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52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0,分数:90.00)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U /U。 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B.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 D.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分数:1.00)A.B.C.D.2.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不包括U /U。 A.依法评价原则 B.分期原则 C.早期介入原则 D.广泛参与原则(分数:1.00)A.B.C.D.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U /U。 A.调查阶段、报告书(表)编写阶段、报告书(表)修订评审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
2、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C.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阶段、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阶段、评估环境影响报告(表)阶段 D.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阶段、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分数:1.00)A.B.C.D.4.工程分析的内容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不包括U /U。 A.分析建设项目存在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及具有持久性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 B.给出噪声、振动、热、光、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污染的来源、特性及强度等 C.各种治理、回收、利用、减缓措施状况等 D.明确生态影响作用因子,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环境特征和工程内容,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实
3、施过程中的影响性质、作用方式和影响后果(分数:1.00)A.B.C.D.5.进行工程分析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为U /U。 A.设计阶段、建设过程、生产运行 B.设计阶段、建设过程、服务期满后 C.建设过程、运行初期、运行中后期 D.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分数:1.00)A.B.C.D.6.SO2、NO 2的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U /U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2 个日均值。 A.360 B.144 C.200 D.300(分数:1.00)A.B.C.D.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新污染源分为U /U。 A.一、二、三级
4、B.二、三、四级 C.二、三级 D.二级(分数:1.00)A.B.C.D.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U /U发电锅炉以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A.双台出力大于 65.5MW(75t/h) B.单台出力大于 65.5Mw(75t/h) C.单台出力大于 45.5MW(65t/h) D.双台出力大于 45.5MW(65t/h)(分数:1.00)A.B.C.D.9.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进行大气现状检测,其监测点不应少于U /U个。 A.15 B.10 C.12 D.8(分数:1.0
5、0)A.B.C.D.10.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U /U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可进行补充调查。 A.丰水期 B.平水期 C.冰封期 D.枯水期(分数:1.00)A.B.C.D.11.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对现有污染源进行调查时,无论是点源还是非点源,最恰当的搜集资料的方式是U /U。 A.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在十分必要时才进行实测 B.以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为主,搜集现有资料为辅 C.均以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为主 D.只依据现有资料(分数:1.00)A.B.C.D.12.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U /U。 A.本标准颁布后,新增加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按其
6、适用范围执行相应的国家水污染物行业标准,不再执行本标准 B.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工业不使用此标准 C.不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D.不仅适用于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对项目投产后的排放管理同样适用(分数:1.00)A.B.C.D.13.公式 ISE=CpQp/(Cs-Ch)Qh中的 Ch指U /U。 A.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B.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C.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 D.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mg/L)(分数:1.00)A.B.C.D.14.某河流平均流量为 17m3/s,河宽 12m,河流断面为矩形,在取样断面上应设U /U取样垂线。
7、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分数:1.00)A.B.C.D.15.特殊工程点段分析不包括U /U。 A.环境敏感区 B.长大隧道与桥梁 C.生态保护区 D.淹没区(分数:1.00)A.B.C.D.16.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与环境现状评价U /U。 A.不相同 B.不一定相同 C.相同 D.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17.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不包括U /U。 A.风速 B.风向 C.温度 D.总云量(分数:1.00)A.B.C.D.18.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建设项目应分为U /U。 A.一类 B.二类
8、C.三类 D.四类(分数:1.00)A.B.C.D.19.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是第U /U类项目。 A. B. C. D.未给出(分数:1.00)A.B.C.D.20.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级评价要求中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应采用U /U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预测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A.数值法 B.模型法 C.画图法 D.解析法(分数:1.00)A.B.C.D.21.地下水三级影响评价要求结合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以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监测,通过U /U方法进行地下水
9、影响分析与评价。 A.同归分析 B.趋势外推 C.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 D.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分数:1.00)A.B.C.D.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标准指数大于U /U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A.4 B.3 C.2 D.1(分数:1.00)A.B.C.D.2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原则中考虑到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隐蔽性和难恢复性,还应遵循 U /U。 A.环境保护原则 B.环境优先性原则 C.环境质量原则 D.环境安全性原则(分数:1.00)A.B.C.D.2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U /U,结合当
10、地环境功能和环保要求确定。 A.评价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 B.评价工作等级与环境特征 C.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 D.评价工作等级与工程特征(分数:1.00)A.B.C.D.25.下列对环境噪声现状的测量时段表述不正确的是U /U。 A.应在声源正常运转或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 B.对每一测点只进行白天的测量 C.对每一测点需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 D.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分数:1.00)A.B.C.D.26.在环境噪声评价量中“L WECPN”表示U /U。 A.计权声功率级 B.声功率级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等效连续 A 声级(分数:1.00
11、)A.B.C.D.27.有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改、扩建项目,可以不说明现有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的( )。 A.超标情况 B.达标情况 C.超标原因 D.不达标原因(分数:1.00)A.B.C.D.28.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不包括U /U。 A.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B.建设项目周边环境 C.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D.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数(分数:1.00)A.B.C.D.29.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 810dB,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U /U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
12、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分数:1.00)A.B.C.D.30.环境噪声现状评价主要内容以U /U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 A.图、表结合 B.图 C.表 D.文字(分数:1.00)A.B.C.D.31.单条跑道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数量可布设U /U个飞机噪声测点。 A.12 B.914 C.1218 D.39(分数:1.00)A.B.C.D.32.某新建工厂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其评价范围为U /U。 A.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100m B.以建设项目包络线边界向外 200m C.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200m D.以建设项目中心点向外 200m(分
13、数:1.00)A.B.C.D.33.对于一级声环境评价项目,当敏感目标U /U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 A.高于(含)三层 B.高于(不含)二层 C.高于(含)二层 D.高于(不含)四层(分数:1.00)A.B.C.D.34.声环境质量标准中,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以选择U /U测点条件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分数:1.00)A.B.C.D.35.在生态影响评价等级确定过程中,当工程占地范围的面积或长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原则上应按U /U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 A.最低 B.较高 C.中 D.较低(分数:1.00)A.B.C.
