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3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3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主要争夺的是( )。(分数:2.00)A.长江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C.岭南地D.关中地区3.下列战役中,使用火攻的主要有 ( )。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淝水之战(分数:2.00)A.B.C.D.4.与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内在精神相合的朝代是( )。(分数:2.00)A.西晋B.东晋C.刘宋D.陈5.我国灌钢法发明于(
2、 )。(分数:2.00)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6.下列不属于“五胡”建立的政权是( )。(分数:2.00)A.南燕B.北燕C.冉魏D.前秦7.下列政权中,控制西域的政权是( )。(分数:2.00)A.北魏B.后赵C.前燕D.前秦8.宋文帝于元嘉年问发动的对北魏的北伐战争,此战又称( )。(分数:2.00)A.瓜步之战B.瓜州之战C.盱眙之战D.刘裕北伐9.下列哪些政权统一了北方?( ) 北魏 前秦 北齐 北周(分数:2.00)A.B.C.D.10.下列不属于选官制度的是( )。(分数:2.00)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九品混通制D.科举制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
3、3,分数:26.00)11.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刺史_13.察举制(分数:2.00)_14.推恩令(分数:2.00)_15.轮台罪己诏(分数:2.00)_16.党锢之祸(分数:2.00)_17.度田事件(分数:2.00)_18.代田法(分数:2.00)_19.西域都护(分数:2.00)_谶纬_21.丝绸之路(分数:2.00)_22.张家山汉简(分数:2.00)_清议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12.00)24.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分数:4.00)_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
4、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成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日:“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
5、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日: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问题:(分数:4.00)(1).以上材料反映了哪种制度?(分数:2.00)_(2).请对这种制度进行述评。(分数:2.00)_阅读以下史料,
6、并回答问题: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使孔仅、东郭成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 史记.平准书问题:(分数:4.00)(1).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汉的哪种制度?(分数:2.00)_(2).请对这种制度及其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述评。(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25.简述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以及
7、重要意义。(分数:2.00)_26.简述秦始皇巩固专制主义皇权的重要措施。(分数:2.00)_27.简述汉初文景之治。(分数:2.00)_28.论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分数:2.00)_29.简述王莽改制。(分数:2.00)_30.简述汉末清议与党锢。(分数:2.00)_31.简述董仲舒及其主要思想。(分数:2.00)_32.简述汉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分数:2.00)_33.简述一条鞭法。(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3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
8、。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主要争夺的是( )。(分数:2.00)A.长江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 C.岭南地D.关中地区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官渡之战的重要意义。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了争夺黄河中下游地区进行的一次决战,并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3.下列战役中,使用火攻的主要有 ( )。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淝水之战(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战争具体过程的了解。三国时期的三次战略决战都与火攻相关。4.与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内在精神相合的朝代是( )。(分数:2.00)
9、A.西晋B.东晋C.刘宋 D.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虽然后来成为士族腐化的象征,但是在其开始时仍然起到了选举人才的作用。在刘宋时期,寒族出身的刘裕又重新利用这一制度提拔了大量的寒族知识分子。5.我国灌钢法发明于( )。(分数:2.00)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灌钢法是南北朝时发明的,南朝齐、梁之际的陶弘景最先记载了灌钢法。灌钢法是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从而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6.下列不属于“五胡”建立的政权是( )。(分数:2.00)A.南燕B.北燕C
10、.冉魏 D.前秦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五胡十六国。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其中南燕、北燕是鲜卑族政权,前秦是氐族政权,冉魏是汉人政权。7.下列政权中,控制西域的政权是( )。(分数:2.00)A.北魏B.后赵C.前燕D.前秦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十六国时期各国的疆域。其中前秦统一北方,于 382年控制了西域地区。8.宋文帝于元嘉年问发动的对北魏的北伐战争,此战又称( )。(分数:2.00)A.瓜步之战 B.瓜州之战C.盱眙之战D.刘裕北伐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南北朝时期南北战争。宋文帝刘义隆缺乏对局势的认识,于元嘉年间发动了对北魏的战争。此战中,北魏拓跋焘兵临长江北岸的瓜步山,所以也称瓜步之
11、战。9.下列哪些政权统一了北方?( ) 北魏 前秦 北齐 北周(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北方的统一战争。南北朝时期,前秦、北魏和北周都曾先后统一了北方。10.下列不属于选官制度的是( )。(分数:2.00)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九品混通制 D.科举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传统社会的选官制度。其中九品混通制(九品相通制)不是选官制度,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征收户调时的一种原则性规定。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3,分数:26.00)11.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解析:刺史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地方监察官。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
12、对地方的严密控制,于元封五年(前 106),将京师直辖以外的地方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州设置刺史一名,称州刺史,监察地方。州刺史以六条问事,主要是监察郡守、尉、王国相以及强宗豪右等地方势力。刺史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刺史在东汉末演变为州的行政长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案中应当指出刺史设置的时间、背景、方式、过程以及刺史设置对汉代政治的重要影响。13.察举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察举制是汉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汉文帝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是察举制度的先声。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 134)冬,令郡国每年举孝廉一人
13、。此后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孝廉的察举制度正式确立。察举取士除孝廉一科外,汉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进行察举取士,广泛地吸收天下优秀人才,由此察举制度逐渐完备。被察举到中央的人员,一般都在郎署供职,由郎官再逐渐升迁。)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汉代察举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察举制度设置的时间、具体过程以及实施的意义。14.推恩令(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元朔二年(前 127),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在汉代,侯
14、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王国分为若干侯国,就使王国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扩大。推恩令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案中应当指出推恩令实行的时间、内容以及影响等。15.轮台罪己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轮台罪己诏”是汉武帝晚年颁布的具有改变国策意义的重要政令。汉武帝时期,由于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征和四年(前 89),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罪己诏”。从此以后,汉武帝停止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任用田千秋和赵过等人,发展生产。汉武帝的政策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安定,
15、生产恢复。)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汉武帝晚年的政策转向。答案中应当指出汉武帝“轮台罪己诏”发布的背景、时间以及重要的影响。16.党锢之祸(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党锢之祸是东汉桓灵时期,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汉桓帝时,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166 年,宦官将李膺等人逮捕,释放后也终身不许做官。汉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试图借助党人诛灭宦官,但是事情败露。宦官于 169年将李膺等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汉灵帝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钢,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汉末重要历史事件。答案中
16、应当指出党锢之祸发生的具体时间、过程以及其对汉政权的根本性影响。17.度田事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度田事件是指汉光武帝因度田而引发了地方豪强与中央对抗的历史事件。度田就是为了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土地问题是西汉中后期留下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五年(39)下令核查土地,令各州、郡清查人们占有田地的数量以及占有人的户口、年纪。地方官吏与地方豪强互相勾结,任凭谎报;而对农民,不仅丈量田地,竞把房舍、里落都作为田地进行丈量,造成农民对度田的不满。刘秀以“度田不实”之罪诛杀了十余个郡太守,又引发地方豪强叛变。汉光武帝采取分化与镇压相结合的政策,平息了叛乱,但
17、度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度田事件显示出东汉地方豪强势力的强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东汉初年的土地问题。答案中应当指出度田发生的历史根源、具体时间、过程以及结果等。18.代田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代田法是西汉时期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汉武帝末期,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行代田法。代田法把一亩地分成 i酬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养地力。下种时把谷物种在酬里,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酬里,这样作物人土深,抗风耐旱。代田法配合便巧的农具,实行精细的田间管理,每亩产量增加了一斛到三斛。)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汉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答案中应当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中国 古代史 模拟 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