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1563.3-2011 Guide to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of ITER Feeder system Part 3 Analysis reports of function and hardware《ITER馈线系统(FEEDER)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指南 第3部分:功能及硬件分析报告》.pdf
《DB34 T 1563.3-2011 Guide to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of ITER Feeder system Part 3 Analysis reports of function and hardware《ITER馈线系统(FEEDER)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指南 第3部分:功能及硬件分析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1563.3-2011 Guide to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of ITER Feeder system Part 3 Analysis reports of function and hardware《ITER馈线系统(FEEDER)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指南 第3部分:功能及硬件分析报告》.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20 F 4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63.32011 ITER 馈线系统(FEEDER)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指南 第 3 部分:功能及硬件分析报告 Guide to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of ITER Feeder system Part 3: Analysis reports of function and hardware 2011 - 12 - 16 发布 2012 - 01- 16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563.32011 I 前 言 DB34/T 1563ITE
2、R馈线系统( FEEDER)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指南分为三个部分: 第 1 部分:术语和基本要求; 第 2 部分:功能及硬件; 第 3 部分:功能及硬件分析报告。 本部分为DB34/T 1563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部分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宋云涛、覃世军、陆坤、张莉、程勇、刘素梅、沈光、陈永华、许铁军、黄雄一、王忠伟、戢翔。 DB34/T 1563.32011 1 ITER 馈线系统(FEEDER)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指南 第 3
3、部分:功能硬件分析报告 1 范围 DB34/T 1563 的本部分规定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馈线系统(FEEDER)电流引线、内部馈线、过渡馈线、线圈终端盒功能及硬件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以纵向场( TF)磁体馈线系统为对象进行的 FMEA分析,其他类型馈线系统也可参考本部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4/T 1563.2-2011 ITER馈线系统(FEEDER)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指
