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24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2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24及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 2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0,分数:55.00)1.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 (分数:2.00)_2.天人合一 (分数:2.00)_3.中庸 (分数:2.00)_4.知行合一 (分数:2.00)_5.中和 (分数:2.00)_6.祖先崇拜 (分数:3.00)_7.前兆迷信 (分数:3.00)_8.天师道 (分数:3.00)_9.“四谛” (分数:3.00)_10.空宗 (分数:3.00)_11.有宗 (分数:3.00)_12.五伦十教 (分数:3.00)_13.三纲 (分数:3.00)_14.五常 (分数:3.
2、00)_15.五伦 (分数:3.00)_16.仁爱孝悌 (分数:3.00)_17.兼爱 (分数:3.00)_18.教学相长 (分数:3.00)_19.楚辞 (分数:3.00)_20.汉乐府民歌 (分数:3.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45.00)21.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哪几种? (分数:3.00)_22.易经的结构布局是怎样的?这种结构布局有什么意义? (分数:3.00)_23.吕氏春秋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体系? (分数:3.00)_24.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分数:3.00)_25.中国古代天地万物类别的书分哪几类? (分数:3.00)_26.什么叫“观物比
3、德”?它属于哪一种思维模式? (分数:3.00)_27.什么叫辩证思维?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来源如何? (分数:3.00)_28.中国古代关于矛盾的认识有哪些? (分数:3.00)_29.简述老子对事物转化的规律是怎样概括的。 (分数:3.00)_30.宋代张载对事物发展的内因有何认识? (分数:3.00)_31.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方面主要有哪几种观点?各观点的提出者是谁? (分数:3.00)_32.“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有什么积极影响? (分数:3.00)_33.什么叫“中庸”?什么叫“中和”?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分数:3.00)_34.中国古代关于知行关系方
4、面的主要有哪几种说法?其代表人物各是谁? (分数:3.00)_35.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有什么特点? (分数:3.00)_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分类模拟题 2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0,分数:55.00)1.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它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2.天人合一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天人合一主要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
5、,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起源于西周时代。3.中庸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中庸之道”又可称为“中和之道”,它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其适中,“无偏无颇”。4.知行合一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古代哲学家主张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
6、”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5.中和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和意为“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要在“两端”(如高低、长短、大小等)里面“允执其中”,即确实把握好“中”,就需要往返地调整以渐趋于和谐。6.祖先崇拜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祖先崇拜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做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而受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7.前兆迷信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前兆迷信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指用神意或神秘力量来解释前兆现象与未来
7、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古代占卜发生的基础。8.天师道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倡导道教于鹤鸣山,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此为道教定型化之始。又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9.“四谛”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谛”的含义是真实深刻,“四谛”是四个最基本的道理,指“苦、集、灭、道”。10.空宗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空宗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系之一。公元 3 世纪时,龙树、提婆创立了“一切皆空”的大乘空宗,即般若空宗,称中观宗,认为事物是因缘(条件)造成的假象、幻影,没有自性,
8、都是“空”的,因而强调以“空”求解脱,故名“空宗”。11.有宗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有宗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三大系之一,即由无著、世亲创立的“万法唯识”的大乘有宗,称瑜伽宗,认为虽然世间诸法都是空无自性的,但作为诸法本原之“识”则是真实本有的,故名“有宗”。12.五伦十教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五伦十教是孟子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中的每种社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13.三纲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三纲是由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即“君为臣纲,
9、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表现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14.五常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五常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15.五伦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五伦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即指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16.仁爱孝悌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仁者,爱人也;悌者,顺也。仁爱孝悌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处理家庭成员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17.兼爱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兼爱的要求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中国文化 概论 考题 分类 模拟 2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