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1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2009 年单选 37)(分数:2.00)A.惯犯B.偶犯C.故意D.过失3.按照中国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2008 年单选 40)(分数:2.00)A.更轻B.更重C.同等D.视情况而定4.下列法典中,首次确立“
2、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是()。(2012 年单选 36)(分数:2.00)A.开元律B.北魏律C.晋律D.贞观律5.“重罪十条”罪名正式确立于()。(2012 年单选 37)(分数:2.00)A.北齐律B.北周律C.开皇律D.大业律6.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2009 年单选 33)(分数:2.00)A.唐律B.原告所属国法律C.被告所属国法律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7.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是()。(2008 年单选 34)(分数:
3、2.00)A.合并论罪从重B.累犯加重C.共同犯罪加重D.盗罪类推8.按照唐律中有关“共犯罪”的规定,对共同犯罪中从犯的一般处罚标准是()。(2009 年单选 43)(分数:2.00)A.与首犯同等处罚B.减首犯一等处罚C.减首犯二等处罚D.减首犯三等处罚9.依照唐宋时期法律的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十恶”犯罪中的()。(2008 年单选 39)(分数:2.00)A.谋大逆B.恶逆C.不孝D.不睦10.汉朝法律中规定的“群饮酒”罪中,“群”所限定的人数是()。(2008 年单选 44)(分数:2.00)A.三人以上B.五人以上C.八人以上D.十人以上11.唐律斗讼中的“六杀”除
4、了谋杀、误杀、故杀、过失杀以外,还包括()。(2011 年单选 38)(分数:2.00)A.斗杀和戏杀B.贼杀和戏杀C.斗杀和情杀D.奸杀和劫杀12.元朝法律规定的强奸幼女罪中,“幼女”的年龄是()。(2009 年单选 44)(分数:2.00)A.八岁以下B.十岁以下C.十二岁以下D.十四岁以下13.比较完整的赎刑制度最早见于()。(2011 年单选 35)(分数:2.00)A.禹刑B.汤刑C.吕刑D.法经14.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2012 年单选 32)(分数:2.00)A.九刑B.汤刑C.吕刑D.禹刑15.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2012 年单选 3
5、4)(分数:2.00)A.髡刑B.耐刑C.赀刑D.城旦春16.在汉文帝十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以替代黥刑的刑罚是()。(2009 年单选 42)(分数:2.00)A.笞三百B.笞五百C.弃市D.髡钳城旦春17.宋朝“既杖其脊,又配其人,且刺其面,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的刑罚是()。(2010 年单选 33)(分数:2.00)A.刺配B.发遣C.充军D.流刑18.将中央司法机关由廷尉改为大理寺的朝代是()。(2010 年单选 37)(分数:2.00)A.汉朝B.晋朝C.北齐D.北周19.清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2012 年单选 41)(分数:2.00)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
6、D.宗人府20.清末司法改革后,全国的最高审判机关是()。(2009 年单选 40)(分数:2.00)A.大理院B.大理寺C.法部D.刑部21.“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司法审判制度发端于()。(2008 年单选 33)(分数:2.00)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22.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2010 年单选 35)(分数:2.00)A.讼B.告C.狱D.诉23.依据秦朝诉讼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室告”案件的是()。(2011 年单选 44)(分数:2.00)A.贼杀伤B.盗他人C.子告父母,臣妾杀家主D.子盗父母,主擅杀、刑、髡其子及臣妾24.秋
7、冬行刑的制度化始于()。(2011 年单选 32)(分数:2.00)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25.汉朝建立了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囚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这种制度称为()。(2010年单选 40)(分数:2.00)A.读鞫B.乞鞫C.录囚D.举劾26.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2012 年单选 35)(分数:2.00)A.春秋决狱盛行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B.春秋决狱体现了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C.春秋决狱是指以春秋的经义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D.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27.宋朝曾实行的“审”与“判”分离的制
8、度称为()。(2012 年单选 40)(分数:2.00)A.翻异别推B.鞫谳分司C.三司推事D.九卿会审28.中国历史上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2011 年单选 40)(分数:2.00)A.元世祖B.明太祖C.明成祖D.清世祖29.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2011 年单选 33)(分数:2.00)A.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B.天坛宪草C.钦定宪法大纲D.资政院院章30.清政府于辛亥革命爆发后制定的宪法性文件是()。(2012 年单选 42)(分数:2.00)A.谘议局章程B.钦定宪法大纲C.资政院院章D.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31.清末设立的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的地
9、方机构是()。(2008 年单选 37)(分数:2.00)A.参议会B.资政院C.谘议局D.都督府32.清末修律的主要主持者是()。(2008 年单选 32)(分数:2.00)A.康有为B.伍廷芳C.沈家本D.袁世凯33.下列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是()。(2012 年单选 44)(分数:2.00)A.清末修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法系B.通过修律,清政府收回了“治外法权”C.清末修律的成果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失去影响D.清末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上的“诸法合体”,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34.多项选择题第 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
10、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35.按照唐朝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适用自首减免刑罚原则的犯罪包括()。(2008 年多选 62)(分数:2.00)A.私习天文B.强盗C.谋杀D.损坏官印文书36.在汉代,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包括()。(2012 年多选 61)(分数:2.00)A.出界B.非正C.酎金D.阿党附益37.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法律规定的罪名的有()。(2009 年多选 61)(分数:2.00)A.阿党附益B.见知故纵C.酎金D.奸党38.明朝的会审形式包括()。(2008 年多选 60)(分数:2.00)A.圆审
