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检测.docx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检测.docx(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检测七 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下列能够代表或反映古代中国丝织业水平的有( )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衤 单衣 汉代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A. B.C. D.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原料是家蚕丝,由此可知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故正确;祭祀蚕神的内容反映出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故正确;素纱衤单衣重量仅 49 克,反映出汉代丝织业技术的高超,故正确;汉代丝织
2、品远销地中海地区,反映出中国丝织业技术的享誉世界,故正确,D 项符合题意。2.古代中国有很多水利工程福泽久远。古人有诗云:分为两道开,南漓北湘水。至今舟楫利,楚粤径万里。此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坎儿井 D.灵渠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与材料“南漓北湘水”不符,故 A 项错误;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与材料“南漓北湘水”不符,故 B 项错误;坎儿井是修建陕西龙首渠时采用的方法,后传至西北地区,与材料“南漓北湘水”不符,故 C 项错误;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故 D 项正确。3.中国古代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
3、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不正确的是( )图 1 反映了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图 2 体现了汉代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图 3 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 图 4 体现了北宋河南钧窑的制瓷技术A. B.C. D.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青铜铸造的典型代表,故不正确;唐三彩属于陶器,故错误;白瓷孩儿枕是北宋河北定窑的典型代表,故错误;素纱衤单衣是汉代纺织技术发达的典型代表,故正确。故选 C 项。4.某同学搜集到唐朝晚期的两则史料,一则是关于唐文宗禁止京城夜市的诏令,另一则史料中有锦江(成都)夜市连三鼓(三更)的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市的管理落后
4、于新形势B.南方夜市比北方发达C.市已经突破时空的限制D.夜市已经与早市相连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在北方(京城),还是在南方(成都),夜市都已出现,而皇帝却禁止夜市,这说明原有的管理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故 A 项正确。两则史料无从体现 B、C、D 三项,故排除。5.(2018浙江宁波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题)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洋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A. B.C. D.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沿海城市出现,官僚资本
5、主义是在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步出现的,洋务经济于 19 世纪六十年代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因而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为,C 项符合题意。6.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下列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张謇反对重农抑商思想B.张謇的主张反映“实业救国”思想C.张謇创办保兴面粉厂是该主张的体现D.张謇已经找到强国的根本途径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张謇认为西方之所以富强,不在于商务而在于发展工业,因此提倡实业救国,
6、故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思想,故排除 A 项;保兴面粉厂是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的著名企业,故排除 C 项;发展工业并不是强国的根本途径,故 D 项错误。7.19 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 8%的利率。1912 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 1.6 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 5 500 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答案: C解析: 通过题干中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较,可以说明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故 C 项正确。题目中没有体现“艰难”“政府”“复苏
7、”等方面的信息,故排除 A、B、D 三项。8.(2018浙江“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末的中国短短十余年间出现了修建铁路的热潮。据统计,当时清政府通过对外举债修建铁路 6 100 千米,外国修建铁路 3 700千米,民营铁路约 590 千米。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以下分析合理的有(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观念的改变 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列强加强资本输出的需要A. B. C. D.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材料“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末的中国短短十余年间出现”表明是在甲午战争后,故正确;收回利权运动发生在 20
8、 世纪初,与材料中“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信息相符,故正确;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错误;19 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它对外侵略的主要特征,故正确,B 项符合题意。9.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 D解析: 本
9、题考查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题干材料中说的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无关,故 A 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国3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 D 项正确。10.下图为康熙二十三年六月初五,康熙帝发布的文告。该文告表明( )海洋贸易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 曲折 发展 检测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