4、南 第2部分:功能及硬件 3 电流引线(Current L ead)功能及硬件 FMEA 分析报告 3.1 电流引线系统定义 电流引线是连接低温超导母线和室温电源的重要部件。电 流引线低温端位于CTB盒体内部,与4K超导母线连接,另外一端位于室温状态下的干盒(dry box)内部,与室温电源总线连接。电流引线跨越低温超导母线和室温电源之间,本身温度梯度很大,是整个馈线系统比较大的热负荷所在。 图1 高温超导 HTS 电流引线结构 电流引线结构如图1,由于采用高温超导技 术(HTS),超导电流引线由工 作在(4-78)K 温区的HTS超导段的部件,和工作在(78-300)K温区的气冷铜电流引线部
5、件组成。HTS部件的冷端与超导母线相连,并由超导母线的超临界液氦冷却维持在5K左右, HTS部件温端与铜引线的热交换装置连接,并通过该热交换装置使该端维持在(40-75)K。铜引线的 热交换由引入50K氦气进行强制冷却,经过热交换后在铜引线的室温端输出大约300K的氦气。 HTS部件是由基材为Bi-2223/AgAu的合金超导带先钎焊成超导带叠、再将该带叠钎焊在具有较低热传导率的不锈钢支撑管上形成的。 DB34/T 1563.32011 2 电流引线的组成主要为夹持板、HTS冷端、接触面板、HTS模块、HTS温端、壳体、传感器、热交换装置和室温端等。 3.2 电流引线功能框图和任务可靠性框图
6、3.2.1 功能框图 TF 磁体馈线系统电流引线的功能层次与硬件层次对应图见图 2。 图2 TF 磁体馈线系统电流引线的功能层次与硬件层次对应图 3.2.2 任务可靠性框图 TF 磁体馈线系统电流引线的任务可靠性框图见图 3。 图3 TF 磁体馈线系统电流引线的任务可靠性框图 3.3 电流引线功能及硬件 FMEA 的约定层次 初始约定层次为TF磁体馈线系统;约定层次为TF磁体馈线电流引线系统;最低约定层次为低温超导接头(101)、 室温接头(102)、 超导材料(103)、 绝缘包套和绝缘子(104)、 温度传感器(105)、 超导段(106)、换热器(107)、支撑部件(108)、线圈终端盒
7、壳体(109)等。 3.4 电流引线功能及硬件 FMEA 的严酷度定义 根据电流引线系统的每个功能故障模式对TF磁体馈线系统乃至ITER装置的最终影响程度, 确定其严酷度。严酷度类别及定义见表1。 表1 FEEDER 的严酷度类别及定义 严酷度类别 定义 类 (灾难的 ) (9,10) ITER停机维修及 FEEDER毁坏、重大损害和需要大更换,并有可能无限期拖延下去 类 (致命的 ) (6,7,8) 引起重大经济损失或导致 ITER任务失败、 FEEDER严重损坏及需大维修 类 (中等的 ) (3,4,5) 中等程度的经济损失或导致 ITER任务延误或降级、 FEEDER中等程度的损坏及小维
8、修 类 (轻度的 ) (1,2) 引起轻度的经济损失或 FEEDER轻度的损坏,但它会导致 ITER非计划性维护或修理 DB34/T 1563.32011 3 3.5 电流引线功能及硬件 FMEA 故障模式分析 电流引线系统的故障模式主要从有关信息中分析、设计人员和分析人员的经验得到。故障模式发生概率的等级分为A、B、C、D、E五级,其具体定义见DB3 4/T 1563.2中表6的规定。 3.6 电流引线功能及硬件 FMEA 故障检测 电流引线检测主要内容包括:目视检查、原位检测、离位检测等,其手段如机内测试(BIT)、自动传感装置、传感仪器、音响报警装置、显示报警装置和遥测等。不易探测度评价
9、准则是利用现行故障模式检测手段方法找出故障存在的可能性,见表2。 表2 TF 磁体馈线系统不易探测度划分等级参考表 探测性 不易探测度 标 准 几乎肯定 1 几乎肯定能检测到失效模式、发生故障很轻易就能发现原因 很高 2 检测到失效模式可能性很高 高 3 检测到失效模式可能性高 中上 4 检测到失效模式可能性中等偏上 中等 5 检测到失效模式可能性中等 小 6 检测到失效模式可能性小 很小 7 检测到失效模式可能性很很小 微小 8 检测到失效模式可能性微小 很微小 9 检测到失效模式可能性很微小 几乎不可能 10 没有已知的控制方法能检测到失效模式 3.7 电流引线功能及硬件 FMEA 危害性
10、矩阵分析 TF磁体馈线系统电流引线的危害性矩阵图如图4。 ABCDE107109106104108101102103105图4 TF 磁体馈线系统电流引线的危害性矩阵图 3.8 电流引线功能及硬件 FMEA 表 根据TF磁体馈线系统电流引线的特点, 将对其进行的所有分析合成FEEDER电流引线系统硬件及功能FMEA表,见附录A。 DB34/T 1563.32011 4 4 内部馈线(In-cryost at Feedthrough)功能及硬件 FMEA 分析报告 4.1 内部馈线系统定义 内部馈线IF位于杜瓦内部,是磁体线圈终端和过渡馈线连接的子装配,外观结构为终端接线端子、连接盒(由终端连接
