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文明通史冲关中国近代文明训练.doc
《(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文明通史冲关中国近代文明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文明通史冲关中国近代文明训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通史冲关中国近代文明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1.“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所指的“这场战争”(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彻底改变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C.引发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变动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C 按时间计算,“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辛丑条约,故 A项错误;鸦片战争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故 B项错误;鸦片战争促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 C项正确;中国民
2、族资本主义出现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 D项错误。2.“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耆英、伊里布、璞鼎查,即便议拟各条。 ”如图是拟定的“各条”的文本。在这一文本拟定前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庆幸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皇帝认为此条约影响很坏不予批准C.英商为中国全境通商而欣喜若狂D.清政府与英国协定进出口货物税率解析:D 鸦片战争中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而非清朝放弃,故 A项错误;道光皇帝批准了南京条约,故 B项错误;南京条约只同意了五口通商而不是全境通商,故 C项错误;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要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商协定
3、,故 D项正确。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 。材料表明魏源( )A.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B.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C.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D.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解析:C 材料中“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说明当时魏源不仅仅是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故 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船炮等军事技术,没有涉及民用技术,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
4、不徒船炮也”可知当时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 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涉及“制夷”,故 D项错误。4.(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下表是中国近代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统计(单位:个),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县别 清代前期 清代后期 民国时期 - 2 -吴县 25 54 133常熟 38 80 152南汇 17 48 232 总计 261 757 1 684A.自然经济解体使市镇数量得到不断地增加B.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实业救国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近代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市镇数量解析:A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近代中国自然经
5、济的解体和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以及近代商埠的开放,近代江南地区市镇的数目得以不断增加,故 A项正确;辛亥革命终结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故 B项错误;实业救国运动与江南地区市镇数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 C项错误;近代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市镇数量没有直接的关联,不能起到一种决定性的作用,故 D项错误。5.“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场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B 近代中国,发端于广东一隅的侵
6、华战争只有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描述,而第一次向北仅至南京,未深入华北地区,故 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通过 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 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先后攫取中国东北多达 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致使中国失去了北方的大片领土,故 B项正确;“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是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之后的史实,故 C项错误;“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是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的史实,故 D项错误。6.“这家工厂创办于 1866年,原是锻铁手工作坊,1869 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化为近代企业。 ”该工
7、厂的创办者是( )A.方举赞、孙英德 B.陈启源C.荣宗敬、荣德生 D.张謇解析:A 1866 年方举赞、孙英德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故 A项正确;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是1873年,故 B项错误;荣宗敬、荣德生创办企业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 C项错误;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也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 D项错误。7.日本从 1542年第一次同西方交往到 19世纪中叶,实质上遵循了拒绝主义的路线。它只允许有限的现代化形式,如获得火器,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同该做法最相似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解析:A 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为根本,只
8、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材料相符,故 A项正确;维新变法强调改变传统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学习西方科学,与“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不符,故 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与材料不符,故 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和科学,肯定西学,与材料不符,故 D项错误。8.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 3 -“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 。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解析:A 本题考查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 冯桂芬等人主张“能造、能修、
9、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些表明了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正确。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 B、C 错误。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材料没有体现,故 D错误。9.康有为说:“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旨在( )A.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B.维护原有之君主政体C.确保国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D.确立西方式民主政治解析:D 据材料“人主总之” “人主尊为神圣”可知是保留君主,而不是实行共和政体,故 A项错误;
10、据材料可知康有为赞同三权分立,主张民主政治,故 B项错误;关于国民的民主权利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 C项错误;据材料“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故 D项正确。10.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造成日本成为“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的史实包括( ) 明治维新 黄海大战 南京大屠杀 中日建交A. B.C. D.解析:B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故错误;甲午战争中日本侵华,
