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20 届 10 月阶段性测试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B.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答案】C【解析】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但不超过 1,A 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
2、条件,B 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 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 正确。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 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保持不变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中含有蛋白质、激素、维生素、代谢废物、气体、糖类、离子等物质。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
3、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 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 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 保持相对稳定,C 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 错误。- 2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血红蛋白和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而消化液位于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管道中。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解析
4、】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
5、致疾病的发生D. 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温度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积累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会使机体中毒。【详解】细胞代谢过程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到温度、pH 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A 和 B 均正确;稳态遭到破坏会影响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可导致疾病的发生,C 正确;血液中成
6、分稳定时,机体仍有可能患病,如遗传病,D 错误。- 3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即患病个体的内环境可能是维持稳态的。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 神经递质的合成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答案】D【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 项正确;内环境成分中含有激素、CO 2、尿素、神经递质、血糖、抗体等,B 项正确;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
7、回淋巴的量较少,所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C 项正确;神经递质是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的,D 项错误。6.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 2的浓度依次为(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 血浆组织液组织液细胞内液。因此,A 正确;B、C、D 均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于组织细胞内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组织细胞内是氧气浓度最低,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场所。7.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4 -A. 图中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 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 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8、D. 图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答案】C【解析】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所以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其中属于细胞外液的是,A 正确;为血浆,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B 正确;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即,C 错误;D图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成分【名师点睛】把握住内环境的概念及其成分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做这类题的关键,特别需要注意淋巴的作用是回收组织液进血浆,所以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通过淋巴的回收,以关系图表示的时候,是单向箭头,这个地方也是做题的突破口。8.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5 -A. 内环境主
9、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 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C. 若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量增加D. 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效应 B 细胞)、效应 T 细胞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神经调节、免疫调节、体液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的综合性题目,先解读题图梳理四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描述分析相关知识点,综合判断解:A、细胞质基质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A 错误;B、据图示可知,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B 正确;C、抗利尿激素由
10、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C 错误;D、效应 T 细胞能识别抗原,D 错误故选:B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9.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6 -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部分。【详解】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内部是血浆,细胞之间所处的环境是组织液,所以毛细血管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内部是淋巴,细胞之间是组织
11、液,因此毛细淋巴管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因此,C 正确,A、B、D 均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1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CO2、血红蛋白、H 、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 2OC. Na 、O 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 2 、载体蛋白、氨基酸、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详解】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 错误;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 错误;. Na 、
12、O 2、葡萄糖、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 正确;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 错误。- 7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载体蛋白属于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物质也不属于内环境。11.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 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电刺激处,则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B. 用电刺激处,则皮肤、肌肉都能产生兴奋C. 剪断处,刺激断口处向 b 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叫做缩手反射D. 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 b 神经元,则兴奋传导的方向为 bc肌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神经中枢中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兴奋
13、的传递方向是从皮肤到肌肉,a 代表传入神经元,b 代表中间神经元,c 代表传出神经元,皮肤为感受器,肌肉为效应器。【详解】用电刺激处,则处会产生兴奋,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内正外负,A 错误;用电刺激处,只有肌肉能产生兴奋,皮肤不能产生兴奋,B 错误;剪断处,刺激断口处向 b 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不叫做缩手反射,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弧,C 错误;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 b 神经元,兴奋能传到肌肉,兴奋传导的方向为 bc肌肉,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再根据题意作答。12.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 机体
14、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 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答案】D【解析】- 8 -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A 错误;机体内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的,B 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 错误;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 正确。【点睛】解答 A 选项,关键能理清反射的概念,能掌握判断某一活动是否属于反射的方法,总结如下: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 。刺激反射弧中间某
15、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13.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 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 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 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 无疼痛感觉,能缩手【答案】C【解析】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传入到大脑感觉中枢的神经正常,所以机体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判断不同的部位受损导致的结果,如。感受器、传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机体既没有感觉,也不能产生反射活动;如果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机体可产生感觉,但仍不能产生
16、反射活动。14.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 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D. 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9 -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详解】兴奋在神经纤
17、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方向是双向的,A、B 正确;静息时,因为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 正确;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D 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15.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 a 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B. 1 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 2 中C. 2 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 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 b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为轴突末梢,A 错误;1 中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 2 中,B 错误;神经递质分泌后进
18、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正确;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 ab,D 错误。考点:突触的结构【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必须熟知图示中突触结构及其功能,a 为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的膨大形成的,在此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1 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其产生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出间隙,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2 为突出间隙,内含组织液;3 为突触后膜,其上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16.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10 -B.
19、 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 神经细胞外 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答案】A【解析】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故 A 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 B 错误;C、神经细胞外 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 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故 C 错误;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故 D 错误。【考点定位】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名
20、师点睛】解决本题需掌握: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 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 Na+内流。17.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刺激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 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E 不能产生反应C. 兴奋在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处快D. 若在
21、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答案】C- 11 -【解析】【分析】完整的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由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 A 为感受器,E 为效应器。【详解】刺激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A 错误;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E 产生反应,B 错误;为神经纤维,为突触,因此,兴奋在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处快,C 正确;若在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因此,图中处能测到兴奋的有,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但是效应器的反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只要刺激传出神经,效应
22、器就会有反应。18.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 血浆渗透压降低B. 抗利尿激素增加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解析】哺乳动物脱水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即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A 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 项正确,C、D 两项错误。【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名师点睛】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
23、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19. 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12 -B.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C. 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答案】B【解析】人体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机体生命活动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作为信息分子,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A 项正确,B 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 项正确;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D 项正确。【考点定位】人体激
24、素及其调节20.某动物园中,一只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物质,使之出现短暂性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质分别是( )A. 胰岛素和胸腺激素 B. 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 胰岛素和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分泌器官(或细胞)激素名称 生理作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