14、D.36.U /U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分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 A.生态因子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分数:1.00)A.B.C.D.37.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并以U /U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A.勘察期、施工期 B.运营期和退役期 C.施工期和运营期 D.施工期和退役期(分数:1.00)A.B.C.D.38.生态现状调查中U /U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并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四级评价(分数:1.00)A.B.
15、C.D.39.常用的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不包括U /U。 A.列表清单 B.模型法 C.图形叠置 D.生态机理分析(分数:1.00)A.B.C.D.40.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从U /U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A.经济效益 B.技术水平 C.环境保护 D.区域经济发展(分数:1.00)A.B.C.D.41.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可采用U /U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A.矩阵的方式 B.列表的方式 C.数学分析法 D.系统分析法(分数:1.00)A.B.
16、C.D.42.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应采用U /U指标体系。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分数:1.00)A.B.C.D.43.开发区确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是U /U。 A.NO2、粉尘、SO 2 B.烟尘、NO 2、SO 2 C.烟尘、粉尘、SO 2 D.烟尘、PM10、SO 2(分数:1.00)A.B.C.D.44.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U /U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 A.产业结构 B.规划目标 C.总体发展规模 D.选址(分数:1.00)A.B.C.D.4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U /U及其有关
17、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A.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分数:1.00)A.B.C.D.46.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U /U。 A.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B.经济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C.环境-经济可行的规划方案 D.经济-技术可行的规划方案(分数:1.00)A.B.C.D.47.环境目标不包括U /U。 A.规划涉及的区域 B.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 C.环境主题 D.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分数:1.00)A.B.C.D.48.规划环境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
18、与措施有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其优先顺序是U /U。 A.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B.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 C.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D.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重建措施(分数:1.00)A.B.C.D.49.规划方案筛选的主要步骤不包括U /U。 A.识别该规划包含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经济活动 B.分析可能受到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 C.简要分析规划方案对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进行筛选以初步确定环境可行的
19、规划方案 D.根据规划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分数:1.00)A.B.C.D.5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U /U的环境风险评价。 A.核建设项目 B.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 C.化学纤维制造项目 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项目(分数:1.00)A.B.C.D.5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U /U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A
20、.建设期间 B.运行期间 C.建设和运行期间 D.建设、运行、退役期间(分数:1.00)A.B.C.D.52.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U /U。 A.一、二、三级 B.二、三级 C.一、二、三、四级 D.一、二级(分数:1.00)A.B.C.D.53.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环节中,若经风险评价可得出“可接受风险水平”,则应提出 U /U。 A.应急措施 B.风险管理指标 C.风险管理方案 D.风险后管理方案(分数:1.00)A.B.C.D.54.源项分析中,类比法和加权法属于U /U。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半
21、定性分析 D.半定量分析(分数:1.00)A.B.C.D.55.U /U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 A.风险评价 B.风险计算 C.目标确定 D.风险测量(分数:1.00)A.B.C.D.56.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适用范围的是U /U。 A.风力发电 B.火电 C.高压输变电线路 D.渔业(分数:1.00)A.B.C.D.57.验收调查工作可分为U /U个阶段。 A.二 B.三 C.四 D.五(分数:1.00)A.B.C.D.58.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验收调查时,应按U /U执行。 A.行业特征 B.工况稳定、
22、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 75%以上的情况下 C.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 70%以上的情况下 D.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分数:1.00)A.B.C.D.59.对验收调查重点叙述错误的是U /U。 A.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 B.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C.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D.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分数:1.00)A.B.C.D.60.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U /U。 A.环境保护区 B.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C.社会关注区 D.需特殊保护地区(分数:1.00)A.B.C.D.61.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中概括描述工程在U /U针对生态