11、黄海大战,中国军队被日军击败,故正确;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在南京制造了大屠杀,导致中日关系“最远”,故正确;中日建交是中日关系改善的表现,拉近了两国关系,故错误,B 项符合题意。11.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中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这符合孙中山后来提出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解析:B 民族主义即主张用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与“共和主义”不符,故 A项错误;民权主义,指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题意,故 B项正
12、确;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与题意不符,故 C项错误;民本主义不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故 D项错误。12.创办于 20世纪初的上海时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 ”这一评论( )A.支持了国民革命 B.声援太平天国运动C.肯定了南昌起义 D.针对的是武昌起义解析:D “革命与专制战”表明清政府仍存在,国民革命开始于 1924年,故
13、 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于 1851年开始,与创办于 20世纪初的上海时报发表评论不符,故 B项错误;南昌起义发生在 1927年,与创办于 20世纪初的上海时报发表评论不符,故 C项错误;“相见于江汉之间”表明斗争地点在湖北,武昌起义爆发后,当时清政府派陆军大臣荫昌前往武汉镇压,这篇评论以提问的形式指出了战争的性质,并且预言它的胜败将深刻地影响中国大局,故 D项正确。- 4 -13.有人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革命本身是流血是破坏,但辛亥革命最后走向了和平解决,这里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这里的“智慧”是指( )A.袁世凯玩弄政治权术 B.革命派力主民主共和C.各派力量的相互妥协 D.西方列强
14、的推波助澜解析:C 材料中“和平解决”指南北议和,体现了双方的妥协、让步,故 C项正确。14.“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对于这一时期的“产业革命”描述正确的是( )A.因官僚资本的出现很快结束B.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C.面粉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D.形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解析:B 根据“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可知其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出现官僚资本,故 A项错误;这段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工业获得快速的发展,故 B项正确;面粉业是当时主要工业之一,但不是新式工业,故
15、 C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而形成的,故 D项错误。15.民国初年,上海宝山县盛桥里“商业以棉花为大宗,旧时轧花多用小车,每日花衣多者十余斤,少者七八斤。近年用外国轧车,每车一日可轧花六七十斤,更有驾车轧花,事半功倍” 。这说明了( )A.棉纺织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棉花成为上海市场主要商品D.洋货倾销受到了明显抑制解析:A 材料信息“旧时轧花多用小车”到“近年用外国轧车”等反映了民国初年棉纺织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故 A项正确。16.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
16、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解析:B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是指辛亥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君主立宪制度,故 A项错误;旧心理是指儒家文化,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故 B项正确;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开明君主,故 C项错误;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民主科学,故 D项错误。17.(2017浙江宁波十校期末)1919 年 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该文章是
17、( )A.庶民的胜利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马克思主义专号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D 庶民的胜利主要是赞美俄国十月革命,并没有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故 A项错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歌颂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中的英明领导并对社会主义前景的乐观预测,但并没有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介绍,故 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专号虽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但并不系统和全面,故 C项错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于 1919年 5月发表于新青年的近代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故 D项正确。- 5 -18.“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此耻不能甘。山东又要似朝鲜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
18、由“山东又要似朝鲜”引发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 D.一二九运动解析:B 辛亥革命主要是在武昌,故 A项错误;材料中“日本” “山东”说明是巴黎和会把德国侵占山东的权益割让给日本,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故 B项正确;国民革命没有涉及山东,故 C项错误;一二九运动主要是在华北地区,故 D项错误。19.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以下著作,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文学革命论 海国图志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孔子改制考A. B.C. D.解析:C 文学革命论是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内容的体
19、现,发表于 1917年,海国图志是 1842年魏源的著作,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是 1906年在民报上发表的朱执信撰写的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的著作,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 19世纪末为宣传维新思想发表的著作,故先后顺序是,C 项符合题意。20.与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同年,一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正在高涨,这主要针对( )A.日本提出“二十一条”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C.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解析:A 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 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与材料中“一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正在高涨”相符,故 A项正确;19 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20、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C 两项错误;1919 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21.“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段顺口溜比较完整地反映了( )A.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B.民族经济的工业化C.传统服饰的西洋化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解析:D 材料中自由帽,文明装,进步靴,说几句义务话体现出服饰以及社会生活近代化,故 D项正确。A、C 两项只反映了材料某一方面的信息,B 项材料未体现。22.下图是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的一首歌曲。它最早流行于( )A.192419
21、27 年 B.19271937 年C.19371945 年 D.19451949 年解析:A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19241927 年是国民革命时期,A 项符合题意。23.(2017浙江温州期中)蒋介石日记载:“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 ”综合判断,这则日记写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全民族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 -解析:B 此处针对蒋介石日记中“寇患”态度是防御,“匪祸”的态度是速剿,可以判断出“寇患”指的是日本,“匪祸”指的是共产党,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的主旋律是合作,故 A项错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专题 复习 中国近代 文明 通史 冲关 中国 近代 训练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