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 I 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人们俗称“秦砖汉瓦” ,但这并
2、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 ”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 “射之,中盾瓦” 。 “盾瓦” ,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
3、“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 , “万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地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 “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 周易 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 “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
4、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用圆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 2 -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 ,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B. “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C. 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D. 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
5、落制作成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B. 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C. 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D. 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B. 唐宋时期,用“瓦子” “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C. 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 , “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6、D. 周易 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 左传中关于“盾瓦”的记载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夏桀“作瓦屋”不能说明这一点;C 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D 项,偷换概念,不是“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而是成为瓦坯。故选 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
7、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 3 -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
8、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结合文本内容“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 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分析可知, “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错误,从字形角度说明的是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故选 D。【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 项,
9、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 “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无中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故选 C。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大神的审判海明威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 “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 ”他说道, “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 ”他扫了一眼温度计, “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 ”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
10、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 ”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 4 -己的床上。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 “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
11、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 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 作怪吧。 ”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
12、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
13、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复枪。(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5 -【注】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14、 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B.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C. 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D. 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 ,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 。本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5. 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小说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有怎样的好处?请
15、简要分析。【答案】4. B 5. 曾经乐观开朗,和迪克志同道合,共同捕猎。 对朋友缺少信任,无端猜疑。丢了钱而武断地猜疑同伴,且不容同伴辩解,只有咒骂与指责。阴险恶毒。恶毒的诅咒同伴,阴谋设陷阱加害同伴。尚有良知。知道自己错怪朋友后,感到悔恨与自责,急忙去挽救同伴。 6. “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设置悬念:“大神的审判” “大神”是谁?“审判”谁?为什么审判?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揭示了主题,即对人性中“恶”的批判。皮埃尔因为误会陷害朋友,结果自己也为此付出了生命,很好地传递了主题,害人终会害己。【解析】【4 题详解
1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在结局上没有多种可能,只能是皮埃尔充满忏悔地- 6 -举枪自杀。故选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问“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身份。分析人物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17、通过侧面烘托分析人物性格。皮埃尔同迪克共同进行捕猎,突出特德精神气质乐观自信;从“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或者用克里语咒骂”分析,这里突出了他对朋友缺少基本的信任;结合“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分析,表明皮埃尔的多疑与恶毒;从“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猎捕兔子的陷阱” “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 “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复
18、枪”分析,可以看出其阴险毒恶但不至于良知泯灭,还是尚存基本的人性。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
19、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标题的设置耐人寻味。标题为“审判” ,而文章内容却无关“审判” ,“审判”更指向小说的主旨,即对人性中的“恶”的批判。人物塑造上,作者正面直接描写的只是皮埃尔对迪克的咒骂、报复,而皮埃尔在发现钱包以及看到迪克之死后,内心的悔恨与自责则是隐藏在对其动作、语言等描写里,需要读者去揣测。 “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
20、,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如镛者。 ”
21、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
22、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选自元史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乃特署镛姓名 署:签署B. 以示劝励 劝:劝告C. 俾俊秀入学宫 俾:让D. 一不厌其所欲 厌:满足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8 -B. 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
23、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C. 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D. 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9. 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子博士,学官名。国子,即国子学,晋朝开始设立,与太学并立,为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古代学校的名称,在商代称为“庠” ,而在周代则称之为“序” 。B.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也是宋代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在元代,路下一般设府、州
24、、县三级地方行政单位。C. “五经”一般指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的合称。 “四书”则是指大学论语 中庸 孟子的合称。D. 行省即行中书省,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10. 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皇帝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按照制度他不能升为尚书。皇帝下诏同意了韩镛的奏言。B. 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C. 韩镛任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时,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人们起初极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 外国语学校 校区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