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 】(分数:2.00)A.斯宾塞B.涂尔干C.韦伯D.孔德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 【 】(分数:2.00)A.社会规范B.社会事实C.社会制度D.社会问题3.“失范”概念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涂尔干B.斯宾塞C.默顿D.帕森斯4.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进行可行性评价的
2、过程,是社会学的 【 】(分数:2.00)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5.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分数:2.00)A.统计调查B.实地研究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6.“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样吃法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 】(分数:2.00)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7.一个符号属于 【 】(分数:2.00)A.文化形式B.文化模式C.文化集丛D.文化特质8.不属于茶文化集丛的是 【 】(分数:2.00)A.茶叶B.做茶杯的陶土C.沏茶方法D.茶道9.“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
3、)A.严复B.康有为C.费孝通D.陈达10.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被称为 【 】(分数:2.00)A.正向社会化B.反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11.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角色划分为 【 】(分数:2.00)A.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C.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的前提的是 【 】(分数:2.00)A.交换B.合作C.竞争D.冲突13.相距 365 厘米以上的距离,
4、是 【 】(分数:2.00)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14.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 】(分数:2.00)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完全家庭15.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一假设属于 【 】(分数:2.00)A.搭便车理论B.资源动员理论C.社会分层理论D.价值累加理论16.提出“参照群体”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 】(分数:2.00)A.库利B.巴克C.萨姆纳D.海曼17.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朝向组织的目标,这是一种 【 】(分数:2
5、.00)A.预先控制B.现场控制C.反馈控制D.过程控制18.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人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这种观点来自于 【 】(分数:2.00)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C.权变理论D.组织行为理论19.消费者兴趣、消费习惯、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构成消费者的 【 】(分数:2.00)A.心理特征B.心理活动过程C.性格特点D.兴趣爱好20.在中国的社区研究中,杨开道和许仕廉主持的是 【 】(分数:2.00)A.江村调查B.易村调查C.定县调查D.清河调查21.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 】(分数:2.00)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B.两种水平六个阶段
6、C.三种水平五个阶段D.三种水平六个阶段22.达伦多夫认为,“我们称作社会分层的不平等体系,只不过是社会权力结构的派生物”。这属于社会分层理论的 【 】(分数:2.00)A.功能论B.精英论C.冲突论D.互动论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所谓“超工业化”导致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转移,这样的社会流动称为 【 】(分数:2.00)A.自由流动B.结构式流动C.水平流动D.代际流动24.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这种偏差行为称为 【 】(分数:2.00)A.形式主义B.退缩主义C.革新D.反叛25.文化传递理论把社会文化分为 【 】(分数:2.00)
7、A.主流文化和亚文化B.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C.正向文化和反向文化D.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26.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由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 【 】(分数:2.00)A.宏观控制B.外部控制C.制度化控制D.内在控制27.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既得利益的不同,人们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不同的立场、态度,因此在采取某种行为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矛盾和冲突。这是 【 】(分数:2.00)A.利益冲突理论B.价值冲突理论C.社会解组理论D.社会失范理论28.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 】(分数:2.00)A.显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B.显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C.潜
8、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D.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29.在社会变迁的研究中,“技术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A.林德夫妇B.滕尼斯C.巴克D.奥格本30.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要转折的理论是 【 】(分数:2.00)A.工业社会论B.信息社会论C.风险社会论D.后工业社会论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具有的共同特点有 【 】(分数:2.00)A.社会分工复杂B.人 H 密度低C.经济活动相对简单D.社会结构相对简单E.社会变迁比较缓慢32.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关系来考察,城镇化可划分为 【 】(分数:2.
9、00)A.同步城镇化B.过度城镇化C.市场型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E.逆城镇化33.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社会控制,其内容是 【 】(分数:2.00)A.对情感的社会控制B.对社会行为的控制C.对社会文化的控制D.对社会关系的控制E.对社会价值的控制34.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 【 】(分数:2.00)A.个人性B.普遍性C.特殊性D.复杂性E.集群性35.“信息社会论”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信息社会同工业社会相比,其主要特征是 【 】(分数:2.00)A.信息成为战略资源B.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C.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D.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E.
10、技术成为战略资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36.简述社会学研究中筹划阶段的工作。(分数:2.00)_37.简述模仿的特点及意义。(分数:2.00)_38.简述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分数:2.00)_39.简述观察法的特点与优点。(分数:2.00)_40.简述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41.论述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的基本做法。(分数:2.00)_42.论述家庭功能的变化。(分数:2.00)_五、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2.00)43.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准逮捕。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义
11、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根据报纸上的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其目的是让儿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 上海生活周刊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分数:2.00)_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模拟试卷 3 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 】
12、(分数:2.00)A.斯宾塞 B.涂尔干C.韦伯D.孔德解析:解析: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存在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化,不同部分之间相互影响;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这表现在:社会是一个松散的整体;在社会中,意识散布在整个集合体里,它的全部个体都能感到快乐和痛苦;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 【 】(分数:2.00)A.社会规范B.社会事实 C.社会制度D.社会问题解析:解析: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所谓社会事实,就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
13、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3.“失范”概念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涂尔干 B.斯宾塞C.默顿D.帕森斯解析:4.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进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是社会学的 【 】(分数:2.00)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 解析:5.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分数:2.00)A.统计调查B.实地研究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 解析:解析: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定量分析偏重经验实证主义的原则,强调量化的
14、科学性、准确性。6.“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样吃法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 】(分数:2.00)A.创造性B.习得性 C.共享性D.累积性解析:解析:文化的特征包括创造性、习得性、共享性和累积性。其中,文化的习得性指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习惯等。例如,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样吃法才是文化。7.一个符号属于 【 】(分数:2.00)A.文化形式B.文化模式C.文化集丛D.文化特质 解析:解析: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例如,一只茶杯、一个符号等都是文化特质。8.不属于茶文化集丛的是 【 】(分数:2.00)A.茶叶B.做茶
15、杯的陶土 C.沏茶方法D.茶道解析:解析: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例如有茶文化集丛、酒文化集丛等。茶文化集丛中包括茶叶、茶具、水、沏茶方法、饮茶方法和规矩等。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文化集丛。9.“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A.严复B.康有为C.费孝通 D.陈达解析:10.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被称为 【 】(分数:2.00)A.正向社会化B.反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解析:11
16、.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角色划分为 【 】(分数:2.00)A.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C.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解析: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的前提的是 【 】(分数:2.00)A.交换B.合作 C.竞争D.冲突解析:解析:合作是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合作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的前提。所有的社会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13.相距 365 厘米以上的距离,是 【 】(分数:2.00)A.亲密距离B.
17、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解析:解析:公众距离是指相距 12 英尺(约 365 厘米)以上的距离。这是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公众人物保留的距离。14.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 】(分数:2.00)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解析:15.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一假设属于 【 】(分数:2.00)A.搭便车理论 B.资源动员理论C.社会分层理论D.价值累加理论解析:16.提出“参照群体”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 】(分数:2.00)A.库利B.巴克C.萨姆纳D.海曼 解析:17.对正在实际进行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全国 自考 社会学 概论 模拟 试卷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