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20 届开学阶段性总结高二地理试题考试时间:60 分钟一、填空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 “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 600 光年。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银河系2. 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 )A. 有适宜的温度 B. 有肥沃的土壤 C. 表面比较平坦 D. 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答案】1. B 2.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和具有生命的
2、条件,学生要熟悉天体系统的层次和生命存在的条件。【1 题详解】“开普勒22b”行星处于太阳系以外的恒星系统,不是地月系和太阳系;距离地球比较近,不可能是河外星系,所以应该是银河系,选择 C。【2 题详解】- 2 -“宜居带”主要考虑的是离恒星的远近,从而影响行星表面温度,所以说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有适宜的温度,B 对;与肥沃的土壤和表面比较平坦没有关系,AB错;应该说接受来自恒星的适量辐射能量,D 错。2017 年 4 月 20 日 19 时 41 分,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从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发射,稳定运行 5 个月后,于 9 月 22 日 18 时左右,完成空间
3、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3. 天舟一号发射当天,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C. 昼夜等长 D. 昼最长夜最短4. 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完成任务进入大气层时,伦敦是( )A. 22 日 10 时 B. 23 日 10 时 C. 22 日 2 时 D. 23 日 2 时【答案】3. A 4. A【解析】【3 题详解】4 月 20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选 A 正确。【4 题详解】伦敦位于 O 时区,北京时间是东 8 区区时,两地时差 8 小时,进入大气层时时为北京时间 9月 22 日 18
4、时左右,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规律可知伦敦为 9 月 22 日 10 时,选 A。【点睛】各时区的区时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计算区时根据东加西减,相邻时区相差一个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区时加减时,如果出现小于 0 的区时,则日期减一天,区时加 24 小时,如果出现大于 24 的区时,则日期加一天,区时减 24 小时。5.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分别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 )- 3 -A. 7,a B. 3,b C. 2,c D. 1,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详解】有 3 个箭头指向 a,a 有一个箭头指向
5、b,故 a 为岩浆,b 为岩浆岩,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为火山喷发,对应过程 1,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对应 d,据此选 D。【点睛】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喷出地表的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为侵入岩;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层理结构并常含有化石;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而成的。6.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B【解析】地球外部被大气圈所包围,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漂浮过程位
6、于地球圈层中的大气圈;沉降后落在地表,进入水圈、生物圈;沉降物质堆积,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故 A 正确。【点睛】本题宜采用直选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7. 图中的地貌名称为( )A. 沙丘 B. 冲积扇 C. 风蚀柱 D. 河口三角洲8. 该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A. 地壳运动 B. 风力堆积 C. 流水沉积 D. 海浪侵蚀【答案】7. B 8. C【解析】【7 题详解】图中地貌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呈扇形,为山麓冲积扇,故 A 正确。【8 题详解】冲积扇的形成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故 C 正确。9.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7、【解析】【详解】A 为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受热膨胀上升,受冷收缩下沉,A 对;B 为山谷风,主要从山坡白天空气增热快,为上升气流,谷地为下沉气流,正确;C 图为海陆风,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析,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陆地应是上升的气流,海洋是下沉的气流,故 C 错;D 图从城市热岛效应方面分析,城市废热多,为热源地,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从郊区流向城区,D 正确。据此选 C。【点睛】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受热区域为上升气流,对应低压;近地面受冷区域为下沉气流,对应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10.下列四幅图能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 )- 5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考点:大气运动读“我国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图” ,完成下面小题。11. 此时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是( )A. 高气压 B. 反气旋 C. 暖锋 D. 冷锋12. 未来,锋面过境乙地时当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 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 风力增强,天气转晴C. 风力减弱,天气转晴 D. 气温降低,出现降水【答案】11. D 12. D【解析】【11 题详解
9、】图中显示的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甲地位于冷锋的锋后,选 D。【12 题详解】图示中乙地位于冷锋的锋前,当冷锋从乙地过境时当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该地将会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出现降水天气,选 D。- 6 -【点睛】冷锋过境前该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之后,该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13. 代表的环节是( )A. 蒸发 B. 径流 C. 降水 D. 水汽输送14. 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水量最大B. 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C. 促进全球物质能量的动态平衡D. 促进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
10、15.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答案】13. D 14. C 15. B【解析】【13 题详解】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可以得出为降水,为蒸发,为水汽输送,为降水,为植物蒸腾,选 D 正确。【14 题详解】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水循环促进全球物质能量的动态平衡,水循环不能促进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选 C。【15 题详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上,夏季水汽输送量最大,降水量最大,是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选 B。【点睛】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
11、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并把各种水- 7 -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读大西洋部分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6. 图中 a、b 两洋流的性质是( )A. 均为暖流 B. 均为寒流C. a 为寒流 b 为暖流 D. a 为暖流 b 为寒流17. 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 B. C. D. 【答案】16. D 17. C【解析】【16 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图中的 ab 两洋流分别为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据此选 D。【17 题详解】据图,四海域中,只有海域因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选 C
12、。【点睛】世界大渔场的分布规律:分布于寒暖流交汇处;有上升流的海区;温带或亚热带浅海海域;大陆架地区;河流入海口处。18.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题。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 B. C. D. 【答案】A- 8 -【解析】【详解】右图景观是沙丘地貌,沙丘景观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据此选 A。与平原相比较,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9. 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是因为公路比铁路( )A. 建设难度大 B. 成本高 C.
13、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D. 工程量大20. 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 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 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 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答案】19. C 20. A【解析】【19 题详解】公路比铁路相比,建设难度较小,成本较低,工程量较小,而且相对灵活,选 C。【20 题详解】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势高,坡度较大,为了降低线路坡度,降低工程难度,增加安全系数,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该做法确实增加线路长度,但不是为了发展旅游或通过更多的山村。山村一般在山下, “之”字线路在山上或山坡。盘山公路一般不会交错,修建呈“之”字形样式是为了减轻自
14、然障碍的影响,不是为增加山区线路密度,选 A。【点睛】自然条件对交通的限制: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1)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 (2)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某学校就该地区“居民常去哪里买衣服”为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他们发现该地区居民买衣服常去四个城镇,如图所示(图中线条为居民居住地与买衣服的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地理 学期 开学 阶段性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