23、影响、污染影响和社会影响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A.设计、施工、运行阶段 B.设计、施工阶段 C.施工、运行阶段 D.设计、运行阶段(分数:1.00)A.B.C.D.62.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指针对水、气、声、固体废物、电磁、振动等各类U /U采取的保护措施。 A.污染源 B.污染物 C.污染途径 D.污染接受体(分数:1.00)A.B.C.D.63.U /U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针对生态敏感目标(水生、陆生)的保护措施。 A.环境影响 B.污染影响 C.社会影响 D.生态影响(分数:1.00)A.B.C.D.64.对于涉及范围区域较大、人力勘察较为困难或难以到达的建设项目,其生态影响调查
24、的方法往往采用U /U。 A.文件资料调查 B.现场勘察 C.公众意见调查 D.遥感调查(分数:1.00)A.B.C.D.65.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除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外,其部分规定也适用于U /U的建设、运行。 A.生活垃圾焚烧场 B.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C.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 D.生活垃圾堆肥场(分数:1.00)A.B.C.D.66.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周围人群的距离U /U,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A.400m B.300m C.500m D.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分数:1.00)A.B
25、.C.D.67.自U /U起,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 A.2008 年 7 月 1 日 B.2010 年 1 月 1 日 C.2011 年 7 月 1 日 D.2012 年 1 月 1 日(分数:1.00)A.B.C.D.68.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工作面上 2m 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U /U。 A.不小于 0.5% B.不小于 0.1% C.不大于 0.10% D.不小于 1%(分数:1.00)A.B.C.D.69.下列U /U不适用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A.石棉 B.重金属 C.金属淤泥 D.尾矿(分数:1.00)A.
26、B.C.D.70.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位于居民中心区U /U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A.常年 B.近 5 年 C.多年 D.近 3 年(分数:1.00)A.B.C.D.71.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U /U。 A.150m B.100m C.50m D.20m(分数:1.00)A.B.C.D.72.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U /U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A.农业区 B.居民区 C.工业区 D.商业区(分数:1.00)A.B.C.D.73.一般工业区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U /U。 A.防洪保护区 B.蓄滞洪区 C.洪泛区 D.蓄洪区(
27、分数:1.00)A.B.C.D.74.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于U /U起开始实施。 A.2011 年 10 月 11 日 B.2012 年 1 月 1 日 C.2012 年 4 月 1 日 D.2012 年 7 月 1 日(分数:1.00)A.B.C.D.75.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分为U /U级。 A.二 B.三 C.四 D.五(分数:1.00)A.B.C.D.76.U /U建设项目,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只需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A.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有一半低于三级 B.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三级 C.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二级 D.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
28、低于一级(分数:1.00)A.B.C.D.77.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U /U。 A.30m B.40m C.50m D.50m(分数:1.00)A.B.C.D.78.某化工厂建于 2005 年,其锅炉污染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烟囱高度为50m,颗粒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U /Umg/m 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U /Ukg/h。 A.120 60 B.150 85 C.120 85 D.120 80(分数:1.00)A.B.C.D.79.对于城市道路等线源项目,应在项目评价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
29、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监测点的布设还应结合敏感点的U /U分布进行设置。 A.垂直空间 B.水平空间 C.三维空间 D.立体空间(分数:1.00)A.B.C.D.8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NO 2二级标准的 1h 平均浓度限值为U /Umg/m 3。 A.0.12 B.0.24 C.0.08 D.0.20(分数:1.00)A.B.C.D.81.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如果其距离U /U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等于或小于(分数:1.00)A.B.C.D.8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 Pi=(CiCOi)100%,其中 COi选用 GB
30、3095 中第 i 类污染物的U /U。 A.年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B.日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C.1h 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D.1h 平均取样时间的一级标准浓度限值(分数:1.00)A.B.C.D.83.下列不是用来判断大气稳定度的是U /U。 A.风向 B.低云量 C.总云量 D.风速(分数:1.00)A.B.C.D.8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中U /U应遵循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原则,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或不同开采方案等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应分别进行预测。 A.类建设项目 B.类建设项目 C.类建设项目 D.未规定(分数:1.00)
31、A.B.C.D.85.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U /U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A.适用于 B.不适用于 C.不确定 D.同样适用于(分数:1.00)A.B.C.D.86.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U /U类。 A.三 B.四 C.五 D.六(分数:1.00)A.B.C.D.8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下列行业U/U不执行各自的排放标准。 A.汽车制造业 B.纺织染整工业 C.肉类加工工业 D.合成氨工业(分数:1.00)A.B.C.D.