11、盒、cover盒、中间连接盒组成)和In-duct内管组成,内管里包含一对超导母线、两对冷却管路、两对测量诊断电缆等部件,具体见如图5。 a) 总体图 b) 局部 图 图5 内部馈线图 4.2 内部馈线系统的功能 4.2.1 功能框图TF 磁体馈线系统内部馈线的功能层次与硬件层次对应图见图 6。 图6 TF 磁体馈线系统内部馈线的功能层次与硬件层次对应图 4.2.2 任务可靠性框图TF 磁体馈线系统内部馈线的任务可靠性框图见图 7。 DB34/T 1563.32011 5 图7 TF 磁体馈线系统内部馈线的任务可靠性框图 4.3 内部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的约定层次 初始约定层次为TF磁体
12、馈线系统;约定层为TF磁体馈线内部馈线系统;最低约定层次为超导接头(201)、超导母线(202)、中间隔板(203)、超导母线支撑( 204)、低温绝缘(205)、低温管路(206)、电压、温度计等测量传感器(207)、CD外支撑(208)、万向节( 209)、信号线(210)等。 4.4 内部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的严酷度定义 根据内部馈线系统的每个功能故障模式对TF磁体馈线系统乃至ITER装置的最终影响程度, 确定其严酷度。严酷度类别及定义见表1。 4.5 内部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故障模式分析 内部馈线系统的故障模式主要从有关信息中分析、设计人员和分析人员的经验得到。故障模式发生
13、概率的等级分为A、B、C、D、E五级,其具体定义见DB3 4/T 1563.2中表6的规定。 4.6 内部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故障检测 内部馈线系统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目视检查、原位检测、离位检测等,其手段例如机内测试(BIT)、自动传感装置、传感仪器、音响报警装置、显示报警装置和遥测等。不易探测度评价准则是利用现行故障模式检测手段方法找出故障存在的可能性,见表2。 4.7 内部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危害性矩阵分析 TF磁体馈线系统内部馈线的危害性矩阵图如图8。 图8 TF 磁体馈线系统内部馈线的危害性矩阵图 DB34/T 1563.32011 6 4.8 内部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14、 表 根据TF磁体馈线系统内部馈线的特点, 将对其进行的所有分析合成FEEDER内部馈线系统硬件及功能FMEA表。见附录B。 5 过渡馈线(Cryostat Feedt hrough)功能及硬件 FMEA 分析报告 5.1 过渡馈线系统定义 过渡馈线由S弯盒和馈线直线段两部分组成,连接着内部馈线和线圈终端盒CTB,是管、缆、线等贯穿杜瓦壁和生物屏蔽层的通道,如图9所示。其中S弯盒属于薄壁压力容器,呈盒体形状,为了减少盒体的用材和保证盒体的强度,在盒体外面设置加强;过渡馈线的直线段主要是管、缆、线穿越杜瓦壁和生物屏蔽层的通道;超导母线Busbar的一端通过线圈终端接线端子与磁体线圈相连接,另一端
15、在线圈终端盒CTB内与电流引线的低温端相连接。 过渡馈线包括S弯盒、过渡馈线直线段和超导母线Busbar等这些子系统及下面的零部件等部件。 图9 过渡馈线结构图 5.2 过渡馈线系统的功能框图和任务可靠性框图 5.2.1 功能框图 TF 磁体馈线系统过渡馈线的功能层次与硬件层次对应图见图 10。 图10 TF 磁体馈线系统过渡馈线的功能层次与硬件层次对应图 DB34/T 1563.32011 7 5.2.2 绘制任务可靠性框图 TF 磁体馈线系统过渡馈线的任务可靠性框图见图 11。 图11 TF 磁体馈线系统过渡馈线的任务可靠性框图 5.3 过渡馈线系统功能及硬件 FMEA 的约定层次 初始约
16、定层次为TF磁体馈线系统;约定层次为TF磁体馈线过渡馈线系统;最低约定层次为外真空管(301)、冷屏(302)、超导接头(303)、超导母线( 304)、中间隔板(305)、超导母线支撑(306)、低温绝缘(307)、真空隔断(308)、低温管路(309)、电压、温度计等测量传感器 (310)、Cold mass 支撑(311)、地面支撑(312)、信号线(313)等。 5.4 过渡馈线系统功能及硬件 FMEA 的严酷度定义 根据过渡馈线系统的每个功能故障模式对TF磁体馈线系统乃至ITER装置的最终影响程度, 确定其严酷度。严酷度类别及定义见表1。 5.5 过渡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故障模
