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及答案解析.doc(5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规划方案就是符合规划日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 )。 A备选方案 B推荐方案 C方案集合 D零方案(分数:1.00)A.B.C.D.2.开发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时,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核查开发区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提出( )。 A限制性(防护)措施 B补偿措施 C补救措施 D减缓措施(分数:1.00)A.B.C.D.3.对于一个地面水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排水量为 30000m3/d,那么其评价范围的某大中型湖
2、泊,需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1.53.5km 2 B125km 2 C1.02.0km 2 D2.04.0km 2(分数:1.00)A.B.C.D.4.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 )、盐卤水。 A地下河水、地下湖水 B地下热水、地下矿水 C地下河水、地下矿水 D地下热水、地下湖水(分数:1.00)A.B.C.D.5.大气环境影响一、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中规定须预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 )。 A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频率 B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C最大地面浓度及其出现频率 D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分数:1.00)A.B
3、.C.D.6.大气稳定度(PS)的 BDE 分别表示( )。 A较稳定、中性、不稳定 B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 C不稳定、中性、较稳定 D较稳定、弱不稳定、不稳定(分数:1.00)A.B.C.D.7.一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 )。 A7 天 5 次 B7 天 8 次 C5 天 4 次 D5 天 5 次(分数:1.00)A.B.C.D.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中,不属于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划分的是( )。 A特殊生态敏感区 B人口密集区 C重要生态敏感区 D一般区域(分数:1.00)A.B.C.D.9.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
4、标准在执行上( )。 A国家标准优于地方标准 B地方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C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交叉 D地方标准平行于国家标准(分数:1.00)A.B.C.D.10.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风险类型可分为火灾、爆炸和( )三种类型。 A易燃 B泄漏 C有毒 D易碎,易裂(分数:1.00)A.B.C.D.11.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且声级( ),噪声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 A50dB(A) B30dB(A) C40dB(A) D50dB(A)(分数:1.00)A.B.C.D.12.根据工程建设过程,验收调查时段分为( )。 A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 B建设
5、期、运行期、服务期满 C建设期、运行前期、运行中后期 D工程前期、建设期、服务期满(分数:1.00)A.B.C.D.13.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影响的( )。 A方式及其影响程度 B方式及其强度 C源及其影响方式 D源及其强度(分数:1.00)A.B.C.D.14.某河流与河口附近河段的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30m3/s,其水域规模为( )。 A特大河 B大河 C中河 D小河(分数:1.00)A.B.C.D.15.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生产
6、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 )下的环境影响。 A识别其正常状态 B分别识别其正常与事故两种状态 C识别事故状态 D识别正常或事故状态(分数:1.00)A.B.C.D.16.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流系统和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是( )的集中转换及其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 A石油 B天然气 C集中供热 D煤(分数:1.00)A.B.C.D.17.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 )模式。 A一维模式 B动态数值解水质模式 C二维或三维模式 D零维模式(分数:1.00)A.B.C.D.18.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评价调查方法的是( )。 A景观生态学法
7、 B资料收集法 C专家和公众咨询法 D生态监测法(分数:1.00)A.B.C.D.19.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 )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A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B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C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D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分数:1.00)A.B.C.D.20.对于二级生态环境评价项目,位于一般区域,项目工程占地(水域)范围一般不小于( )。 A10km 2 B20km 2 C50km 2 D100m 2(分数:1.00)A.B.
8、C.D.21.下列不是用来判断大气稳定度的是( )。 A风速 B风向 C低云量 D总云量(分数:1.00)A.B.C.D.22.下列情况中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为一级的是( )。 AP max=85%,D 10%=4km BP max=85%,D 10%=6km CP max=80%,D 10%=4km DP max=75%,D 10%=6km(分数:1.00)A.B.C.D.23.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的方法是选择( )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A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最大者 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C预测模式 D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最小者(分数:1.00)A.B.C.D.24
9、.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应分析评价区域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 )等变化对自然生态与景观方面产生的影响。 A污染源空间位置 B污染源空间结构 C污染物排放位置 D污染物浓度(分数:1.00)A.B.C.D.25.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 )。 A一、二、二级 B二、三级 C一、二级 D一、二、三、四级(分数:1.00)A.B.C.D.26.位于 1 类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 A50dB,40dB B55dB,45dB C60dB,50dB D65dB,55dB(
10、分数:1.00)A.B.C.D.27.大气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 )。 A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月、逐日气象条件 B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C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月、逐日气象条件 D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分数:1.00)A.B.C.D.28.某高速公路项目工程途径自然保护区,工程占地 18km2,长度 120km,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其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应按( )开展。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分数:1.00)A.B.C.D.2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
11、的( )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A生产、使用、储运 B生产、加工、使用 C生产、运输、储存 D使用、加工、运输(分数:1.00)A.B.C.D.30.某类污水污染物类型为 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为 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分数:1.00)A.B.C.D.3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 )。 A二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分数:1.00)A.B.C.D.32.对于稳态噪声,一般以( )为评价量。 A等效 A 声级 BA 声级 C
12、声功率级 DA 计权声功率级(分数:1.00)A.B.C.D.33.TSP 和 SO2的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天至少有( )。 A16h 和 18h B12h 和 18h C18h 和 18h D18h 和 12h(分数:1.00)A.B.C.D.3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划分析应当依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对其所有的规划方案进行( ) A识别 B分析 C筛选 D预测(分数:1.00)A.B.C.D.35.某水库枯水期平均水深 8m,水面面积 30km2,其水域规模为( )。 A一般水库 B大水库 C中水库 D小水库(分数:1.00)A.B.C.D.36.( )是建设
