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228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22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228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228及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总题数:35,分数:70.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分数:2.00)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 【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分数:2.00)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4.唯物辩证法的
2、两个最基本的观点是 【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5.社会形态是 【 】(分数:2.00)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 】(分数:2.00)A.经验论B.循环论C.直线论D.不可知论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8.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 【 】
3、(分数:2.00)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的制约D.物质受意识制约,意识影响物质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分数:2.00)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1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是 【 】(分数:2.00)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11.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 【 】(分数:2.00)A.某些个人的意志B.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C.进步阶级的
4、意志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B.20世纪 20年代后期和 30年代前期C.国民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战争后期13.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分数:2.00)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14.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 】(分数:2.00)A.新文化运动B.五卅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5.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党的会议是 【 】(分数:2.00)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大16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 【 】(分数:2.00)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B.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1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 】(分数:2.00)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B.1840年以后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919年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18.我国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 】(分数:2.00)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利用、限制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19.我国剥削制度
6、被消灭的标志是 【 】(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20.毛泽东在论述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时指出,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 】(分数:2.00)A.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B.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C.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21.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着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 】(分数:2.00)A.南昌起义的余部转入农村B.湘赣边界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2.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7、思想的领导人是 【 】(分数:2.00)A.陈云B.李富春C.薄一波D.周恩来2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分数:2.00)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24.实事求是的前提是 【 】(分数:2.00)A.实践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一切从实际出发2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分数:2.00)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 】(分数:2.00)A.依法治国B.权力制衡C.人民当家做主D.多党合作27.社会
8、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分数:2.00)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2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 【 】(分数:2.00)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D.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分数:2.00)A.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B.促进国民文化素质C.促进物质文明建设D.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0.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在 【 】(分数:2.00)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五
9、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六大3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 】(分数:2.00)A.是完全一致的B.本质上是统一的C.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D.形式上是统一的32.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 【 】(分数:2.00)A.1982年 1月B.1982年 9月C.1983年 6月D.1984年 2月33.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主要是由于 【 】(分数:2.00)A.争霸与战争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流B.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C.人口增长失控,资源破坏,环境恶化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作祟34.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0、的报告中指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分数:2.00)A.发展B.开放C.改革D.稳定35.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 【 】(分数:2.00)A.加强党的建设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C.始终做到“三个代表”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6.00)36.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分数:2.00)_3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下,如何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分数:2.00)_38.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分数:2.00)_三、B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总题数:2,分数:4.00)39.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11、有能动的反作用。(分数:2.00)_40.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分数:2.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2.00)41.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分数:2.00)_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228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总题数:35,分数:70.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分数:2.00)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2、,其内容包括: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2.“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 【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唯心主义的观点。“心想”是一种思维活动,“事成”则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过程,如果“心想”就能“事成”,则思维就可以直接成为客观事物,这是典型的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分数:2.00)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
13、地位。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4.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是 【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的观点。联系和发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5.社会形态是 【 】(分数:2.00)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
14、考查了社会形态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社会形态。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 】(分数:2.00)A.经验论 B.循环论C.直线论D.不可知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将会导致的错误理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若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则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辩证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15、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所以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8.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 【 】(分数:2.00)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的制约D.物质受意识制约,意识影响物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分数:2.00)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
16、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点。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是 【 】(分数:2.00)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容。在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主要包括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11.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 【 】(分数:2.00)A.某些个人的意志B
17、.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C.进步阶级的意志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都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B.20世纪 20年代后期和 30年代前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19271930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形成,成熟的标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3.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政治 模拟 试卷 22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