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课标Ⅲ卷)2019年高考地理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课件.pptx
《(5年高考3年模拟课标Ⅲ卷)2019年高考地理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高考3年模拟课标Ⅲ卷)2019年高考地理第八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课件.pptx(13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高考地理 (新课标专用),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考点一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 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五年高考,1.(2017课标,4,4分)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答案 B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低取决于外部配套的公共服务设 施。在四个选项中,站点的用地面积和信息化水平都属于内部公共服务设施,A项和C项可以 排除。地铁站点外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应
2、该是周边的人流量,与周边 的环境质量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B项正确。,规律总结 地铁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低与人流量 大小关系密切。人流量大的地方,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反之则低。,2.(2017课标,5,4分)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 为 (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答案 A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判断和推理。读图可知,甲、乙、丙站点距离近(在5千米 以内)且级别都较高,说明沿线区域人流、物流量大,又因地处内环线附近,故应该为中心商务 区,A项正确。,3.(2017课标,6,4分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 C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被一条大河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 的区域,城市空间形态不是沿河流和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城市环线中心为一级站点,人流量 大,为一个核心,沿地铁线的方向又出现了多个一级站点,说明这些站点处也是城市发展核心, 故该城市空间形态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项正确。,知识拓展 城市多核心模式的形成过程:随着城市的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的市中心由于地 价高、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等原因,使远离中心的区域也出现
4、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核心, 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 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 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 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 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4.(2016课标,4,4分)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答案 A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由此可知该地区的城市职能明确,这 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的随意变动,故A项正确。,审题方法 该题的题眼是材料中提到的“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由 此可见限制的是各城市的服务种类,而不是城市的等级或其他内容。,评析 该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了城市空间规划的内容。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的把握。,5.(2016课标,5,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答案 B 由于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所以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该地区同类产
6、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故B项正确。分工明确对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品升级影响很小, 故A、C、D项错误。,名师点拨 本题难度中等,关键是把握好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使各城市分工 明确,而明确的分工会导致同类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6.(2016课标,6,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答案 D 提高乡村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水平有关,和经济发展有关,与城市空间规划无关,故A 项错误。地区人口密度变化与人口增长有关,与城市空间规划无关,故B项错误。该地区空间 规划的实施,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各城市,加强了
7、区内各城市的协调,而不是竞争,并由此提 高了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城市群,故C项错误。该地区城市在外围,中心有面积较大的 “绿心”,且各城市之间有不可侵占的绿地,这种规划有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故D项正确。,审题方法 本题的材料中提到“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分布在“绿心”的 周围 ,由此不难看出该空间规划针对的是城乡用地结构。,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涉及的知识面广,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 此完成下面两题。,7.(2014大纲全国,10,4分)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
8、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答案 D 图中显示区域中唯一的港口位于甲地附近,而甲地所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 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港口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8.(2014大纲全国,11,4分)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依上题分析,该国的主要财政收入源于甲城的港口,故 甲城是该国的经济中心,因经济地位重要而成为首都。,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 下面两题。某大
9、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1.(2018北京文综,10,4分)该城市 ( ) A.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答案 A 本题考查城市建设。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越大,说明土地利用 强度越大。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该是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A项 正确,C项错误;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宜建垃圾填埋场(造成 污染),B项错误;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释放废热少,热岛效应弱,D项错误。,知识拓展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条件 (1)必须远离饮用水源,尽量少占农田,利用荒
10、地和当地地形。一般选择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 填埋场与居民区的最短距离为500米。 (2)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2.(2018北京文综,11,4分)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化。保护耕地和种植业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减弱,与题意不 符,B、C项错误;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引起土地利用强度的明显增大,A项错误;卫星城的扩 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D项正确。,知识拓展 卫星城的作用:分散大城市主城区的职能;减轻主城区的人口压力、住房压
11、力;缓 解交通拥堵;减轻主城区的环境污染。,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 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回答下题。,3.(2016北京文综,11,4分)据图推断 (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答案 B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若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则出行次数应该多,A项错误;若 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出行次数多,又加上距离住宅区远,出行能耗较高,B项正 确;若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则出行次数应该多,C项
12、错误;若丁为中心商务区,则出行次数多,距 离住宅区较远,出行能耗较高,D项错误。,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概念理解能力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出行 能耗的概念,距离越远,出行次数越多,出行能耗越大。,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 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 存在差异。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4.(2016天津文综,6,4分)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