17、式分析 过渡馈线系统的故障模式主要从有关信息中分析、设计人员和分析人员的经验得到。故障模式发生概率的等级分为A、B、C、D、E五级,其具体定义见DB3 4/T 1563.2中表6的规定。 5.6 过渡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故障检测 过渡馈线系统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目视检查、 原位检测、 离位检测等, 其手段例如机内测试(BIT)、自动传感装置、传感仪器、音响报警装置、显示报警装置和遥测等。不易探测度评价准则是利用现行故障模式检测手段方法找出故障存在的可能性,见表2。 5.7 过渡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危害性矩阵分析 TF磁体馈线系统过渡馈线的危害性矩阵图如图12。 图12 TF 磁体
18、馈线系统过渡馈线的危害性矩阵图 DB34/T 1563.32011 8 5.8 过渡馈线功能及硬件 FMEA 表 根据TF磁体馈线系统过渡馈线的特点, 将对其进行的所有分析合成FEEDER过渡馈线系统硬件及功能FMEA表,见附录C。 6 线圈终端盒(Coil Terminal Box)功能及硬件 FMEA 分析报告 6.1 线圈终端盒系统定义 线圈终端盒本体位于杜瓦和生物屏蔽层的外侧附近,连接在过渡馈线S弯盒的外侧,为磁体馈线系统中的管、缆、线分别与低温车间、电源大厅以及数据收集系统的相连接提供接口和屏蔽保护,如图13。 盒体内部采用独立的真空空间(在终端盒与过渡馈线S弯盒之间、终端盒与低温车
19、间之间设置有真空隔断),真空状态是通过在低温管路的集流管处抽真空获得的。 冷却管路系统通过各阀门的控制来控制和调节温度梯度的变化。 干盒是处在CTB的外测的一个可以用来干燥的箱体, 电流引线的室温端在此盒体内与室温电源连接。 图13 线圈终端盒结构视图 线圈终端盒系统包括线圈终端盒本体、线圈终端盒真空系统、冷却管路系统和干盒等这些子系统下面的零部件等。 6.2 线圈终端盒系统的功能框图和任务可靠性框图 6.2.1 功能框图 TF 磁体馈线系统线圈终端盒的功能层次与硬件层次对应图见图 14。 DB34/T 1563.32011 9 图14 TF 磁体馈线系统线圈终端盒的功能层次与硬件层次对应图
20、6.2.2 任务可靠性框图 TF 磁体馈线系统线圈终端盒的任务可靠性框图见图 15。 图15 TF 磁体馈线系统线圈终端盒的任务可靠性框图 6.3 线圈终端盒系统功能及硬件 FMEA 的约定层次 初始约定层次为TF磁体馈线系统;约定层次为TF磁体馈线的线圈终端盒系统;最低约定层次为壳体(401)、壳体泄爆口(402)、冷屏(403)、冷屏吊挂支撑(40 4)、低温阀门(405)、超导接头(406)、超导母线(407)、中间隔板(408)、电流引线支撑( 409)、超导母线支撑(410)、S 弯支撑(411)、低温绝缘(412)、真空隔断(413)、低温管路(414)、流量计、温度计等测量传感器
21、(415)等。 6.4 线圈终端盒系统功能及硬件 FMEA 的严酷度定义 根据线圈终端盒系统的每个功能故障模式对TF磁体馈线系统乃至ITER装置的最终影响程度, 确定其严酷度。严酷度类别及定义见表1。 6.5 线圈终端盒功能及硬件 FMEA 故障模式分析 线圈终端盒系统的故障模式主要从有关信息中分析、设计人员和分析人员的经验得到。故障模式发生概率的等级分为A、B、C、D、E五级,其具体定义见DB3 4/T 1563.2中表6的规定。 6.6 线圈终端盒功能及硬件 FMEA 故障检测 DB34/T 1563.32011 10 线圈终端盒系统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目视检查、原位检测、离位检测等,其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T156332011GUIDETO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OFITERFEEDERSYSTEMPART3ANALYSISREPORTSOFFUNCTIONANDHARDWAREITER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3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