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doc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说木叶(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林庚(19102006),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1928 年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 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 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 年以后对诗的形式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 年北归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 文学遗产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词有独
2、到的研究。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 作品夜(诗集)、 春野与窗(诗集)、 北平情歌(诗集)、 中国文学史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诗人李白 天问论笺 唐诗综论 。评价 中国作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二)人物轶事西游记漫话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庚无以排遣心中的困惑,就经常夜读西游记 。就这样,白天被批判的林庚,晚上在书斋里摊开书卷,从文学中得到宽慰和愉悦。最终他将西游记烂熟于心。难得的是,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进了对小说的理解,在 80 岁高龄时出版了西游记漫话这样一部“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快意之作” 。古代文学研究大家程千帆教授在给先生写的信中说,他是在病中收到了
3、林庚先生的著作,看了书竟爱不释手,自己看不完,就让自己的学生给他念, “高兴得不得了,说这书是盖自有西游记以来之第一- 2 -篇文章也 ”。常识整理1古代服饰民俗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捣衣: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帖,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多于秋夜进行。寒砧: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称为“寒砧” ,表现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2古代“杨柳”含义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杨柳:诗经里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4、的诗句,杨柳最早就是杨树与柳树的意思,因为一到春天,杨树与柳树都会飞絮,是为“杨花柳絮” ,很容易引起古人的伤感。后来隋炀帝游江南时,最喜欢江南岸的柳树,因此封赐它姓杨,故江南人都称柳树为“杨柳” 。关于杨柳的文学意象,要从“柳”字说起。(1)“柳” “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思念。(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青玉案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
5、被秋风误”的忧愁程度。(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袅袅(nio) (2)橘徕(j)(3)皎皎(jio) (4)灼灼(zhu)(5)寒砧(zhn) (6)征戍(sh)(7)庾信(y) (8)言筌(qun)(9)疏朗(ln) (10)窸窣(x s)(11)翩翩(pin) (12)迢远(tio)- 3 -.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尽Error! (2)省Error!(3)宁Error! (4)泊Error!2语境辨析法(5)在历史老师的启发(f)下,同学们都了解了过去那段令人发(f)指的事情。(6)这个科学家说:“我的这个创(chun)造非但没有转化为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反而成为给人类带来无穷创(ch
6、un)伤的凶器。 ”(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2)一言难尽:一句话很难说完。形容事情曲折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尽,完。(3)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4)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相去,互相之间存在距离;无几,没有多少。语境运用(辨析正误)在公司管理层做了这么久,他对每个员工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做起工作来理应熟能生巧,但现在出现这么大的
7、失误,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等事情调查清楚后再酌情处理。辨析:“熟能生巧”和“游刃有余”都有“熟练了就容易”的意思。但“熟能生巧”偏重于“生巧” ,指具有了技巧性;“游刃有余”偏重于“有余” ,指解决问题毫不费力。此处应改为“游刃有余” 。.易混辨析1流传 vs 留传课本原句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辨析 “流传”指顺着时间往下传或扩大范围往外传。 “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4 -即境活用气功大师王林自称利用祖先留传下来的秘方治愈了 5 万病人,结果被记者证实多属捏造, “
8、气功大师竟是骗子”的消息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2.典型 vs 典范课本原句“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辨析“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即境活用被网络称为“提琴爱人”的陈惠芳与袁春生是夫妻和睦、和谐家庭的典范,他们夫妇体现出了典型的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狠狠反击了那种“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观点。第一步Error! 快读课文明大意1为什么在古典诗歌中很少
9、见到“树叶”这个词汇?(请用文中语句概括。)答:明确:“树”具有繁茂的枝叶,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树”和“叶”之间有太多的一致,二者在概念和意味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古代诗人文字洗练,又习于用单字。2阅读课文,将下面表格空缺处补写完整,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段落层次 内容大意第一部分(13 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46 段)说明“木”字的两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和有“疏朗” “枯黄”的内涵。第三部分(7 段)总结全文, “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的一字之差,在艺术领域里却一字千里。第二
10、步Error! 精读课文细揣摩学 习 目 标 - 5 -1学习本文引用诗句证明观点的方法。2掌握现代文阅读中概括内容要点的技巧。 一、研习课文第 2 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文段中引用了橘颂 招隐士中的诗句,而在全文中作者举了大量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答:明确:引用这些句子作例证,可以说明“树”的意象比较常见,并由此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其区别,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同时也是为后文的分析做铺垫。2作者通过大量的举例分析,总结出了哪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答:明确:诗人运用文字洗练,而洗练却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用“树叶”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木叶”为诗人所钟爱,发展为“
