D.31.恩格斯说的“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这句话,揭示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
16、一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表现在A必然性就是偶然性,偶然性也就是必然性B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C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D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分数:2.50)A.B.C.D.32.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从实质上看,这些新变化A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B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C触动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D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分数:2.50)A.B.C.D.3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与圣西门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17、者预见未来社会的立场和有很大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A是从客观规律出发的B是从理性出发的C是通过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D只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分数:2.50)A.B.C.D.34.列宁讲:“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从哲学上讲,这里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以下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A任何个别都是一般B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C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D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分数:2.50)A.B.C.D.35.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
18、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这段话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C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D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分数:2.50)A.B.C.D.36.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以下正确反映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关系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依靠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B相对剩余价值依靠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超额剩余价值依靠提高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D各个资本家追求相对剩余价值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
19、绝对剩余价值(分数:2.50)A.B.C.D.37.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里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指的是A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B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C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D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分数:2.50)A.B.C.D.38.恩格斯指出:“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这段话表明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不同的B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C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D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是反映与
20、被反映的关系(分数:2.50)A.B.C.D.39.唯物史观认为,“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人创造历史B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D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分数:2.50)A.B.C.D.40.对于同一棵大树,木匠看到的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分数:2.50)A.B.C.D.马
21、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数:2.50)A. B. 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绝对地租的含义及形成。绝对地租是租种任何等级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资本主义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形成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
22、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排斥和阻碍资本自由流动,使农业部门中的超额利润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留在农业部门内形成绝对地租。不管是土地所有者得到的以地租形式存在的超额利润,还是农业资本家得到的平均利润,都是农业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 ABD 为正确答案。C 项偷梁换柱,是级差地租的特点,故不选。2.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分数:2.50)A. B. C. D. 解析:解析
23、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由题干中关键词“主要原因是”可以看出本题属于因果关系型题目。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考生基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利用直选法就可选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24、BCD。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分数:2.50)A. B. 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以小资本控制大量的社会资本,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