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52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5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52及答案解析.doc(6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52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0,分数:90.00)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U /U。 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B.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 D.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分数:1.00)A.B.C.D.2.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不包括U /U。 A.依法评价原则 B.分期原则 C.早期介入原则 D.广泛参与原则(分数:1.00)A.B.C.D.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U /U。 A.调查阶段、报告书(表)编写阶段、报告书(表)修订评审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
2、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C.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阶段、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阶段、评估环境影响报告(表)阶段 D.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阶段、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分数:1.00)A.B.C.D.4.工程分析的内容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不包括U /U。 A.分析建设项目存在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及具有持久性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 B.给出噪声、振动、热、光、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污染的来源、特性及强度等 C.各种治理、回收、利用、减缓措施状况等 D.明确生态影响作用因子,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环境特征和工程内容,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实
3、施过程中的影响性质、作用方式和影响后果(分数:1.00)A.B.C.D.5.进行工程分析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为U /U。 A.设计阶段、建设过程、生产运行 B.设计阶段、建设过程、服务期满后 C.建设过程、运行初期、运行中后期 D.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分数:1.00)A.B.C.D.6.SO2、NO 2的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U /U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2 个日均值。 A.360 B.144 C.200 D.300(分数:1.00)A.B.C.D.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新污染源分为U /U。 A.一、二、三级
4、B.二、三、四级 C.二、三级 D.二级(分数:1.00)A.B.C.D.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U /U发电锅炉以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A.双台出力大于 65.5MW(75t/h) B.单台出力大于 65.5Mw(75t/h) C.单台出力大于 45.5MW(65t/h) D.双台出力大于 45.5MW(65t/h)(分数:1.00)A.B.C.D.9.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进行大气现状检测,其监测点不应少于U /U个。 A.15 B.10 C.12 D.8(分数:1.0
5、0)A.B.C.D.10.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U /U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可进行补充调查。 A.丰水期 B.平水期 C.冰封期 D.枯水期(分数:1.00)A.B.C.D.11.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现有污染源进行调查时,无论是点源还是非点源,最恰当的搜集资料的方式是U /U。 A.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在十分必要时才进行实测 B.以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为主,搜集现有资料为辅 C.均以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为主 D.只依据现有资料(分数:1.00)A.B.C.D.12.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U /U。 A.本标准颁布后,新增加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按其
6、适用范围执行相应的国家水污染物行业标准,不再执行本标准 B.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工业不使用此标准 C.不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D.不仅适用于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对项目投产后的排放管理同样适用(分数:1.00)A.B.C.D.13.公式 ISE=CpQp/(Cs-Ch)Qh中的 Ch指U /U。 A.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B.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C.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 D.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mg/L)(分数:1.00)A.B.C.D.14.某河流平均流量为 17m3/s,河宽 12m,河流断面为矩形,在取样断面上应设U /U取样垂线。
7、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分数:1.00)A.B.C.D.15.特殊工程点段分析不包括U /U。 A.环境敏感区 B.长大隧道与桥梁 C.生态保护区 D.淹没区(分数:1.00)A.B.C.D.16.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与环境现状评价U /U。 A.不相同 B.不一定相同 C.相同 D.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17.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不包括U /U。 A.风速 B.风向 C.温度 D.总云量(分数:1.00)A.B.C.D.18.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建设项目应分为U /U。 A.一类 B.二类
8、C.三类 D.四类(分数:1.00)A.B.C.D.19.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是第U /U类项目。 A. B. C. D.未给出(分数:1.00)A.B.C.D.20.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级评价要求中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应采用U /U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预测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A.数值法 B.模型法 C.画图法 D.解析法(分数:1.00)A.B.C.D.21.地下水三级影响评价要求结合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以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监测,通过U /U方法进行地下水
9、影响分析与评价。 A.同归分析 B.趋势外推 C.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 D.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分数:1.00)A.B.C.D.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标准指数大于U /U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A.4 B.3 C.2 D.1(分数:1.00)A.B.C.D.2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原则中考虑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隐蔽性和难恢复性,还应遵循 U /U。 A.环境保护原则 B.环境优先性原则 C.环境质量原则 D.环境安全性原则(分数:1.00)A.B.C.D.2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U /U,结合当
10、地环境功能和环保要求确定。 A.评价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 B.评价工作等级与环境特征 C.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 D.评价工作等级与工程特征(分数:1.00)A.B.C.D.25.下列对环境噪声现状的测量时段表述不正确的是U /U。 A.应在声源正常运转或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 B.对每一测点只进行白天的测量 C.对每一测点需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 D.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分数:1.00)A.B.C.D.26.在环境噪声评价量中“L WECPN”表示U /U。 A.计权声功率级 B.声功率级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等效连续 A 声级(分数:1.00
