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2019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一)专题一至专题六.docx
《(北京专版)2019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一)专题一至专题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2019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一)专题一至专题六.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题训练(一) 专题一至专题六一、2018海淀区一模 你所在的学校开展寒假游学活动。同学们在齐鲁大地游泉城,登泰山,访曲阜。探究文化底蕴,领略齐鲁魅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5 分)1.访问老舍故居时,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曾把济南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为这座城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温润灵秀的济南。同学们还了解到,老舍先生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普通民众身上。他创作的讲述北平城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小说 ,表现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小说四世同堂,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2 分) 2.同学们登上泰山,饱览大好山川的同时,了解到泰山丰富的文化底蕴。请根据要求,
2、完成(1)(2)题。(6 分)(1)有位同学在网上查阅关于泰山文化的资料时,看到了下面一组连环画,他根据连环画内容,想用下面成语(俗语)替换第幅图中画横线的俗语,其中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A.有眼不识泰山 B.掩耳盗铃C.管中窥豹 D.自欺欺人一位书生偶然听说,得到螳螂捕蝉时用来遮身的那片树叶,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别人看不见。书生于是整天在树下观望,当发现一只螳螂正悄悄躲在叶子后伺机捕捉知了时,他连忙去摘那片叶子。不料那片叶子掉了下来,跟地上的落叶混在一起,再也辨认不出来。他便用衣服包了很多落叶带回家。 书生拿起一片又一片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一遍遍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老
3、老实实答道:“看得见。”后来,他的妻子被纠缠得厌烦极了,随口哄骗了他一声:“看不见了。”书生听了大喜,拿起这片叶子,跑了出去。书生奔到市场上,用叶子遮住脸意图偷盗,结果被押送官府。县官听后不禁大笑,感叹道:“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举行过皇帝封禅大典的名山,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它仰慕备至,因而泰山常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下列选项中的泰山不含喻义的一项是 ( )(2 分)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人心齐,泰山移C.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D.仰之如泰山北斗23.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京后,同学们
4、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B.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C.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京华魅力。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续友情!4.回到学校,文学社制作了一期游学专刊。下面的文字是本期卷首语中的一段,请你将它补写完整
5、。 (5 分)山东这片土地孕育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齐鲁文化,滋养了文人墨客的豪迈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编年体史书 中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自信与担当;体现在杜甫远眺东岳时“ , ”的高远志向;体现在苏东坡“ ,鬓微霜,又何妨”的报国雄心;体现在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的磅礴之气千百年来,这份豪情满怀激越昂扬,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奏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篇章的最强音。 二、2018东城区二模 初中三年是一首难忘的歌,那悦耳动听的歌声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纯洁真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些难忘的时刻。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8 分)1.(1)书法课上,我们欣赏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下图就
6、是这幅书法作品的一部分,它属于 (字体)。(1 分) (2)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一波三折,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感。B.肥硕丰润,内紧外松,于平正中见险绝之势。C.气势奔腾,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意。D.行笔流畅,变化微妙,整齐而不显得呆板。2.激烈的篮球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听到校广播台报道稿中连用 5 个“战胜”时,你不禁皱眉:行文太单调了!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战胜”的近义词替代文中画线的词语,使之用词恰当又富有变化。(2 分)在今天我校进行的初三男篮预赛中,一班以 20:15 战胜五班,八班以 28:6 战胜四班,二班以 28:22 战胜十班,三班以
7、 38:37 战胜七班,六班以 40:38 战胜上届冠军九班。A.力挫 B.轻取 C.险胜 D.击败 3.去年,小王同学因身体不好,没能参加中考。今年,随着中考临近,他精神压力很大,还写下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心情:“年年失望年年望,时时难熬时时熬。”请你保留上联,巧改下联,以达到劝勉的目的。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3A.日日更新日日新B.天天悲伤天天伤C.事事难成事事成D.月月难过月月过4.同窗三年,情深难舍,临近毕业,同学们互赠留言。请你在横线处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写一句话。(1 分)亲爱的朋友,毕业是友谊的起点,愿未来彼此挂牵,互相惦念。让我们肩并肩站成勇敢,心贴心生出温暖, 。
8、 三、2018朝阳区一模 “人无信不立”。“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五月,学校围绕“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0 分)1.上图是对“信”字的解说。字源组的同学从“信”的字源出发,了解“信”的传统内涵,探究“信”的现代意义。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 ( )(2 分)A.讲信修睦 B.将信将疑C.信手拈来 D.杳无音信2.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言必信”和“行必果”。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后面小题。(4 分)(1)这两幅作品属于 书(字体)。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 笔的“丿(撇)”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
9、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2 分) (2)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C.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D.作品内容强调“信”,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调研组的同学们走进“老字号”,挖掘其百年不衰的原因,整理出下面一段文字。请阅读语段,完成后面小题。(4分)视信誉为生命,用心血镌刻承诺,是许多“老字号”历千百年而基业长青的(o) 秘。提起来让人(sh) 大拇指的过硬质量,就是“信”之所在。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
10、训,坚持诚信敬业。“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秉承“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至今悬挂着“妙手回春”的匾额。不止“老字号”这样,海尔初创时期,张瑞敏抡起大锤砸冰箱的故事,亦令人津津乐道。归根到底,皆在一个“信”字。“信”之珍重,一如眼睛和生命。能否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奥/树 B.奥/竖4C.懊/竖 D.懊/树(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写出序号,并修改。(2 分)四、2018通州区一模改编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请你根据要