13、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答案 C 本题考查对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规律的分析。等值线越密,地租梯度越大,故该城 市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小于南部地区,A项错误;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故B项错误;地租等值线稀疏的区域与距市中心相同距离的其他区域相比,地租更高,是基础设 施和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其交通设施较好,故C项正确;东南方 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其环境质量较差,故D项错误。,评析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影响城市地租因素的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解题关 键是明确
14、等值线的疏密与梯度、数值的关系。,5.(2016天津文综,7,4分)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答案 A 本题考查城市工业区位的选择。图中甲地的地租等值线向郊区凸出,表示其地租 与距市中心等距离的其他区域相比更高,表示甲地环境质量较好,交通通达度较高,符合电子信 息产业园区对环境和交通的高要求,故A项正确。钢铁、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产业园区通常 规模较大,占地较多,应布局在地租相对较低的区域。,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城市规划以及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是明确图中甲 地的特点,再与
15、选项中的四个工业园区的区位要求相对照,找出最佳选项。,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6.(2016江苏单科,13,2分)上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 A. B. C. D.,答案 A 住宅区是城市各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一般占地面积达40% 60%;图示 中唯有符合,故A项正确。,7.(2016江苏单科,14,2分)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答案 C 图中甲侧有山脉,此处气温应明显低于两侧;同时功能区应为工业区、应为商 业区,商业区处地租最高;据此可判断C项正确。,下图表示H市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16、8.(2015天津文综,7,4分)结合上图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商业区的分布状况;与1 5年前相比,现在工业区布局分散;从人口分布来分析,也不能判断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据图 分析,路网密度中部、南部增大,D项正确。,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 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面两题。,9.(2015四川文综,5,4分)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
17、带应为 (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答案 C 由两幅图对比可以读出甲地带在0:00时人口较密集,而10:00时人口非常稀疏;且中 心城区10:00时人口变得更为密集,因此推测甲地带为住宅区,上午10:00绝大部分居民由住宅 区转移到中心城区工作。故选C。,10.(2015四川文综,6,4分)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答案 B 由图读出该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是集中紧凑布局,路网密集,因此推断该城市位于平 原地区。故选B。,评析 本题组难度中等偏易。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8、,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1.(2015北京文综,3,4分)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 A. B. C. D.,答案 B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体系。读图可知,级别最高,次之且级别相等,比 级别低且两者级别相等,级别最低。博物馆服务范围最大,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次之, B项正确。,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 下面两题。,12.(2015江苏单科,1,2分)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答案 D
19、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据图分析,当时东京城位于水陆交通枢纽,人口高度集聚, 商业繁荣发达,最有利条件选择D项。,13.(2015江苏单科,2,2分)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答案 A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以行政功能为主,A项正确。,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下面两题。,14.(2014山东文综,3,4分)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答案 B 组团式城市布局分散了城市功能区,且穿插布局绿地,
20、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但是会增加各区的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弱化各区之间的联系。故选B。,15.(2014山东文综,4,4分)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 A.处和处 B.处和处 C.处和处 D.处和处,答案 A 物流园区要靠近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化工园区要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或 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和城区河流的下游河段,以便减少对城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从等 高线分布可见,图示区域河流总体由东向西流,因此分别选和。故选A。,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是埃及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
21、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 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下 面三题。,16.(2015海南单科,10,3分)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际投资,答案 C 从材料中信息:“埃及沙漠广布”,大部分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导致人口 “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据此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 目的是分散开罗人口。,17.(2015海南单科,11,3分)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 A
22、.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答案 B 新首都选址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少,农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 交通条件差,但用地较为充足。,18.(2015海南单科,12,3分)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答案 D 埃及新首都为埃及政治中心,所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最可能属于服务业部门。城 市是非农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均不符合新首都的定位。,19.2015福建文综,37(2)(3),20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 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
23、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 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 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1)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 (2)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8分),答案 (1)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 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2)地处古代丝绸之路
24、;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 相传至今。,解析 本题以关中地区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楚河地区两则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分 析、判断、表达能力,以及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1)描述城市的区位优势,要分别从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水源)及社会经济条 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城市等级和相关职能)两方面进行,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2)分析“秦腔飞地”的成因,要紧紧围绕材料一的信息,除了古丝绸之路和自然条件之外,还 要考虑到人口迁移的原因。,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综合性强,体现了注重能力的命题思想,解题关键是要结合材料提取有效 信息,避免思路出错,另外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高 模拟 2019 地理 第八 单元 城市 城市化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