11、)A.B.C.D.27.有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改、扩建项目,可以不说明现有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 )。 A.超标情况 B.达标情况 C.超标原因 D.不达标原因(分数:1.00)A.B.C.D.28.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不包括U /U。 A.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B.建设项目周边环境 C.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D.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数(分数:1.00)A.B.C.D.29.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 810dB,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U /U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
12、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分数:1.00)A.B.C.D.30.环境噪声现状评价主要内容以U /U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 A.图、表结合 B.图 C.表 D.文字(分数:1.00)A.B.C.D.31.单条跑道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数量可布设U /U个飞机噪声测点。 A.12 B.914 C.1218 D.39(分数:1.00)A.B.C.D.32.某新建工厂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其评价范围为U /U。 A.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100m B.以建设项目包络线边界向外 200m C.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200m D.以建设项目中心点向外 200m(分
13、数:1.00)A.B.C.D.33.对于一级声环境评价项目,当敏感目标U /U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 A.高于(含)三层 B.高于(不含)二层 C.高于(含)二层 D.高于(不含)四层(分数:1.00)A.B.C.D.34.声环境质量标准中,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以选择U /U测点条件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分数:1.00)A.B.C.D.35.在生态影响评价等级确定过程中,当工程占地范围的面积或长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原则上应按U /U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 A.最低 B.较高 C.中 D.较低(分数:1.00)A.B.C.
14、D.36.U /U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分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 A.生态因子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分数:1.00)A.B.C.D.37.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并以U /U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A.勘察期、施工期 B.运营期和退役期 C.施工期和运营期 D.施工期和退役期(分数:1.00)A.B.C.D.38.生态现状调查中U /U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并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四级评价(分数:1.00)A.B.
15、C.D.39.常用的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不包括U /U。 A.列表清单 B.模型法 C.图形叠置 D.生态机理分析(分数:1.00)A.B.C.D.40.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从U /U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A.经济效益 B.技术水平 C.环境保护 D.区域经济发展(分数:1.00)A.B.C.D.41.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可采用U /U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A.矩阵的方式 B.列表的方式 C.数学分析法 D.系统分析法(分数:1.00)A.B.
16、C.D.42.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应采用U /U指标体系。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分数:1.00)A.B.C.D.43.开发区确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是U /U。 A.NO2、粉尘、SO 2 B.烟尘、NO 2、SO 2 C.烟尘、粉尘、SO 2 D.烟尘、PM10、SO 2(分数:1.00)A.B.C.D.44.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U /U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 A.产业结构 B.规划目标 C.总体发展规模 D.选址(分数:1.00)A.B.C.D.4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U /U及其有关
17、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A.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分数:1.00)A.B.C.D.46.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U /U。 A.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B.经济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C.环境-经济可行的规划方案 D.经济-技术可行的规划方案(分数:1.00)A.B.C.D.47.环境目标不包括U /U。 A.规划涉及的区域 B.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 C.环境主题 D.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分数:1.00)A.B.C.D.48.规划环境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
18、与措施有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其优先顺序是U /U。 A.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B.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 C.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D.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重建措施(分数:1.00)A.B.C.D.49.规划方案筛选的主要步骤不包括U /U。 A.识别该规划包含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经济活动 B.分析可能受到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 C.简要分析规划方案对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进行筛选以初步确定环境可行的
19、规划方案 D.根据规划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分数:1.00)A.B.C.D.5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U /U的环境风险评价。 A.核建设项目 B.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 C.化学纤维制造项目 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项目(分数:1.00)A.B.C.D.5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U /U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A
20、.建设期间 B.运行期间 C.建设和运行期间 D.建设、运行、退役期间(分数:1.00)A.B.C.D.52.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U /U。 A.一、二、三级 B.二、三级 C.一、二、三、四级 D.一、二级(分数:1.00)A.B.C.D.53.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环节中,若经风险评价可得出“可接受风险水平”,则应提出 U /U。 A.应急措施 B.风险管理指标 C.风险管理方案 D.风险后管理方案(分数:1.00)A.B.C.D.54.源项分析中,类比法和加权法属于U /U。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半
21、定性分析 D.半定量分析(分数:1.00)A.B.C.D.55.U /U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 A.风险评价 B.风险计算 C.目标确定 D.风险测量(分数:1.00)A.B.C.D.56.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适用范围的是U /U。 A.风力发电 B.火电 C.高压输变电线路 D.渔业(分数:1.00)A.B.C.D.57.验收调查工作可分为U /U个阶段。 A.二 B.三 C.四 D.五(分数:1.00)A.B.C.D.58.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验收调查时,应按U /U执行。 A.行业特征 B.工况稳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5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