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九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江西省宜春九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九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21 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1.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他死后,并没有根据原始社会传统的禅让制传位给伯益,而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上述描述反映我国建立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礼乐制度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 嫡长子继承 B. 分封制 C. 三公九卿制 D. 宗法制3.阅读下面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诸侯国 与王室
2、的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及河北西南部 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姬姓诸侯大都分布在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 B. C. D. 4.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 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 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 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5.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
3、,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 ”金庸的观点是( )A. 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 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 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 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2 -6.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 ,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 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 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 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7.左传桓公二年载:“
4、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不包括(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度 D. 郡县制8.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是 )A. 丞相、奉常、卫尉 B. 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C.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D. 卫尉、御史大夫、廷尉9.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焚书”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 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 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
5、始皇未能任命太尉10.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文武百官罪行的报告。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军机大臣11.下面是某校高一(1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正在积极评价秦始皇和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果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回答,你认为正确的是( ) (小明)政治作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评价: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小红)政治作为:建立皇帝制度;评价:使皇权至高无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但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小亮)政治作为:建立三公九卿制度;评价:有利于
6、辅佐皇帝处理中央事务,强化了皇权。( 小 军 ) 政 治 作 为 : 率 先 开 创 郡 县 制 ; 评 价 : 有 利 于 维 护 国 家 统 一 , 使 官 僚 政 治 逐 渐 取 代贵 族 政 治- 3 -A. B. C. D. 12.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实行三省六部C. 推行三公九卿制 D. 推广行省制度1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选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皇帝任命 D. 地方推荐14. 汉武帝时期曾下了一道法令,
7、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 宗法精神的强调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分封制被取消 D. 郡县制重新恢复15.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也未发生藩镇割据,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 文官取代武将为地方长官 B. 中央对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 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16.某学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想了解江西省和浙江省的省份名称的来历。研究发现,这两省在古代分别隶属于“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 。 “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两
8、个行政设置,最早应该出现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17.下列中国古代主要行政区划的示意图,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18.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 4 -A. B. C. D. 19.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中朝”和“外朝”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20.“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21.有人
9、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 ,实质上是指( )A. 皇权独尊同时调动宰相积极性 B. 三省分工限制皇帝的专制独裁C. 建立一个公开公平的选官体系 D. 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22.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秦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2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 秦代设郡县 唐代“三省”的设置 元代推行行省制 明代设内阁A. B. C. D. 24.有个
10、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 ,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25.“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5 -A. 孝、廉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孝、廉门第声望C. 门第声望孝、廉考试成绩 D. 孝、廉门第声望考试成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
11、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1)据材料一,周武王分封的主要对象有哪些?(6 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10分)27.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
12、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物。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摘自旧唐书(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 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7 分)(3)材料三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5- 6 -分)28.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 1300 多年,至
13、1905 年才被废除。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改,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甚密,取人之道愈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而优则仕之举。今美、法、英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略考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下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8 分)(2)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0 分)- 7 -2021 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命题人:潘娟娟 审题人:王灵一、单选题(本大
14、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1.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他死后,并没有根据原始社会传统的禅让制传位给伯益,而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上述描述反映我国建立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王位世袭制,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反映禹死后,王位没有传给伯益而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这说明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项符合题意。ABD 三种制度在西周出现,时间不符合,故排除。故选 C。2.王
15、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 嫡长子继承 B. 分封制 C. 三公九卿制 D. 宗法制【答案】B【解析】略3.阅读下面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诸侯国 与王室的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及河北西南部 - 8 -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姬姓诸侯大都分布在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
16、周分封制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和史实的掌握能力。的表述错误,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亲族,宗法制的核心才是嫡长子继承制。从表格姬姓贵族分封的地理位置看,正确。反映的是分封制的作用,从地理位置来看正确。西周初年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故说法错误。综上,正确,即 B 项符合题意,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4.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 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 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 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通过材料分析理解分封制的目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行有效的统
17、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分析材料,西周分封商代奴隶主贵族主要是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在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B 符合题意;ACD 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B。5.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金庸的观点是()A. 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 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 分封
18、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 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积极作用,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材- 9 -料中“继承制度”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CD 两项错误;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起到了稳定统治集团内部统治秩序的作用,B 项符合题意,故选 B。A 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故排除。故选 B。6.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宜春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