11、B.大审C.朝审D.热审39.宋朝为防范科举考试舞弊而采取的制度有()。(2008 年多选 61)(分数:2.00)A.誊录试卷法B.糊名考校法C.考官回避制D.九品中正制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22.00)40.分析题第 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唐律疏议名例:“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上述所引唐律条文体现了唐朝法律的何种适用原则?(分数:2.00)_(2).试结合引文材料具体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适用
12、上述原则?(分数:2.00)_(3).唐律的这一规定有何意义和作用?(2010 年分析 69)(分数:2.00)_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盗贼及有关币帛钱粮等事,明律则较唐律为重。 (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祭祀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4.00)(1).如何理解薛允升的上述观点?(分数:2.00)_(2).为什么明律较唐律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012 年分析 69)(分数:2.00)_唐律疏议断狱“官司出入人罪”条:“诸官司入人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轻入重,以所剩论。刑名易者,从笞入杖,从徒入流,亦以所剩论。从笞杖入徒流,从徒
13、流入死罪,亦以全罪论。其出罪者各如之。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2011 年分析 69)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何为“入罪”?何为“出罪”?(分数:2.00)_(2).唐律关于司法官员“出入人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分数:2.00)_(3).如何评价唐律的该条规定?(分数:2.00)_朝审原于明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三法司会同公、侯、伯从实审录。秋审亦原于明之奏决单,冬至前会审决之。顺治元年,刑部左侍郎党崇雅奏言:“旧制凡刑狱重犯,自大逆、大盗决不待时外,余俱监候处决。在京有热审、朝审之便,每至霜
14、降后方请旨处决。在外直省,亦有三司秋审之例,未尝一丽死刑辄弃于市。望照例区别,以昭钦恤。”此有清言秋、朝审之始。嗣后逐渐举行,而法益加密。初制分情实、缓决、矜、疑,然疑狱不经见。雍正以后,加入留养承祀,区为五类。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四刑法三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分数:6.00)(1).何为秋审?其历史渊源是什么?(分数:2.00)_(2).试分别说明秋审案件的五种处理方式。(分数:2.00)_(3).清朝秋审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2009 年分析 69)(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1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
15、:33,分数:66.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2009 年单选 37)(分数:2.00)A.惯犯B.偶犯C.故意D.过失 解析:解析:在上古一些史籍中,过失被称为“眚”;故意被称为“非眚”;惯犯被称为“惟终”;偶犯被称为“非终”。故本题应选 D。3.按照中国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2008 年单选 40)(分数:2.00)A.更轻B.更重 C.同等D.视情况而定解析
16、:解析:侄子殴打叔父,属于以卑犯尊,处罚应较凡人为重。本题应选 B。4.下列法典中,首次确立“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是()。(2012 年单选 36)(分数:2.00)A.开元律B.北魏律C.晋律 D.贞观律解析:解析:晋律首立“准五服以制罪”制度。本题应选 C。5.“重罪十条”罪名正式确立于()。(2012 年单选 37)(分数:2.00)A.北齐律 B.北周律C.开皇律D.大业律解析:解析:北齐律确立“重罪十条”。本题应选 A。6.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2009 年单选 33)(分数:2.00)A.唐律 B.原告所属国法律C.被告所属
17、国法律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解析:解析: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故本题应选 A。7.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是()。(2008 年单选 34)(分数:2.00)A.合并论罪从重B.累犯加重 C.共同犯罪加重D.盗罪类推解析:解析:“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是指犯盗罪
18、被判处刑罚以后,又再犯盗罪的,若前后三次所犯的盗罪均应判处徒刑的,则判处流二千里;若前后三次所犯的盗罪均应判处流刑的,则判处绞刑。故该规定体现的是累犯加重原则。8.按照唐律中有关“共犯罪”的规定,对共同犯罪中从犯的一般处罚标准是()。(2009 年单选 43)(分数:2.00)A.与首犯同等处罚B.减首犯一等处罚 C.减首犯二等处罚D.减首犯三等处罚解析:解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于法不坐者,归罪于其次尊长。侵损于人者,以凡人首从论。即共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仍以监主为首,凡人以常从论。”其中,“随从者减一等”的规定表明选项 B应选
19、。9.依照唐宋时期法律的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十恶”犯罪中的()。(2008 年单选 39)(分数:2.00)A.谋大逆B.恶逆 C.不孝D.不睦解析:解析:一般地,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属于恶逆。本题应选 B。谋大逆,是指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行为;不孝,是指控告祖父母、父母,未经祖父母、父母同意私立门户、分异财产,对祖父母、父母供养有缺等不孝行为。不睦,是指谋杀或卖五服(缌麻)以内亲属,殴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长等行为。10.汉朝法律中规定的“群饮酒”罪中,“群”所限定的人数是()。(2008 年单选 44)(分数:2.00)A.三人以上 B.
20、五人以上C.八人以上D.十人以上解析:解析: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故本题应选 A。11.唐律斗讼中的“六杀”除了谋杀、误杀、故杀、过失杀以外,还包括()。(2011 年单选 38)(分数:2.00)A.斗杀和戏杀 B.贼杀和戏杀C.斗杀和情杀D.奸杀和劫杀解析:解析:唐律贼盗、斗讼篇中依犯罪人主观意图区分了“六杀”,即“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等。故 A项正确。12.元朝法律规定的强奸幼女罪中,“幼女”的年龄是()。(2009 年单选 44)(分数:2.00)A.八岁以下B.十岁以下 C.十二岁以下D.十四岁以下解析:解析:元朝规定:“凡称幼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历年 汇编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