32、88.某水库平均水深 5m,水面面积 50km2,则其水域规模为U /U。 A.小水库 B.中水库 C.一般水库 D.大水库(分数:1.00)A.B.C.D.89.水环境点源调查的原则应以U /U为主。 A.类比调查 B.现场调查 C.现场测试 D.搜集现有资料(分数:1.00)A.B.C.D.90.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应执行U /U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91.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U /U。 A.国家环境标准 B.地方环境标准 C.环境保护
33、部标准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分数:2.00)A.B.C.D.92.下列关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说法正确的是U /U。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需报经国务院批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必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分数:2.00)A.B.C.D.93.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有U /U。 A.依法评价原则 B.早期介入原则 C.完整性原则 D.广泛参与原则(分数:2.00
34、)A.B.C.D.94.工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U /U。 A.类比分析法 B.实测法 C.实验法 D.物料平衡计算法(分数:2.00)A.B.C.D.95.常规预测情景组合根据预测内容设定预测情景,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下列 U /U。 A.污染源类别 B.排放方案 C.预测因子 D.排放量(分数:2.00)A.B.C.D.96.下列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是U /U。 A.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 B.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C.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 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
35、目(分数:2.00)A.B.C.D.97.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面源调查内容的是U /U。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 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B.排气筒高度和出口内径 C.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 D.面源初始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分数:2.00)A.B.C.D.98.下列污染物应筛选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的是U /U。 A.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 B.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 C.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 TJ36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 D.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
36、可以不选用(分数:2.00)A.B.C.D.99.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有U /U。 A.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在约 0、45、90、135、180、225、270等方向布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作适当调整 B.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在约 0、180等方向布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作适当调整 C.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敏感区域、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D.布点选用极坐标法
37、(分数:2.00)A.B.C.D.100.下列内容属于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中的常规调查项目的是U /U。 A.探空数据层数 B.每层的高度 C.每层的气压 D.相对湿度(分数:2.00)A.B.C.D.101.下列步骤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的是U /U。 A.确定预测因子 B.确定气象条件 C.确定评价等级 D.确定地形数据(分数:2.00)A.B.C.D.10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U /U的环境风险评价。 A.新建项目 B.扩建项目 C.改建项目 D.核建设项目(分数:2.00)A.B.C.D.103.环境风险评价中指的突发
38、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U /U。 A.技术设计引发爆炸 B.自然灾害 C.人为破坏 D.机器故障引起大面积溢油(分数:2.00)A.B.C.D.104.开发区区域开发,主要的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对开发区U /U的调整方案。 A.规划目标 B.规划布局 C.总体发展规模 D.产业结构(分数:2.00)A.B.C.D.105.区域固体废物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包括U /U。 A.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B.废物处理处置方式 C.固体废物的理化性质 D.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现状(分数:2.00)A.B.C.D.106.一般情况,下列属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有U /U。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
39、区污染源分析 C.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D.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分数:2.00)A.B.C.D.107.下列U /U行业属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适用范围。 A.管道运输 B.牧业 C.海岸带开发 D.区域、流域开发(分数:2.00)A.B.C.D.108.下列U /U行业属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适用范围。 A.城市道路 B.天然气开采 C.风力发电 D.农业(分数:2.00)A.B.C.D.109.下列关于生态影响类型项目环保竣工验收调查采用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有U /U。 A.对已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应按新标准验收 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
40、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有明确规定的按其规定作为验收标准 C.现阶段暂时还没有环境保护标准的可按实际调查情况给出结果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参考国家、地方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数:2.00)A.B.C.D.110.工程分析根据U /U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 A.评价项目自身特点 B.区域的生态特点 C.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 D.评价项目周边环境(分数:2.00)A.B.C.D.111.图形叠置法有基本制作手段U /U。 A.指标法 B.3S 叠图法 C.图表法 D.类比法(分数:2.
41、00)A.B.C.D.112.系统分析法包括U /U。 A.限定问题 B.列表 C.确定目标 D.调查研究(分数:2.00)A.B.C.D.113.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根据U /U。 A.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受纳水域的规模 D.投资规模(分数:2.00)A.B.C.D.11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U /U。 A.准备阶段 B.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C.预测评价阶段 D.报告编写阶段(分数:2.00)A.B.C.D.115.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包括U /U。 A.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 B.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C.地下水环境敏感程
42、度 D.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数:2.00)A.B.C.D.116.建设项目场地包括U /U等涉及的场地。 A.主体工程 B.辅助工程 C.公用工程 D.储运工程(分数:2.00)A.B.C.D.117.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U /U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A.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 B.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水运等) C.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上行驶的车辆 D.从事航空和水运等运输工具(分数:2.00)A.B.C.D.118.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U /U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A.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 B.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水运等) C.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上行驶的车辆 D.从事航空和水运等运输工具(分数:2.00)A.B.C.D.119.声源源强表达量包括U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