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第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第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第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讲 近 代 中 国 的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4个关键点 (1)两个基本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2)一个主题:学习西方、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富强。(3)三个层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4)两种态度: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维新派与激进派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课题(一) “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回扣教材知识一、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1)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原因(2)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代表 林则徐、魏源主张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2、想作用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代表 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2影响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 王韬、郑观应等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
3、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局限 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张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将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学说相结合,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 天演论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3)实践:戊戌变法。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政治上 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经济上 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
4、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进补课程知识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2不同(1)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3(2)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二、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1联系: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2区别: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
5、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三、从鸦片战争至 19世纪末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 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学习主体 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学习背景 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深入学习目的 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探究重难知识一、全面认识地主阶级抵抗派材料 “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
6、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 ,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复兴之路问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要师夷 ,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信息获取 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既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冲击的结果,也是晚清“经世致用”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师夷”这一口号提出所代表的叛逆性,就是对材料中所说“老是天下第一”的叛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魏源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编写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极大冲击,体现出一种叛逆性。史论形
7、成 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的特点(1)核心和内容: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2)主体和目的: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3)进步性:“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开学习西方之先河。4(4)局限性: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很肤浅、很模糊的,只停留在学器物即技术层面,也没付诸行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制度。其思想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二、多角度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观点一 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认为李鸿章是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万恶的民贼” “反革命的魁首” “
8、清政府的奴才” “永远的投降派” 。观点二 近代学者蒋廷黻认为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观点三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 “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解读 观点一是采用阶级分析法,从洋务派的地主阶级属性出发,批判洋务派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观点二从近代化的角度对洋务派作了肯定,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
9、步。观点三则把洋务派放在了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指出了“中体西用”的必要性和客观作用。史论形成 多角度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1)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的本能,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国防和军队、教育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抗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
10、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三、全面认识康梁的维新思想材料5解读 漫画中的人物打着孔子的旗号, “跪着造反” 。该漫画充分揭示了康有为表面上将孔子宣传为改革家,实质是为宣传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以达到否定君主专制统治,进行变法的目的。同时也暴露了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在反封建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史论形成 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
11、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2对康梁维新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
12、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6(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研高考知命题趋向 从延伸知识的长度命题1(2018天津高考)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 18401899 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 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解析:选 C
13、 从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学习西方,18401899 年,中国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和制度,这是造成当时翻译的外国小说数量很少的主要原因,C 项正确。A 项“刚刚”表述错误,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到 19世纪末,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已经全面被动地开放。从材料中晚清翻译的小说所占比例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传播并未遭到顽强抵制,B 项错误。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不是主要原因,D 项错误。2(2017天津高考)1821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
14、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211850 年” “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可知,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人们逐渐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故 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人们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排除 B项;C 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中心意思,排除;材料与挣脱文字狱的枷锁无关,排除 D项。题 后 启 智 以上两题考查了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战争所惊
15、醒,开始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科学技术不如英法等7国,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使地主阶级的梦想破灭,之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得出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但最终没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3(2015全国卷)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
16、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析:选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清朝以来,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 A项;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 B、C、D 三项。4(2017海南高考)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 ,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
17、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解析:选 B 由材料信息可知,清末科举考试把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此时“西用”已经被统治者认可,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 B项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 A项错误;此时中国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排除 C、D 两项。题 后 启 智 近代前期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变化鸦片战争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1)变化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 ,周围各国如“夷” ,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 “法夷”
18、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而 19世纪 60年代起, “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 “泰西各国”的对称, “夷务”逐渐演变为“洋务” 。从“夷务”到“洋务” ,反映了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8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交往的理念。(2)变化二: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将其视为“奇技淫巧” ,且“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 世纪 40年代至 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19、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 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5(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选 D 严复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翻译到中国,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中国面临严重
20、的民族危机,因此严复宣传进化论,提出社会发展也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目的是倡导维新变法,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严复将译书与其救亡思想主张相结合,不是在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A 项错误。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不主张反清革命,B 项错误。材料中严复主张维新变法,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C项错误。6(2015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选 C 解答本题的关键
21、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维新,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 A项错误,C 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 B、D 两项错误。题 后 启 智 当下的中国梦是近代追求独立、民主、富强历程的延续,这与近代中国国家层面反外国侵略、求民族独立,政治上反专制、求民主,经济上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高考命题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命题,考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政治、经济、思9想等方面的探索,其经验教训给当下践行中国梦以历史借鉴。练模拟悉命题热点1(2019永州一模)魏源在海
22、国图志卷 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 。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反映了魏源( )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解析:选 A 据材料可知魏源只是看到了英美等国决策的形式,但对于英美等国的体制并不理解,因此他对于西方民主存在感性的认识,故 A项正确。2曾国藩说:“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
23、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 ”曾国藩这段话旨在( )A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B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解析:选 A 材料“余以为欲制(夷)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反映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曾国藩主张改革,故 A项正确。31875 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
24、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解析:选 B 注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而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 ,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这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突破,B 项正确。41895 年,康有为发表孔子纪年说一文,仿照西洋的“公元纪年” ,正式提出孔子纪年。1903 年,出身经学世家的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 ,指出“若康梁辈借保教为口实,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十三 单元 现代 中国 思想解放 理论 成果 科教 文化 近代中国 潮流 讲义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