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2月寒假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潍坊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2月寒假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2月寒假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潍坊市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 2 月寒假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 pH 明显下降B.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1、血浆中含 H2CO3NaHCO 3、NaH 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使其 pH 维持稳定。2、单细胞动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
2、要调节机制。【详解】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血浆中 pH 值保持相对稳定,A 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 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 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稳态,D 正确。故选 D。【点睛】了解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人体血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浆的主要成
3、分包括水、蔗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靠 Na+和 K+维持D.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答案】B【解析】【分析】2内环境的组成【详解】蔗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外侧是组织液,内侧是血浆,B 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 错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使血浆中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一方面血浆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过多水分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组织水肿,D 错误。故选 B。【点睛】注意: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2、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 和 Cl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 和 Cl 。3.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 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 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桑树和大豆间作时的光合速率
5、与单作时的光合速率不是一致的,说明间作对于植物来讲是有影响的,曲线显示桑树间作时呼吸作用变大,大豆间作时呼吸作用变小,故 A 选项错误;B、图中显示与间作相比,桑树间作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增大,而大豆减小,故 B 选项错3误;C、大豆在光照强度达到两条曲线相交之前(如 5)时,间作的光合速率是比单作还要高的,故 C 选项错误;D、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光补偿点)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此点之后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右图显示大豆单作光补偿点大于间作,所以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故 D 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4
6、.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B.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P 标记C.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D.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答案】A【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2、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32P
7、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 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
8、量的放射性。【详解】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A 正确;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 32P 标记,B 错误;格里菲斯证明 S 型4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S 型细菌转化为 R 型细菌,C 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而不是 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小鼠死亡,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录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
9、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下图是 3 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关系的是A.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小体B. 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C. 种群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机分布D. 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答案】C【解析】【分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3、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详解】
10、由题图可知,甲包含乙和丙,乙与丙为并列关系。突触包含突触前膜,而突触小体与突触前膜不是并列关系,A 错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B 错误;由分析可知,种群特征包含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机分布, 出生率和死亡率与随机分布是并列关系,C 正确;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通常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群落与种群不是并列关系,D 错误。故选 C。5【点睛】了解各种生物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解答时先找出三个圆之间的关系,再找出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即可。6.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 能听懂别人的谈话,
11、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 V 区受损C.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D.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 正确;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 S 区受损,B 错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因此,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C 正确;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
12、合成,D 正确。故选 B。【点睛】掌握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中枢之间的联系便可解答本题。7.下列关于免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B. 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和“非己”C.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灭蚊可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D. 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1、免疫功能过强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等,免疫功能过弱则会导致免疫缺陷病。2、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3、自身免疫病是指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时,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组织器官视作抗原加
