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3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3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23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立叶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分数:2.00)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3.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分数:2.00)A.世界的物质性B.世界的统一性C.世界的可知性D.世界的多样性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分数:2.00)
2、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 )(分数:2.00)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唯物辩证法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D.质量互变规律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分数:2.00)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7.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分数:2.00)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8.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分数:2.00)A.概念、判断、推理B
3、.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 ( )(分数:2.00)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10.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11.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区分为 ( )(分数:2.00)A.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
4、级的意识B.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C.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D.先进的意识与落后的意识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分数:2.00)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1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分数:2.00)A.基本动力B.最终动力C.直接动力D.唯一动力14.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分数:2.00)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5.商品的最本质因
5、素是 ( )(分数:2.00)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16.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体现了货币的 ( )(分数:2.00)A.贮藏手段职能B.支付手段职能C.世界货币职能D.流通手段职能17.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 )(分数:2.00)A.m:vB.v:mC.m:(c+v)D.(c+v):m18.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 )(分数:2.00)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9.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分数:2.00)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
6、和消费的矛盾20.资本主义经济中,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分数:2.00)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平均利润D.利息21.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 ( )(分数:2.00)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2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 ( )(分数:2.00)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7、)(分数:2.00)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阶级对立已经消失D.其社会性质发生了部分质变24.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起始于 ( )(分数:2.00)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D.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以后25.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分数:2.00)_27.简述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分数:2.00)
8、_28.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分数:2.00)_29.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分数:2.00)_30.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试述掌握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分数:2.00)_3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分数:2.00)_33.试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分数:2.00)_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23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9、是 ( )(分数:2.00)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 D.圣西门和傅立叶解析:解析: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7 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 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分数:2.00)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 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解析: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3.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分数:2.00)A.世界的物质性B.世界的统一性 C.世界的可知性D.世界的多样性解析:解析
10、: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分数:2.00)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发展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 )(分数:2.00)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唯物辩证法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D.质量互变规律解析:解
11、析: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分数:2.00)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解析:解析: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是: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7.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分数:2.00)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
12、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解析:解析: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一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8.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分数:2.00)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解析:解析: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 ( )(分数:2.00)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解析:
13、解析: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就是说,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义符合客观实际。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10.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解析:解析: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真理的价值突出地表现
14、为它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本题题干中描述的正是这个观点。11.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区分为 ( )(分数:2.00)A.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意识B.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C.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D.先进的意识与落后的意识解析: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分数:2.00)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解析:解析:经济基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全国 自考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试卷 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