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模块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模块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模块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讲 城市化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 含义 因素推力(乡村)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图示 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A 城市
2、化水平较低,发展较 慢B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C 城市化水平较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高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填字母)阶段。C(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A 或 B(填字母)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2有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不利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3、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名师注解【注 1】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注 2】 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联】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点】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
4、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产业。(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 主旨把握(一)城市化进程及差异1时间差异3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早晚 早 晚起步时间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目前速度 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大小 大 较小城市人口比重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般较低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
5、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化表现及原因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二)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 1 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 2 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
6、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 3 所示。4典题精研典例 (2019烟台模拟)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 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 20102050 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 2059 岁男性人口及 2054 岁女性人口)。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显示( )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据图推测,2020 年后我国应( )积极发展大中城市 提高制造业水平 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延迟退休年龄A BC D解析 第(1)题,由图中全国总人口、城镇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等数据,计算可知 2010
7、2050 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注意图示 2010 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第(2)题,图示 2020 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仅为 50%左右,应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制造业水平等措施,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答案 (1)A (2)C考题变式1(变题型) 由图可知,全国总人口的变化趋势是_,城镇总人口的变化趋势是_,全国劳动力人口_,城镇劳动力人口_,农村劳动力人口_。解析:由图可知,全国总人口先持续增加到 2040 年达到 15 亿,然后再减少,城镇总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依据全国总人口数及全国劳动力人口比重计算可知,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依据城镇总人口数及
8、城镇劳动力人口比重计算可知,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同时也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减少。答案:先增加后减少 持续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2(变设问) 据图推测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 )A2035 年 B2040 年5C2047 年 D2050 年解析:选 C 计算可知,我国 2040 年的城市化率为 67.3%,2050 年的城市化率为73.6%,说明我国 20402050 年间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集训冲关(2019成都一诊)如图是我国 19982008 年城镇人口增长率折线与城镇住宅投资增长率柱状图。据此完成 12 题。1图示期间我国( )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C农村
9、住宅投资持续减少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2图示期间我国( )A大城市数量多于中小城市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解析:1.A 2.D 第 1 题,由图可知,我国 19982008 年城镇住宅投资年均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我国城镇住宅投资一直在增加,故 A 项正确;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 项错;图中看不出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C 项错;图示期间,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故城镇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 项错误。第 2 题,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故 A 项错误;我国在图示期间没有逆城市化现象,故 B 项错误;城市化的发展并不会
10、使城市分布均匀,故 C 项错误;图示期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故 D 项正确。(2019广州检测)如图是世界及部分国家城市化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34 题。632010 年与 1950 年相比,城市化率增加值最大的国家是( )A日本 B中国C美国 D马来西亚4下列因素中,对我国城市化率偏低影响最小的是( )A自然条件 B人口政策C经济政策 D户籍制度解析:3.D 4.A 第 3 题,由图可知,1950 年到 2010 年,马来西亚的曲线斜率变化最大,故其城市化率增加值最大。第 4 题,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受
11、自然因素的影响小。(2019本溪模拟)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如图显示四个国家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完成 56 题。5图中 19841989 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 个 B2 个C3 个 D4 个6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传统工业的复苏 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A BC D解析:5.B 6.C 第 5 题,图中奥地利、比利时、瑞士三个国家城市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 年为负值,说明这三个国家出现逆城市化问题。瑞士在 19841989 年仍是逆城市化状态,奥地利、比利时在 19841989
12、 年的城市化增长速度为正值,是再城市化现象。第 6 题,西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传统工业产值小,污染重,不会再复苏,错。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所以再城市化的原7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发展,对。再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发展的后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环境质量改善,错、对。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利影响2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二)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利影响要素 成因 应对措施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
13、用大量耕地节约用地;尽量少占用耕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大气污染生活、工业、交通等燃烧煤、石油、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水源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利用环境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8和社会活动产生噪声 绿化隔离带交通拥挤居住
14、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快住房建设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有利影响要素 影响人口转化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产业结构城市化过程能够带动广大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
15、,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归纳整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角度1全面的角度:要从对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和对人文环境(人口、农业、产业结构、文化交流等)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2辩证的角度: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 典题精研典例 (2016海南高考)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
16、是 2015 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9(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 BC D解析 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 1.00附近。读图可知,北京
17、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 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3)题,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答案 (1)C (2)B (3)A考题变式1(变题型) 由图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二 模块 人文地理 城市 城市化 化学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