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三现代世界与中国板块综合提升主题1如何把核心素养渗透于命题之中学案.doc
《(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三现代世界与中国板块综合提升主题1如何把核心素养渗透于命题之中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三现代世界与中国板块综合提升主题1如何把核心素养渗透于命题之中学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主题 1 如何把核心素养渗透于命题之中一、时空观念1.运用时间带方式描述和掌握史事世界经济由无序趋向有序的历程(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2)18 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3)19 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4)20 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5)20 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运用 1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
2、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C.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D.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答案 B解析 材料中所提及的两个协定,指的分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它们的建立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朝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是一种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故 B 项正确。2.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合理论述历史主题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1)16 世纪到 20 世纪上半叶,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并不断完善。经济上,随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20 世纪 40 年代至 70 年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政治上,二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政治上,欧2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和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运用 2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
4、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这一认识说明( )A.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B.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D.美国需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答案 B解析 冷战结束后,依据综合国力来看,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故 A 项错误;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化,世界出现多个力量中心,故 B 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得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得知,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的问题,故 D 项错误。二、唯物史观1.生产关系的
5、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苏联(俄)在农业方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举措和评价(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运用 3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
6、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答案 B解析 材料“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反映了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B 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 B 项正确。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3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危
7、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适应战争需要,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运用 4下表为美国1981 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
8、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 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内容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其他项目 21.8 29.7 35.3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答案 C解析 根据题中的表格数据可知, 1981 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决定在 1982、1983、1984 年削减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并且削减的数额逐年增加,1973 年的美国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失灵,因此美国对经济政策进
9、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C 项正确。3.联系与发展,继承与创新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1)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4(3)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运用 51978 年 6 月 2 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
10、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 ”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 )A.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有利于打破“右”的思想的禁锢D.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答案 D解析 1978 年 5 月,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故 A 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
11、义的伟大转折,故 B 项错误;有利于打破“左”的错误,故 C 项错误;邓小平的讲话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故 D 项正确。三、历史解释1.从多角度解释史实不同的理由和表现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项目 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和使用权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不
12、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后果不同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5运用 6从 1957 年到 1978 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 1 斤粮食,反吃了国家 25 万斤返销粮;1979 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 10 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D.取消
13、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材料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广大农村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生产自主权的扩大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正确。2.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
14、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运用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冲突,现列举如下: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 “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板块 现代 世界 中国 综合 提升 主题 如何 核心 素养 渗透 命题 中学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