13、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 A风险识别 B源项分析 C风险计算 D后果计算(分数:1.00)A.B.C.D.37.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是( )。 A矩阵法 B类比分析法 C实测法 D物料平衡计算法(分数:1.00)A.B.C.D.38.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 )。 A两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分数:1.00)A.B.C.D.39.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于类和类水体人为造成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 A月平均最大温升1,月平均最大温降2和月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3 B周平均最大温升2,周平均最大温降
14、3和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C均为: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D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和月平均最大温升1,月平均最大温降2(分数:1.00)A.B.C.D.40.开发区主要从( )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A中观 B宏观 C微观 D中、微观(分数:1.00)A.B.C.D.4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定义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 )的噪声为稳态噪声。 A3dB B5dB C10dB D15dB(分数:1.00)A.B.C.D.42.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 15000m3/d,污水中污染物就
15、一种,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为 8 个,排水进入一条多年平均流量为 100m3/s 的河流,该河流环境质量标准执行 III 类。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 )开展工作。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分数:1.00)A.B.C.D.43.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 )的土壤( )。 A维持自然背景限制值 B维护人体健康限制值 C维护人体健康 临界值 D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 临界值(分数:1.00)A.B.C.D.4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TSP 的二级标准的 1 小时平均和日平均浓度限值分别是( )mg/m 3。 A0.12 和 0.08 B0.30 和 0.20 C0.
16、50 和 0.30 D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45.开发区环境保护对策中规模调整主要指( )的调整。 A经济规模 B土地开发规模 C经济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 D经济规模或土地开发规模(分数:1.00)A.B.C.D.46.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为了绘制噪声现状 WECPNL 等值图,可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跑道方向网格可取( ),侧向取( )。 A24km 1km B0.51km 0.5km C12km 0.5km D12km 1km(分数:1.00)A.B.C.D.47.一般或小规模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主要考虑( )的影响。 A对区内环境 B区内经济对其 C对区内、外环境 D
17、对区外环境(分数:1.00)A.B.C.D.48.某新建项目拟建于声环境 2 类区内,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3dB(A)以下,此建设项目声环境评价应按( )开展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一级或二级评价 D三级评价(分数:1.00)A.B.C.D.49.大型建设项目应根据该项目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评价等级、受纳水体特点以及( )决定是否预测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 A工程规模 B施工方式 C当地环保要求 D当地政府要求(分数:1.00)A.B.C.D.50.按照 GB/T 980188 规范,二氧化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BSALTZM
18、AN 法和非分散红外法 CSALTZMAN 法和化学发光法 D紫外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分数:1.00)A.B.C.D.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51.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不适用于( )。(分数:2.00)A.一般地下水B.地下热水C.矿水D.盐卤水5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问的( ),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分数:2.00)A.作用效应关系B.影响性质C.影响范围D.影响程度E
19、.影响时间53.下列属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面源调查的统计内容的是( )。(分数:2.00)A.面源初始排放高度B.面源起始点坐标及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C.主要污染物及毒性较大物质排放量D.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54.下列属于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内容的是( )。(分数:2.00)A.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B.现有的排放量C.点源排放的有关排放数据D.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55.关于判别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的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只有一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多于 7B.只有一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
20、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小于 7C.只有一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多于 7D.含有两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小于 756.下列关于工程分析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B.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C.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可直接引用D.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E.可直接引用类比分析数据、资料57.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 )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分数:2.00)A.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多年平均流量B.污水排放量C.建设
21、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平水期平均流量D.河流规模58.关于地下水预测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可与现状调查范围相同B.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应包括保护目标和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并且须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或者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C.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须大于现状调查范围D.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应包括保护目标和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必要时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59.水质参数所选择的特征参数根据( )选定。(分数:2.00)A.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B
22、.建设项目特点C.水域类别D.评价等级60.关于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建设项目的规模B.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C.噪声源种类及数量D.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生环境质量变化程度E.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61.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 )。(分数:2.00)A.热污染B.酸和碱C.好氧性污染物D.厌氧性污染物62.下列属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的是( )。(分数:2.00)A.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B.排气筒几何高
23、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C.估计毒性较大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量D.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63.噪声预测的基本资料包括( )。(分数:2.00)A.声源资料B.建筑布局C.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数D.气象参数及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高差等64.下列关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根据开发区规划布局方案,按有关声环境功能区划原则和方法,拟定开发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B.根据开发区规划布局方案,按有关声环境功能区划原则和方法,拟定开发区声环境达标方案C.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调整规划布局、设置噪声隔离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2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