11、求,完成下列小题。(14 分)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4 分)几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纵贯南北,连接 8 省 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 文化、工曲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 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 和 。(填序号)(2 分) 寥寥
12、无几 窗明几净 曾几何时 异曲同工 是非曲直 曲径通幽(2)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2.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2 分)提示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 486 年,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
13、道通州已在眼前了。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 ,享誉世界 下联:燃灯塔 ,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4 分)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 20 世纪初叶。 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 (1)对“(公元 1292 年)”所在位置
14、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 1292 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 1292 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 1292 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 1292 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2)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单句组合成一句话,放入文段中的横线处。(2 分)通惠河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5通惠河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4.下面是“墨洒通州,情系运河”书法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一气呵成、狂放不羁B.一波三折、
15、古色古香C.平和流畅、洒脱俊逸D.棱角分明、端庄大方5.大运河古镇绍兴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鲁迅曾以浓郁的思乡笔调,把大运河哺育下的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记录在了他的散文集旧事重提中。后来,他将这部作品改名为 ,题目中隐含的意思是 。(2 分) 五、2018延庆区二模 学校组织初三同学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学校印发的参观手册上有下面一段话。请你阅读这段话,完成下列小题。(12 分)1.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就 成果)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造纸术”“印刷术”“
16、指南针”“火药”等众多科技成果创造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再次取得长足进步:铁基高温超导、量子科学、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 (成就 成果);C919 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大步走向世界。“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它们已经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我国辉煌的创新成就让人民倍感 zhn( )奋和自豪,也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载人航天(zi)
17、“母”的第三笔是点B.载人航天(zi) “母”的第三笔是横C.载人航天(zi) “母”的第三笔是点D.载人航天(zi) “母”的第三笔是横(2)文段中填入中的标点和括号中的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逗号/震 B.逗号/振C.分号/震 D.分号/振(3)文段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是 ( )(2 分)A.成就/成果 B.成就/成就C.成果/成就 D.成果/成果(4)文段中前四句话中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加以修改。(2 分)2.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外观独具特色,同学们结合科技馆主题和该建筑造型创作了一副对联。下联是“科技成果若繁星似烟海,创新发明艳寰球”,请你根据文字介绍和图
18、片选出合适的上联 ( )(2 分)6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正方体,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A.新馆建筑如积木建魔方,解锁探秘深寓意B.新馆建筑如巨锁像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C.新馆建筑鲁班锁巨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D.新馆建筑如积木相咬合,解锁探秘深寓意3.在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过程中,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参观感受,下列四则感受中使用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挑战与未来”展厅展示了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与贡献,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与憧憬。
19、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紧扣“挑战与未来”的主题,强烈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中“人类未来”“科技创新”等内容的理解。B.“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展区主要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丝绸之路地图以及国外传入我国的科技成果等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啊!这句话用感叹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丰富内容的感慨万千。C.在“探索与发现”展厅中,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在参与中感受到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启迪,享受到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快乐,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同学们对这个展厅的喜爱、不愿离去。D.“特效影院”展区中的一个个影院就如一台台时空穿梭机,带领我们上天、入地、下海体验各类影视特效
20、刺激,身临其境的感觉太棒了!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特效影院”让人感受到时空穿梭的快乐。六、2018大兴区一模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14 分)学习书法先从 开始,再学习 ,最后是 。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
21、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章法布局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 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
22、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 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疏散 sn 轻重(j)急徐“秀”的最后一笔是“(横折折折钩)”B.疏散 sn 轻重(j)疾徐“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C.疏散 sn 轻重(j)疾徐“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7D.疏散 sn 轻重(j)急徐“秀”的最后一笔是“(横折折折钩)”2.根据材料,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
23、一项是 ( )(2 分)A.整体布局 结构 基本笔画B.章法布局 基本点画 结构C.基本笔画 整体布局 结体D.基本点画 结体 章法布局3.第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 分)句子修改: 4.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 分)5.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寒食帖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专版 2019 中考 语文 复习 方案 考题 训练 专题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