11、落木” 。二、研习第 46 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3第 5 自然段中,作者举周邦彦的例子有何作用?答:明确:目的是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以及说明“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以此进一步揭示诗歌形象的暗示性特征。这样写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4结合文章第 6 自然段,分析“树叶”与“木叶” 、 “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并完成下面的表格。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木叶 (1) (2) (3) 落叶 (4) (5) (6)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超远而美丽的意象明确:(1
12、)微黄 (2)干燥、不湿润 (3)疏朗、飘零之意 (4)繁密绿色 (5)饱含水分 (6)春夏之交5这三个语段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答:明确:第 4 段阐述了“木叶”具有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第 5 段阐述了“木叶”具有第一个艺术特征的原因;第 6 段阐述了“木叶”具有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气息。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6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 ”作为标题?- 6 -答:明确:把标题定为“说木叶 ”,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
13、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这样论述,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如何巧妙引用古诗词写出有文采意蕴的文章写法领悟作者围绕“木叶”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诗歌,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通过精要的比较、分析,对“树”与“木” 、 “树叶”与“木叶” 、 “木叶”与“落叶”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作者不
14、仅深谙诗歌的妙道,而且在诗的海洋里游弋自如,在行文中许多有关“木叶”的古诗信手拈来。这样不仅使析理有凭有据,而且使文章增添了文化内涵,令人读之赏心悦目,使我们既受到美的熏陶,又对古诗词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会。写法指导(1)巧借古诗文拟题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诗句拟题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引用,如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 ,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二是化用诗句。(2)妙引古诗文名句开篇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如寻找
15、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 7 -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3)巧用古诗词结尾升华在文章收尾处引用
16、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般消逝,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 ;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4)巧借古诗文点题、过渡这种语段的构成主要是连用古诗文名句形成整句,也可在
17、段首或段尾加总提句或总结句。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是恋情的思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亲情的思念;“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是友情的思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是乡情的思念!连用古诗文名句形成排比,既总结,又引出下文。(5)连用古诗词刻画亮点段引用古诗文名句时可单用,也可连用。尤其是连用,可构成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精彩语段。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
18、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上文所选语段连用五句古诗词名句,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针 对 练 笔 请你以“经典”为主题,使用引用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语言富有文化底蕴。150 字左右。答: - 8 -参考答案:信手翻开一本本古典诗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人的心灵:岳飞的“八千里
19、路云和月”是豪迈的气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的不羁;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柔情;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哀怨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流行所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熏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阅读1从教材中积累在说“木叶” 中,作者从人们最为熟悉、习以为常的木叶说起,援引了大量的诗句,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 ,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经过深入的研究,从“木叶”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发现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
20、。 “读诗”不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应该是有见识的深入阅读、欣赏,取得走入诗境的“得受用” ,即读出表面文字后深藏的内涵,从而进入到艺术形象的领域。2从历史中积累蔡元培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先驱。这诸多伟大称号源于他六十年如一日的勤奋阅读。从少年时代起,蔡元培就勤于读书,夏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就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以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阅读。在他一生的革命工作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3从现实中积累在阅读中成长的董卿刚上大学时,董卿因为形体表演课跟不上,被自卑困扰。在那段难挨的岁月里,是书籍给了她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第三 单元 课说木叶 讲义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