13、以攻击,敌我不分,如红斑狼疮。【详解】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血清中的抗蛇毒抗体与蛇毒结合,使蛇毒失去进6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A 正确;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自己”和“非己” ,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B 正确;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故灭蚊无法控制艾滋病传播,C 错误;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D 正确。故选 C。【点睛】掌握免疫功能异常的类型及特点和免疫学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 A 和隐性基因 a 控制,但是显性基因 A 的外显率为 75%;即具有基因的个体只有 75%是小眼睛
14、,其余 25%的个体眼睛正常。现将一对果蝇杂交,F 1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亲本表现型都为小眼睛B. 只考虑控制眼睛大小的基因,F 1正常眼睛个体都是纯合子C. 该比例说明眼睛大小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F1自由交配,获得的 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 97【答案】D【解析】【分析】显性基因 A 的外显率为 75%,即具有 A 基因的个体只有 75%是小眼睛,其余 25%的个体眼睛正常,故一对果蝇杂交,F 1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具有 A 基因的个体只有 75%是小眼睛,其余 25%的个体眼睛正常,故不能判定亲本的表现型,
15、A 错误;由于含有 A 基因的小眼睛个体也可表现为正常眼睛,故不能确定 F1正常眼睛个体是否都是纯合子,B 错误;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由于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故 F1自由交配,获得的 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 9:7,D 正确;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题目中具“有 A 基因的个体只有 75%是小眼睛,其余 25%的个体眼睛正常”的理解。9.下图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内,所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 两者都只有B. 前者只有,后者有7C. 两者都只有D. 前者有,后者只有【答案】D【解析】依次表示
16、DNA 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而 DNA 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记忆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存在 DNA 分子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即生理过程都能进行;效应 T 细胞没有增殖能力,不能发生 DNA 分子复制,但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即只能进行过程。综上分析,A、B、C 均错误,D 正确。 10.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下列关于基因与 DNA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都彼此分离B.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和基因的复制与分离总是同步的C. 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 A、a 的两个 DNA 分子
17、中(AG)/(TC)的比值不同D. 豌豆皱粒性状的形成体现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 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 DNA 分子,每个 DNA 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都彼此分离,A正确;同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和基因的复制总是同步的,但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和基
18、因连锁在一起不会分离,B 错误;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 A、a 的两个 DNA 分子中(A+G)/(T+C)的比值都等于 1,C 错误;豌豆皱粒性状的形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注意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11.下图为在寒冷条件下某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8A. a 表示下丘脑,b 表示垂体,c 表示甲状腺B. 血液中激素过多时,可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分泌减少C. 激素可定向运输至靶
19、细胞或靶器官D. 胰岛 A 细胞表面也存在激素的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皮肤冷感受器受到寒冷的刺激时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至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减少分泌相关激素。因此,垂体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故 a 是垂体,b 是甲状腺,c 是下丘脑。因此,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详解】由分析可知,a 是垂体,b 是甲状腺,c 是下丘脑,A 错误;由分析可
20、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可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 错误;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C 错误,D正确。故选 D。【点睛】掌握甲状腺分泌的分级调节,准确判断题图中各序号代表的激素和各字母代表的分泌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果不同B. 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9C. 单侧光照射导致向光侧部分生长素被分解而背光侧生长素不受影响D
21、.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2、生长素的运输受到光照、重力等因素的影响。【详解】无色透明的玻璃片和云母片的作用相同,生长素均不能透过,因此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果相同,A 错误;甲组和乙组对比可知,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丙组和丁组对比可知,单侧光会影响生长素分布,B 正确;由丙组可知,单侧光照射不会导致向光侧部分生长素被分解,C 错误;丙组和丁组对比可知,单侧光会导致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22、D 错误。故选 B。【点睛】识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结合题图分析实验结论便可解答本题。13.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调查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 1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 3/4。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该遗传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 1/2 为杂合子C. 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D. 该调查群体中 A 的基因频率约为 75%【答案】D【解析】【分析】该遗传病在子代男女的发病率不同,可判断其为伴性遗传,但不可能是伴 Y 遗传。结合“发病率极高” 、 “有中
23、生无”和“父病其女必病” ,可确定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 A、a 表示) 。男性中患者约占 3 /4,则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 1/2 为杂合子,另 1/2为显性纯合子。【详解】该遗传病在子代男女的发病率不同,可判断其为伴性遗传,但不可能是伴 Y 遗传,10患病双亲后代有正常男孩,可确定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 正确;在 X 显性遗传病中,母病子不病,可推断母亲应为杂合子,再由儿子中患者约占 3/4 这一比率,可倒推出在患病的母亲中约有 1/2 为杂合子,另 1/2 为显性纯合子,B 正确;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 XaXa,不论其配偶是 XAY 还是 XaY,他们的儿子的基因型
24、都是 XaY,都不会患该遗传病,C 正确;假设调查的家庭数为 100 个,患病双亲中的父亲基因型为 XAY,母亲基因型中 1/2 为 XAXA,1/2 为 XAXa,则有 100 个 XAY、50 个 XAXA 及 50 个 XAXa,故 A 的基因频率为(100502 50)/(1001002)83%,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基因频率计算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现用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与 aabbcc 的个体杂交得到 F1,将 F1与隐性亲本测交,测交后代出现的四种基因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潍坊市 外国语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学期 寒假 开学 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